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燈會

關於燈會的傳說

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道陵四川鶴鳴山創「五斗米道」而舉行的「燃燈祭斗」儀式,算是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燈會。傳說,在西漢時期,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燒京城。文帝非常恐慌,便召來群臣計議,大臣東方朔獻計說,可以向火德星君求告說情,免此一難。正月十五日,火德星君果然駕臨京城。文帝率群臣和京城百姓拜伏恭迎,哀告火德星君看在萬千黎民的份上,不要火燒京城。火德星君不忍生靈塗炭,無奈聖命在身,不敢違犯天條。正左右為難之際,東方朔又獻一計。當夜,京城長安內外,從皇宮到百姓庭院,都依東方朔之計張燈燃炬,一片通明,與白晝無異。火光直透雲霄,火德星君見那景象果如天火降臨一般,料得足以瞞過玉帝,便回天庭復命了。此後,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燈張炬,以示紀念,且用糯米粉團成丸子,狀似珍珠,俗稱「元宵」,表面上是敬火德星君,實際上是想用糯米糕粘住他的牙齒讓他少說話。涼州的元宵燈會,輝煌奇巧,蔚為壯觀。每年春節前,各行各業人士便紛紛忙碌起來,那些彩紙顏料,鐵絲竹篾,紗線布帛,經過剪、剔、繪、染、扎、纏、繃,在一雙雙巧手的運作下變成了活靈活現的各式花燈,有各種動物、花卉、瓜果、神話人物等。臨近年關,四街八巷的臨街人家、店鋪、機關單位,都在門前張掛彩燈,裝點得涼州城宛如燈的海洋,天剛擦黑,便萬燈競放光華。此夜,涼州人都要出門游燈,街上人頭攢動,燈光閃爍,熱鬧非凡。如果遇到龍燈,則觀燈者必從龍下鑽過,說這樣一來就沾了「龍光」。[1]


四川自貢燈會

四川自貢燈會以其氣勢壯觀、規模宏大、精巧別致,迷離奇異的特色,組成了時代的交響詩和歷史的風情畫,以其富有個性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魅力,轟動神州,走出國門,名播四海;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自貢燈會「形、色、光、聲、動」一體展現,「教、科、文、經、貿」有機耦合,形成了特有的社會功能:燈會搭台、經貿唱戲,以文化力驅動了經濟的發展,為自貢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二次創業、重鑄輝煌走出了一條經濟和文化互動聯動,一體發展的新路。同時為積厚流廣、源遠流長的中國燈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弘揚光大探索了新的途徑。

自貢國際恐龍燈會

參考來源

  1. 燈會傳說, 搜狐旅遊,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