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琮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琮王

時 代新石器時代

出 土∶浙江省餘杭縣(1986年)

現 藏浙江省博物館武林分館

入 錄∶2002年

玉琮王是1986年在浙江餘杭縣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琮,為禮器或財富象徵,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之首,故稱「玉琮王」。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形制特點

這件玉琮呈黃白色,有規則的暗黃色瑕斑,紋飾繁複精緻。形為方柱體,內圓外方,通高8.8厘米,上下端為圓面的射,射徑17.1至17.6厘米,正中有對鑽圓孔,孔徑4.9厘米。重達6500克。

這件玉琮在地下埋藏了數千年之久,受土壤酸鹼度、礦物質和地下水等影響,形成了「雞骨白」一樣的玉質沁色,白色之下受鐵元素影響又呈現出紫紅色暇斑,沒有受沁的地方才露出玉質本來的綠色。玉琮整體器型略呈矮方柱體,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間對鑽圓孔,中孔較細,射部如璧形。「玉琮王」因孔徑很小,俯視像玉璧,可能是先人有意設計成「琮璧合一」的樣式,這在良渚玉琮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用途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玉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與文化意義,根據《周禮》和《說文解字》的記載,是一種玉制禮器,用來祭祀地神

良渚「玉琮王」的出土,表明玉琮的出現要遠遠早於西周時期。有關良渚時期玉琮的用途,現代學者們大多認為它是當時巫師用以祭祀神靈的法器,也有人認為「玉琮王」甚至是神權與地位的象徵。

發現過程

1986年6月的一天,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在杭州良渚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就在緊鄰良渚遺址中心區莫角山西北的「反山」,考古工作者有了重大發現——多座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晚期的貴族墓葬被發掘。在編號M12 墓葬的棺床周圍,出土了包括象牙器、玉器石器漆器陶器等在內的大量隨葬品。其中玉器就多達158 件。

這些玉器中有6件玉琮,其中5件位於墓主人上肢兩側。還有一件出土時位於墓主人頭骨一側,正面朝上、沒有任何破損的玉琮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

這件屬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文物的玉琮,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又是目前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所以被稱為「玉琮王」[1]

價值

良渚「玉琮王」,器形圓度極為規整,器表光潔如鏡。外壁微雕的8個複雜圖案,個個生動有神。令人驚嘆的是,完成整幅圖案至少需要上百條陰刻線條,甚至在1毫米寬度內精刻出4~5 條筆直平行的細線,每條僅為0.1 至0.2 毫米。尤其是神人頸部纖細的直線,排列極為精密,豎線互不交叉重合,用放大鏡仔細審視連間距都大體相同。這種卓絕的微雕技藝,在尚未使用金屬器的良渚時代,堪稱鬼斧神工,不可思議[2]

視頻

玉琮王 相關視頻

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玉琮王-zjmuseum

參考文獻

  1. 神人紋玉琮王,中國社會科學網,2015-2-12
  2. 「琮王」纖細線刻工藝成謎 細如毫髮需放大鏡才能看清,鳳凰網,20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