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爛漫胡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爛漫胡同
圖片來自wantubizhi

爛漫胡同,北京古老的胡同之一,原名爛面胡同,位於南城菜市口地區,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胡同。北口在菜市口,南口在南橫街,胡同中間西拐可通往法源寺

菜市口地區明清時代是交通要道,故這裡會館林立,分布在菜市口一帶的胡同里。

爛漫胡同是其中一條。

現擁有6座會館遺址。1920年毛澤東領導湖南驅張運動,率領請願團來北京,也是青年毛澤東第二次來北京,曾在湖南會館召開集會。

法源寺

法源寺,又稱憫忠寺,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1]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的南端,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寺內珍藏了大量佛經、佛像和石刻,目前為中國佛學院和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的所在地。2001年,法源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歷史沿革

唐朝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詔令於幽州城內建寺,以悼念在東征高句麗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佛寺建成,武則天賜名為憫忠寺。[2]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史思明先後在寺內東南角和西南角造塔立碑,寺院也一度改名為順天寺。中和二年(882年)全寺毀於火災,數年後的景福初年重建了該寺。

遼朝清寧三年(1057年)幽州發生大地震,憫忠寺幾乎完全被毀。咸雍六年(1070年)進行了修復。金代時,該寺為燕京名剎,曾是女真人進士的考場,宋欽宗被擄後也在寺中囚禁過一段時間。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統二年(1437年)重建後更名為崇福寺。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進行了大修,欽定為專司戒事的皇家律宗寺院,並賜名為法源寺。此後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四十五年(1780年)又有過較大修整,乾隆帝在大修完工後親臨法源寺,贈送了「法海真源」牌匾。

中華民國時期,法源寺是北京城最大的停靈寺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了多次修葺,1956年更將中國佛學院設在這裡。文化大革命時,寺院遭到嚴重破壞,建築、碑刻、佛像、藏經等大量被毀,直到1978年才恢復其宗教用途,並於次年建立了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參考文獻

  1. 其地屬原宣武區,現宣武區已併入西城區
  2. 王闓運《法源寺留春會宴集序》之文云:「法源寺者,故唐憫忠寺也。」段寶林, 江溶. 中國山水文化大觀. 1995: 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