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政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特定政策是漢語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特定政策是指以特定產業為對象或以特定中小企業群為對象的政策。以特定產業為對象的政策,實際上是結構政策在中小企業政策的延伸,包括不同產業的現代化政策,衰退產業的調整政策,主要是以對成長產業的扶植和對衰退產業的調整為目標;對特定的中小企業群為對象的政策,實際上是規模經濟政策在中小企業政策上的延伸,它包括了轉包制政策。
轉包制是指由中小企業承包大企業的中間產品,即由零部件供需所形成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一種制度。為了防止大企業利用其有利地位,採取不正當手段與中小企業進行交易,要求通過政策與法令來限制其不合理的行為。這些限制包括:
(1)價格限制。大企業購買中小企業的零、部件的價格不能過低,保證中小企業具有一定的利潤率。
(2)支付貸款限制。即限定大企業對中小企業支付貸款的最長期限。
(3)訂貨計劃限制。即要求大企業預先向轉包企業提出訂貨計劃,防止大企業將風險和壓力轉嫁給中小企業。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