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猶記得(山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猶記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猶記得》中國當代作家山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猶記得

提起老家吃湯水,同是故鄉人的老伴記憶猶新,半個世紀前老家吃湯水生活場景浮現眼前:那時她家門前,是村里最鬧熱的路邊道坦,每天早晚,全是捧着大碗吃湯水的左鄰右舍,甚或住村頭村腳的都趕來,站的蹲的靠牆的,邊吃邊聊侃。偶爾得見,有人湯水吃完卻不走,一邊支耳朵悠然聽人家說笑,一邊使舌頭全然將那賽季碗內余羹舔個一乾二淨,人們見之習以為常。

舌頭舔碗的情景,現在看來委實不雅,讓人覺得好笑,實乃那時糧食金貴,珍惜食物使然。上世紀中期,國家建新安江水電站,老家村子恰恰位於水庫內,低平的田地都被淹沒,村里半數社員移民江西,留下的仍土地緊缺,口糧緊張,年年要吃國家救濟糧。那時光老家大米稀少,多吃山里粗糧,這也是當時老家湯水格外吃得多的一個緣由。想來不免感觸,早年看似平平淡淡新安江水庫,郭沫若觀之豪情詠嘆「西子三千個,群山已失高。峰巒成島嶼,平地起波濤……」從此名聲在外。而今冠以秀水甲天下之千島湖,成綠色生態寶庫,引無數遊客觀光,為絕美景色傾倒。可是有誰曉得,當年家鄉父老鄉親為之付出巨大犧牲:數十萬人流離失所移民他鄉,東徒西遷一路迷惘,充滿坎坷歷經磨難;留下鄉民生活亦何等艱難,缺田少地罕有大米飯,家家戶戶整年捧湯碗……

「現在生活條件好,要吃啥有啥。國家關心我們水庫內居民,也包括移民外地對象,前些年開始,每人每年都有固定經濟補償,連補20年。去年來政府給咱村里撥了幾百萬元專款,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青苗漁村,開拓休閒垂釣。」日日湯水味不斷口的國放戰友,領我們參觀村里在建的鄉村振興新項目,如數家珍例舉老家山鄉之巨變,眉飛色舞指點故地舊貌換新顏。

聽着國放戰友歡聲笑語陳情介紹,遠望山更青水更綠一片片家鄉美景,近觀「青苗漁村」廣告牌前一幢幢修飾一新的客棧民宿,還有那一個個蹲居湖畔垂釣的遠方來客,我們幾位離鄉的遊子為之感嘆,老家的變化真是大呀!國放笑道:還在變呢,往後更好,青苗漁村計劃投資近千萬元,提升民宿品質,建游步道、停車場,美化村居……說起村里變化,國放滔滔不絕。

國放感言:如今生活越過越好,好東西吃多膩味,惟有家裡湯水吃不厭,我們上歲數的就喜歡吃湯水,這是祖上傳下的舊食俗,也是我俚向來趕食吃飯老口味。不覺感慨,又何嘗不是,我也好這一口。

說來有趣,上世紀分居兩地時,我的單身宿舍,便成了所在城市當兵上大學的故鄉人周日打牌娛樂據點。為省出時間「打紅五」,往往中午刻意多燒些個飯菜,晚上便剩飯剩菜煮一大鍋「改改飯」,大家樂不可支盛一碗,就着老家特產辣豆瓣醬,站在伙房門外泥地上,一個個吃得搖頭晃腦:嗯!好貨!蓋因小時老吃這,此物熟口熟味,那是往昔老家大鐵鍋里「雜把爛」的味,那是童年頑少捧個湯碗「滿天飛」的味。鄰居瞧了稀罕,笑倒:沒見過這等做法,這等吃法。

老家最具特色的湯水當屬年湯,待到過年便喜樂登場。年底,家家戶戶做一大鍋年湯,作為過年時早上的佐餐,夜裡的點心。做年湯,配料講究,加工細膩:用上佳的米粉主料,取剛殺年豬的新鮮豬肚大腸洗淨切條,擇上好的蕨菜乾及長豇豆乾浸泡切段,摻新做的白豆腐或油豆腐選定切丁,配相宜咸鹽、花椒、桂皮、八角、香葉、辣椒粉等佐料碾細,大鍋文火熬製成濃郁香辣的年湯,盛放大盆凍存。過年早上起來,加熱即可餐食,通常吃到初五初六樣子。

離鄉在外數十載,年湯年味不忘懷。歲末,必定回老家陪長輩過年,家裡,必會沿襲循舊做年湯。盼望年年合家老小看春晚,吃年湯,那是團圓溫馨的時光,樂享天倫的歡暢。每每年夜飯吃得老早,春晚節目看得很遲,肚皮早已空落。此時,一碗香辣可口的年湯,那酣暢淋漓的填飢味香,勝過豐盛的年夜大餐。

老家湯水,憶味深藏,「五味雜陳」,乃是我人生的原味,成長的美味,生活的回味,歡樂的年味,故鄉的韻味……

[1]

作者簡介

山林,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