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護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牧護關鎮 |
中文名 :牧護關鎮 所屬地區: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 |
牧護關鎮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下轄8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37319人(2017)。全鎮總面積262.7平方千米,屬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邊遠山區。 [1]
自然資源
牧護關鎮歷史悠久,據查悉,公元22年,王莽篡位後追刺劉秀至此,劉秀遇牧童,交換牧衣,佯裝放牧,矇混過關,王莽被騙而去,故得矇混關,後俗稱牧護關,中華民國時設牧護關保,1949年設牧護關鄉,1952年設牧護關區政府,下設3個鄉(東牧護、牧護關、南溝口),後撤牧護關區劃屬黑龍口區,1958年改為牧護關管理區,1961年設牧護關公社,1967年改為高峰公社,1969年恢復原名,1984年改為牧護關鄉,1996年設牧護關鎮。
改革開放之前,牧護關鎮還未納入城鄉規劃範圍,秦茂村更不在規劃管理之列,群眾建房零亂,標準不一,基礎設施薄弱,道路狹窄彎曲,坡度大,雨天泥濘難行,環境衛生差。年平均氣溫在10.3℃左右,平均降雨量876毫米,常年多刮西北風,次為東南風,日照時間短,地勢東高西低,溝壑縱橫,由於受地理位置的影響,發展一直緩慢。全村275戶1095人,共有耕地533畝,林地6424畝,屬我區邊遠高寒貧困村。
歷史沿革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該村緊抓發展機遇,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特別是312國道藍小公路從鎮區穿過,為鎮村與外界溝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牧護關鎮再不是"雲橫秦嶺馬不前"的邊陲小鎮了,鎮村充分發揮"地處商州通往西安的中點"的區位優勢,發展邊貿經濟,挖掘"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資源優勢,發展旅遊經濟,開發項目,大搞建設,以旅遊帶動經濟,促進三產蓬勃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和居住環境。還充分利用扶貧重點村建設,通村水泥路,人畜飲水,農網改造工程,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狠抓主導產業發展,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使該村的經濟文化得到了全速發展。下面是一組簡單的數字:
2003年,全村共有貧困人口573人,糧食人均不足110公斤,人均純收入634元;
2005年人均純收入1800元;
2006年,全村總收入210萬元,糧食總產量285噸,人均純收入1830元,95%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目標;
2007年人均收入3100元。
民俗文化
州西百十里許,由官道北湘子洞碑處入山十里,樵徑纖回,肩輿難度,至鬥牛宮越十數武,懸岩陡削,攀藤而上,至湘子洞,深五、六丈,有滴水垂珠,禱雨者以瓶盛之輒應。洞後穴窗自明。再陟其上,有雷神洞;絕頂有玉皇洞,皆有水,禱雨靈應;又有火焰山,人跡罕到。
[注釋]湫:(jiao),低洼聚水的地方。樵徑紆迴:打柴人走的小路彎曲盤旋。
肩輿,二人抬的轎子,也叫花杆。商州人稱"斗子"。度:通過。十數武:十幾步。言其距離之短。湘子洞,在商州市牧護關鎮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