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的琴聲(胡天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的琴聲》中國當代作家胡天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的琴聲

山月瑩亮,夜風輕揚,夏螢悠遊,螢燈點點。山月中,琴聲錚錚琮琮,古老的小山村,夏的溫婉情懷輕撥。父親抱着老木琴,琴聲幽明,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琴線上紛紛揚揚。

父親是遺腹子,幼時,他的幾位親人相繼辭世。生存境況困窘,生活之路坎坷不平,出生的特殊,練就了父親剛毅的性格,以及熱愛生活的天性。在那窮困的歲月,娛樂的方式甚少,酷愛彈琴的父親,在弦線上,把生活調成五顏六色,彈出快樂的強音,彈出生命的強音。

我讀初中的時候,村中已有多戶造新居——瓦房。建瓦房之材料,有土合磚、灰瓦片、木料、水泥、鋼筋等。土合磚,要在田地里,以泥土打成長方形,曬數日後硬幹(一塊可重達35市斤),挑回村里疊好,為造房子之用;灰瓦片,要在村外的田埂邊,挖磚窖,把泥巴製成一塊塊半圓形的小生瓦片,再搬進小磚窖,以大木頭燒一月余,待瓦片燒熟後,冷窖三天,而後再把瓦片搬出磚窖外,以手推車拉回村子;木料,要到大山去砍伐。

那時未禁山,農閒之日,父親磨好砍刀、長鋸、斧頭等斫木之器,而後帶我上山。山上鳥歌聲聲,樹果串串,野花朵朵,香氣釅釅。山野風光殊美,令人快活多多。我和父親砍好木料,輕的,如橫木,可一人肩扛回村,重的,如長木條板,則以車載回。

新居落成之日,全家喜氣洋洋,父親則笑呵呵的。白日,殺豬宰鵝,款待左鄰右居。夜晚,星羅棋布,用過晚飯,父親搬出木椅,抱着木琴,調好琴線,彈唱起來。此時,二弟也提來二胡,咿呀咿呀地和着。不久,會彈琴的鄰居,也來加入演奏隊伍。聽眾不少,彈者弦樂,聽者得其樂,眾樂樂也。琴聲,彈響新居建成之歌,喜慶之音譜,在寂靜的小山村之夜飄飛,隱入夜霧,飄入雲端。

椰甜雲樹碧,鳥樂晚炊香。初夏,村燈點點,蟋蟀聲多。勞累一天的父親,晚飯洗盥後,又搬出木椅,靜坐小院中,待抽完一支紙捲菸後,又輕撥琴鉉。幾曲老歌,動人心弦。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電影《鐵道游擊隊》插曲)、《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電影《地道戰》插曲)等革命歌曲,曲曲動人,如痴如醉。那個年代,點煤油燈為夜晚照明,電力不發達,收錄機、電視機等電器,尚未生產,村外電影亦不易看到。是故,娛樂節目不多,父親的琴聲,是我們最美的一道音樂晚餐,是我們「天曲」。琴聲中,餘音悠遠,暑氣漸消,夜涼如水,家人亦慢慢酣然入眠。

長埂嘉禾黃,新鐮玉米香。晚夏,收穫的季節。那時,收割稻穀,是先在田地里割好稻穀,而後擔回村里曬穀場,用木楸掄擊和大水牛踩出穀粒,再以大竹篩篩好稻穀,裝進大麻袋,扛回糧倉存放。後來,用木桶拍打稻穗,再後來是用收割機,比原始的收割方式,效率甚高。開鐮後的幾天,母親把曬乾的新穀子,拿去碾米,夜晚,全家可吃到白花花的大米飯了。收割數日後,稻穀在曬穀場曬乾淨干,裝入大谷篾。黃昏時,父親買酒殺雞,全家美滋滋地飽食一餐,慶祝好的收成。是夜,父親的琴聲響起,這是慶祝豐收的彈唱,也是全家歡快的心聲。

琴聲,是父親的靈魂,也是他生命的依託,是對生活眷戀,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父親已離世數年,椰榔搖曳,鳥雀酣眠,每當風清月白之夜,月光鋪滿農家小院時,總似有咿咿呀呀的琴聲響起。此時,恍如聽到父親的琴聲,其聲若隱若現,斷斷續續,如歌如敘,而後慢慢消失在朦朧的夜色中,慢慢地泊在記憶的長河裡。 [1]

作者簡介

胡天曙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海南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