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卷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灰卷尾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Dicrurus leucophaeus 目/科/屬 雀形/卷尾/卷尾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25-29cm/40-45g |
灰卷尾,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黑色,基部有剛毛。腳黑色。
leucophaeus亞種
- 成鳥
- 全身大致淺灰色,腹面色更淺。
- 臉頰及眼周白色,額基及頦黑色。
- 初級飛羽黑褐色,尾羽長而分叉深,末端寬。
- 亞成鳥,臉頰及眼周白色範圍小且不明顯。
棲地&習性
低地平原到中、海拔闊葉林。
主食昆蟲,小脊椎動物。食用花蜜。
繁殖
喜馬拉雅山5月至6月,中國4月至6月,緬甸C區4月。3月至5月在蘇門答臘島和1月至8月。雌雄雙方共同育雛。領域性,會攻擊入侵者。築巢於樹林。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目前被視為瀕臨滅絕。
鳴聲
發出清晰、輕細「啾wee、啾wee、啾wee」音。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D. l. longicaudatus Jerdon, 1862 – Blackish Drongo – 喜馬拉雅山脈,從阿富汗東端E到不丹和中央邦的山丘; 在低海拔地區和印度半島(旁遮普,信德省和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的乾旱部分除外)南部不繁殖的地區,將其遷往斯里蘭卡。
- D. l. hopwoodi E. C. S. Baker, 1918 – 喜馬拉雅山脈(不丹的E),西南地區(從E西藏E到S廣東),N&C緬甸E到N越南;將S遷移到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孟加拉國,中國S(海南)和緬甸S,N&E泰國和S老撾。
- D. l. nigrescens Oates, 1889 – S緬甸(Tenasserim)和馬來半島(主要山脈西部)S(包括普吉島和檳城)到柔佛州;繁殖後的散種S到新加坡。
- D. l. leucogenis (Walden, 1870) – 從遼寧南北到南北的 E&C中國(從甘肅和四川到東北)到廣東東北;遷移到南中國,老撾北部,泰國東部,柬埔寨,Tenasserim和馬來半島(西部和東部沿海平原)。
- D. l. salangensis Reichenow, 1890 – 揚子江南中國(至閩粵邊界);將S遷移到海南,印度支那,E,C&S泰國和[[馬來半島]。
- D. l. innexus (Swinhoe, 1870) – Chinese White-faced Drongo –海南。
- D. l. mouhoti (Walden, 1870) – C,SW和E緬甸,N&E泰國和C印度支那;遷移到緬甸南部,泰國南部和柬埔寨。
- D. l. bondi Meyer de Schauensee, 1937 – W & E泰國,柬埔寨,S老撾和S越南。
- D. l. celaenus Oberholser, 1912 – Simeulue,位於蘇門答臘西北。
- D. l. leucophaeus Vieillot, 1817 – Sooty Drongo –爪哇,巴厘島和龍目島。
- D. l. whiteheadi A. J. C. Dubois, 1901 – 菲律賓西南(布桑加,庫里翁,巴拉望和巴拉巴克)。
- D. l. batakensis (Robinson & Kloss, 1919) – N Sumatra(亞齊和巴塔克高原)。
- D. l. phaedrus (Reichenow, 1904) – C & S 蘇門答臘。
- D. l. siberu Chasen & Kloss, 1926 – 西伯魯特,位於蘇門答臘W 旁。
- D. l. periophthalmicus (Salvadori, 1894) – Island White-faced Drongo – Sipura和Pagai Is,位於蘇門答臘W。
- D. l. stigmatops (Sharpe, 1879) – Bornean Grey Drongo – 婆羅洲。[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ashy drongo,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