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熊真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熊真沛(1904~1990.1), 原名珍佩,出生於廣東省英德縣上太鄉(今英德市下太鎮)窩子村熊屋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祖父熊有社、叔祖父熊有瞻是當地最早的基督教徒,父親熊善材是循道會宣教師。

教堂歷史

1916年隨父到韶關,在英循道差會舉辦的英光小學就讀。1921年,小學畢業後被推薦到佛山華英中學。期間,加入學校的「白十字架團」,1924年起擔任團長。1925年9月進入廣州協和神學院進修,1930年畢業後到韶關任宣教師兼進德會幹事。1933年後,先後參與在英德縣望埠、英城和佛岡縣煙嶺等地舉辦的義務教士訓練班工作。1934年任預用教師。1937年3月到佛山福賢路布道堂任職。

1938年秋,日軍進犯華南。10月,熊真沛率領10多位同工同道乘船離開佛山,1939年2、3月輾轉到達韶關。在抗戰期間,曾任佛岡煙嶺堂主任。1941年3月任韶關北江聯區長兼韶關堂主任,5、6月間被立為正式牧師,先後參與「歸僑服務會」、「戰時救濟會」、「桂頭學生服務處」等組織的組建和運作,使不少難民得到救濟和安慰。協助遷到韶關的基督教廣州青年會在韶關禮拜堂進德會開展社會服務活動。

1942年下半年,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廣東分會在韶關成立,熊真沛當選為主席,直至1951年協進會結束。1944年4月,到樂昌堂任職,聯合樂昌各教會組織「樂昌救濟委員會」,組織難民生產自救。1945年5、6月間,到達梅縣,繼續從事教會活動。

抗戰勝利後,返回廣州,任循道會廣州高第堂主任兼廣州青年會董事部書記,還應聘任善後救濟總署廣東分署賑務組副主任,參與抗戰勝利後廣東善後救濟工作。此後,還先後擔任循道會華南教區主席和廣州基督教青年會會長。

新中國成立後,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帶領教徒開展「三自」愛國運動。1950年7月,響應和支持吳耀宗倡議,和基督教其他愛國領袖聯名向全國基督教徒發出《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的宣言,即「三自革新宣言」,號召中國基督教徒肅清帝國主義影響,走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即實行「自治、自養、自傳」的方針,在人民政府領導下為建設新中國而奮鬥。9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三自革新宣言」,在全國各界特別是基督教徒中引起強烈反響,掀起了一場支持「三自革新宣言」的簽名運動。此後,熊真沛歷任廣州市和廣東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廣東省基督教協會會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先後擔任廣州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東省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廣東省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和第三、四屆常委,政協全國委員會第六、七屆委員。

文化大革命」中,雖受到很大的衝擊,但仍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堅持「三自」愛國原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1979年下半年,熊真沛不顧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積極參與恢復廣東省和廣州市「三自」愛國運動的活動,並率先舉行東山堂復堂聖禮。參與創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親自主講「三自」愛國原則。1981年參加中國基督教代表團到香港訪問1990年1月17日,在廣州逝世。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