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災害性天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災害性天氣是中國天氣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災害性天氣(Damaging weather)是對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威脅,對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會造成重大損失的天氣。如大風、暴雨、冰雹、龍捲風、寒潮、霜凍、大霧等。可發生在不同季節,一般具有突發性。

中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複雜,而且屬於典型的季風氣候區,因此災害性天氣種類繁多,不同地區又有很大差異。

災害性天氣是造成氣象災害的直接原因。研究災害性天氣的形成機理和變化規律,監測災害性天氣形成發展過程,是進行氣象災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的基礎。

根據災害性天氣的種類、強度和影響該地區的遲早和預報把握程度大致分為公開發布和內部發布兩種,發布名稱分為:

1.消息:災害性天氣遠離或尚未影響到該地區或預計危害性一般時,根據需要可以發布「消息」,報導災害性天氣情況,警報解除也可以用「消息」形式報導或發布。

2.警報:預計未來1-2天內災害性天氣將襲擊或影響本地區或海面,且影響較大時,發布「警報」。

3.緊急警報:預計未來24小時內災害性天氣將襲擊本地區或海面,且危害性大時,發布「緊急警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