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中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當代古箏大師王中山

王中山,著名古箏演奏家,河南南陽(蒙古族)人。自幼習箏,曾得到數十位民間箏家的指導,有深厚的河南箏曲基礎。現代古箏演奏家王中山成名很早,十七歲已在中國第一屆古箏學術交流會嶄露頭角。一路走來,王中山騎着千里馬,飛快地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峰。四十多歲,正值壯年,內地傳媒冠以「箏壇聖手」、「古箏王子」的稱號[1]

幼時即其音樂上的天賦,多次參加省內比賽並獲不少獎項。後考入南陽藝術學校,師從著名箏家趙曼琴先生,系統地學習並掌握了趙氏創立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之精髓。

一九八六年以其全新的高難度技法演奏《打虎上山》轟動了中國首屆古箏學術交流會,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注目。

一九八八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箏教育家李婉芬副教授,李氏嚴謹、細緻的治學思想,使其箏藝進一步升華。

中山「談」箏

王中山6歲起開始學習古箏,他說學習古箏從5到6歲的年齡段開始最好。他認為,小孩學習民樂可先從古箏開始,「比較容易操作。只要老師將弦調好後,小孩不用掌握技巧,隨便撥動,出來的音樂就如行雲流水一般。這樣可以引發他們的興趣。」

目前很多小孩子跟着VCD練習古箏,王中山建議,這只是學習古箏的一種手段,還是有老師指導才比較好。目前中國樂器中,學習古箏的人數達到幾百萬人,可能是當今中國樂器最熱門之一。

在古箏演奏方面,王中山的音樂表現細膩、傳神,音色柔美而亮麗;在古箏技法開拓方面,他創造性地運用了輪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內戴四個義甲的形式進行演奏;開發和發展了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為之一新。

王中山說,音樂其實是「音」、「樂」的組合體,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有樂趣,要有愛好,才能學得進,學得深,要將古箏當成一件玩具,將學習當成一項遊戲。而這位王中山自己在執教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同樣是分清主次的「學」和「玩」,在充滿自由和想象力的空間中學習和體味,是他所主張的。

不管是古箏的演奏手法還是其他樂器的演奏手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單純為了出新而出新的,而是與時俱進的,表達現代人心聲的,即「弦為心聲」,心中有了音樂,有了對音樂的需要,才會由衷地表達出來。王中山對音樂、更確切地說是對古箏的變化是由被迫學習到喜歡到愛上他,最初古箏在他手中就象是沒有生命力的木頭,但是現如今的古箏就是他生活中一個活生生的朋友,每次上台演奏之前總要和各種各樣的古箏輕輕地說上幾句,久而久之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另外,古箏對王中山而言就是博大的人生畫卷,猶如畫家手中粗細不同的畫筆,用他可以畫仕女畫,也可以畫宮廷畫,既可以畫潑墨畫,又可以搞些寫意的畫······

按照多數人理解,古箏表現緩慢、柔媚等軟性的多一些,他最初的命名正是由於古箏的「錚錚然也」的音樂,一般來說女性彈奏古箏表現柔中帶剛的要多一些,恰恰相反相對很少的男性,在彈奏古箏時常常是剛中帶柔的要多些。無論是男性多還是女性多這些看起來不是很和諧的聲音會出現,可我們並不希望大家喜歡的古箏的「箏」成為你爭我奪的「箏」,而應該成為百家爭鳴的「箏」……

中國箏壇個人獨奏音樂會場次最高紀錄者

1992年,王中山以優秀的成績留校任教,這時,他對古箏的演繹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國人民廣播電台、香港中國龍先後為他製作了專輯。他也經常出訪,他應邀去過東南亞、歐洲等地。在新加坡波蘭韓國等國家作過專場演出,在國內幾十座城市舉辦過專場音樂會。他曾經應邀到台灣演出,演奏會從高雄一直開到寶島,在短短20天裡開了10場。迄今為止,王中山已開了百場演奏會,大力推廣了古箏藝術,保持了中國箏家個人獨奏音樂會場次最高的記錄[2]

所獲榮譽

一九八九年參加"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在青年專業組決賽中獲獎。

一九九二年在北京舉辦"王中山古箏獨奏音樂會"。同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

一九九五年國際華夏器樂展演年《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王中山以其精湛的技藝獲得了古箏項目的一等獎。

視頻

王中山古箏演奏:漢江韻 GuZheng Trio: The Charm of Han River

雪梅祭-王中山

參考資料

  1. 潮流-王中山. 2014-5-7.  中國古箏音樂網
  2. 古箏音樂山水畫 王中山箏曲賞析音樂會月底舉行. 古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