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騰大公會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特利騰大公會議(拉丁語:Concilium Tridentinum,又譯脫利騰會議、特倫多會議、特倫特會議、特倫托會議或天特會議),是指天主教會於1545年至1563年間在北意大利的特倫托與波隆那召開的大公會議。這是天主教會最重要的大公會議,促使該會議的原因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有人把這會議形容為反宗教改革的方案,代表了天主教會對宗教改革的決定性回應。
聖靈降臨節,亦稱五旬節[1]。據《聖經·新約全書》載:耶穌復活後第50天差遣聖靈降臨,門徒領受聖靈後開始向世界各地傳布福音。教會規定每年復活節後第50天為聖靈降臨節[2]。基督教多數教派不守此節。
簡介
除了法令之外,會議針對新教發表譴責並定義何謂異端,也對於天主教會的教義和教導作出澄清。這涉及了廣泛的神學問題,包括了宗教經典、正典、聖傳、原罪、稱義、救恩、聖禮、彌撒和敬奉。會議在1545年12月13日至1563年12月4日期間共在特倫托開了25次會議,除了在1547年也在波隆那開了大約9至11次的會議。而會議的召集人教宗保祿三世主持了頭八次的會議,而第12至16次會議由教宗儒略三世主持,最後17至25次的會議由教宗庇護四世主持。
該會議也對天主教儀式和實踐有顯著的影響。在商議的期間,會議用了《武加大譯本》作為官方《聖經》版本和委託人創立一個標準的版本,雖然這個版本在1590年代才完成。但在1565年,就在特倫托會議完結後大約一年,庇護四世發布《特利騰信條》(又稱《律但丁信條》,Tridentine Creed),以特倫托的拉丁文為信條之名,而他的接班人教宗庇護五世也分別在1566年發布了《羅馬探題》(Roman Catechism)、1568年發布了《每日頌禱修訂版》(The Breviary)和在1570年發布了《彌撒書》(Missal)。這些書引申出維持四百年的脫利騰彌撒儀式,直到350年後的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召開。
視頻
特利騰大公會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在捷克聖維特大教堂,邂逅「五旬節」盛典,搜狐,2017-05-23
- ↑ 聖靈降臨節的起源、慶祝與習俗,搜狐,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