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燕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玉燕堂,俗稱張廳,位於中國江蘇省崑山市周莊鎮北市街南首,由明中山王徐達之弟徐孟清後裔始建於明正統年間(1436—1450年),清初賣給張姓人家[1]。
玉燕堂是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坐東朝西,門前臨街面河,同時箸涇也穿過住宅和後花園,形成「橋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特色。整個建築群共有房屋70間,建築面積1884平方米,前後五進,包括第一進門廳、第二進轎廳、第三進正廳「玉燕堂」、第四進堂樓。正廳南側長達20米的備弄,架在箸涇之上,可連通堂樓與花廳。
玉燕堂在1995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基本內容
玉燕堂的正廳依然保留着殷實人家的模樣。整個大廳亮堂軒敞,期間布置以紅木打造成的家具,古色古香。大廳庭柱一抱粗左右,較為罕見的是該柱礎是木鼓墩,這也是它為明代建築的顯著標誌之處。廳上匾額兩邊與屋頂左右都結彩張燈,讓整個廳堂沉寂中透出一點喜氣熱鬧之意,仿佛讓人回到前朝主人舉行宴會,迎送賓客之時。
玉燕堂因其自身的幽雅古韻,1995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成為江南六大水鄉之一—周莊的著名景點了。
遊客走進張廳,穿過狹窄的陪弄,來到箸涇穿越的後花園,顯然不是為了尋求驚險。他們可以走過架在箸涇之上的廊棚,欣賞河中小船,也可以穿戴明清服飾當一回歷史人物。那些普通的民居、門窗和梁檁籠罩着歲月的煙塵。圍坐在小方桌旁的老老少少,邊往碗裡夾菜邊談論家常,全然不顧從陪弄穿梭而人的遊客投來探詢和納罕的目光。在遊客們看來,居民們的裝束、容貌乃至碗裡的蝦糟燒魚、韭菜炒螺螄,都是值得一看的。「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張廳,袒露的是最具體的現實,連同一份安謐溫馨的水鎮情趣。它喚醒了遊客的懷舊意識,於是,感慨、詫異和歆慕,種種難以訴說的心緒都包含在旅人的情懷裡。 除了張廳,周莊的明代建築還有迮廳和章廳,分別為迮姓與章姓人的家的住宅。 迮廳位於富安橋北側,為明代崇禎年間吳江望族迮文煥所建,前後共五進,現存第一、四、五進,其餘已毀。主廳又稱大書房,據《迮氏家譜》記載,清光緒年間,祟陸潤庠在此受蒙從師,成年後考中狀元,遂將當年念書的大廳稱之為大書房。現在大書房已不復存在,只有寬闊宅基上殘留的塊塊方磚和覆盆式青石柱礎,不甘心時光的流逝,向遊人證明着這裡昔日的興盛。章廳位於中市街,為章騰龍故居。
視頻
玉燕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周莊張廳--玉燕堂 ,個人圖書館,2014-1-3
-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944處 ,文博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