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晚年的讀寫生活(李曉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晚年的讀寫生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親晚年的讀寫生活》中國當代作家李曉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晚年的讀寫生活

父親李中耀今年已經滿80歲了,從遼寧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的職位離休一晃已經20年了,他前半輩子沒少讀書:偽滿時在吉林師大讀書;共產黨執政東北後,他入學東北人民大學魯迅文藝學院;1947年組織派他下鄉搞土改;建國前後調他到文學雜誌社、出版社任編輯、編輯室主任;以後又選送他到北京中央文學講習所脫產學習文學創作,就在他畢業後可以更好地為黨工作時,卻被所在單位——黑龍江省文聯以虛妄不實之詞錯定為「右派」。從此,父親在政治上一直受壓抑,尤其是文革期間又被挨批鬥、關牛 棚、 沒少遭罪,落得個瘦骨嶙峋,體弱多病。按有些老同志、老朋友的看法,父親的壽命不會超過60歲。可是,已經已經年滿80歲的父親仍然活着。許多比父親身體健康的老同志、老朋友早己相繼去世,這也許得益於父親學中醫、重用腦的養生之道和他喜歡讀書寫作的良好習慣分不開的吧。

父親可謂活到老學到老。當右派期間,他自學了中醫和針灸,免費為周圍的工人、農民治病,病癒後的患者常來我家表示謝意。他尤其擅長醫治疑難雜症,他的實踐證明「儒能通醫」。

父親心胸開闊,能正確對待過去歲月的冤屈與得失,保持樂觀健康的情緒,晚年更把讀書寫作做為自己人生的樂趣。父親的信條是「人生至要是讀書」「活一天就得做一天有意義的事」正是由於他天天讀書學習、筆耕不綴,所以父親每天的生活都特別充實。

父親的住宅沒有任何裝修,既是其寢室又是書房的不到 20平米的房間裡,除了門窗所在的兩面牆外幾乎全是書架,文學、歷史、醫藥、教育......各類的書籍很廣泛。此外,他還自費訂閱了多種報刊雜誌,並經常到書店、書市和圖書館溜達, 選購、閱覽自己喜愛的書籍。一次,白髮蒼蒼的他帶着老花鏡,再用擴大鏡在圖書館閱報,被一位攝影愛好者抓拍。照片發表在《遼寧老年報 》上,有的網站還上了帖子。

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看報、看」新聞聯播」, 讀書和寫稿。他比年輕人更關心國家大事和國際關係的發展動態,因此他思想能及時跟得上形勢的發展。前幾年他每天讀書看報寫作的時間長達十個小時以上,可以說是「樂此不彼」。

離休後的父親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是從事「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才」工作,他曾在武漢湖北大學「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實驗中心」任副主任和馮德全 (主任)一道工作,最早創辦了全國性第一份《 早期教育函授學校 》 報紙,回瀋陽後,他又和瀋陽市婦聯、市教育局、市電台等幾家單位聯辦了《瀋陽市早期教育函授學校 》,並培養出不少優秀兒童。他曾任遼寧省婦聯家教研究會理事。也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早期教育資料,確認「早期教育」是培育優秀人才的基礎和重要的渠道,發現歷史上許多傑出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過早期教育。

他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最主要的在於基礎教育,可惜有些人對此重視不足;國家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有些人卻閒事太多,不能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業上,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甚至為此唏噓。他不遺餘力地寫文章宣傳「早期教育」。先後有很多文章在全國一些報刊上發表,還寫成三部(80萬字)書稿。

前不久,武漢的一家幼教報連續發表了父親的幾篇「大塊」文章,還有一家出版社擬出版父親寫就的幼兒教育專著,這使已至暮年的父親非常高興,畢竟他二十幾年的心血沒有白白付出。

父親生活非常儉樸,他說:「物質生活溫飽而已,其它都是過眼煙雲的事,絕不可在這方面浪費太多的時間。」 他對後人最大的要求就是「讀書、教育孩子,為國家多做貢獻……」對這一點,我早有深刻體會,我尊敬我的父親,願意成為父親一樣的人。[1]

作者簡介

李曉東,就職遼寧開原市委宣傳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