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片狀侵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片狀侵蝕是中國科技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片狀侵蝕(sheet erosion)又稱面狀侵蝕,指坡地上的土層被坡面逕流或者片狀水流洗刷或沖走的過程。華北山區的片狀侵蝕表現為鱗片狀剝蝕。

按其侵蝕特徵分為層狀侵蝕(表層土壤相對較均勻流失)、鱗片狀侵蝕(因片蝕坡面產生許多彼此近於平行排列的鱗片狀斑紋)和地表砂礫化(鬆散細顆粒被沖蝕,較粗砂礫殘積地表,使地表顆粒粗化)。片流產生剪切應力較小,其侵蝕能力遠小於雨滴和細溝水流。坡面徑流的涌浪現象和類似尾波效應可增大片蝕能力。在坡耕地上,片蝕表現較為強烈,致使土層減薄,土壤肥力減退,農作物產量降低。片蝕強度決定於降雨強度和歷時、土壤抗蝕性、徑流漫流程度、坡度、坡長、坡形和植被覆蓋等因素。片蝕對農地土壤危害最大,增強入滲以減小徑流是削弱片蝕強度的關鍵措施。我國黃土高原有片蝕現象。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