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墨臣 |
中文名稱;王墨臣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8年5月 祖籍;河北新城 |
王墨臣先生,北京人,祖籍河北新城,生於1948年5月。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6歲開始學習父親的書法,8歲拜師譚子源先生學習王羲之小楷。9歲開始習畫,出師於于非闇、董壽平、田世光、胡爽庵先生等繪畫大家。出版《王墨臣畫虎專集》、《猛氣橫飛勢恆怒》、《深山踞擋聯嘯樂》、《搜襟千載大王風》、《銜子渡河情牽掛》、《民富國強康嬉樂》等作品。[1]
人物經歷
王墨臣先生。6歲開始學習父親的書法,8歲拜師譚子源先生學習王羲之小楷。9歲開始習畫,出師于于非暗、董壽平、田世光、胡爽庵先生等繪畫大家。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博達,常以奇異的構思、通靈的悟性、筆墨的新韻築成首開生面的璀璨,煥發濃重的畫派新風。他筆下無論飛禽走獸、山水花木,還是人物群譜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文采自然、風格獨特。但王先生對"百獸之王"之稱的老虎更為情有獨鍾。王墨臣先生年屆62歲,他的"虎緣"從6歲在父親的督導下研習書畫始,那時他便暗下決心,對父親和自己喜愛的老虎要寫出、畫出名堂來。[2]
事跡
至民國之前,凡能獵到虎者,皆為英雄。打虎英雄武松不表,清朝康熙帝一生獵虎135隻,乾隆僅得31隻,除表明皇權與武功的威赫外,還表明老虎數量已銳減,到嘉慶時再想"與虎謀皮"已是一隻未獲。我國歷史上,人們對虎既敬畏又喜愛,這可從石器時代的陰山岩畫、商周青銅器、秦漢瓦當及各種形式的民間工藝品中找到諸多表達。
民間豐富的有關虎老的傳說和故事令小墨臣痴迷,自稱"老虎就是我,我就是老虎"的他從此在毫管之路上行走,樂此不疲。期間,除每日6小時筆耕外,他還大量閱讀中外歷史與文化專著、高手畫作,廣泛汲取悟道之言,從唐代李漸善、宋代包鼎、元代周耕雲、清代高其佩以及近現代張善孖、劉奎齡、劉繼卣和他的恩師胡爽庵等畫虎大師中擷取師道之精。50多年苦練不負有心人,2003年,由著名書法家劉炳森題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王墨臣畫虎專集》終於問世了!
92幅作品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這是一本集繪畫、書法、教學和美文於一爐的少見的畫虎專集。 虎,無疑是屬於地球上最美麗、最神秘的動物之一。單單它的名字足以喚起一種危險、力量和勇武的感覺以及東方人所崇尚的避邪、鎮宅等神聖。在多少個世紀內,在各種各樣的文化和文明中,這種最美的大貓都令人着迷。《王墨臣畫虎專集》一書是當今中國實力派著名書畫家王墨臣先生的力作。此書涵蓋了小寫意虎的全部精髓,黃虎、白虎、黑虎、墨虎和與之對應的讚譽虎的詩詞,以及小寫意虎的畫法講授。可謂是當今國內內容最全面、題材最廣泛、最具權威性的小寫意虎的虎集。《猛氣橫飛勢恆怒》、《深山踞擋聯嘯樂》、《搜襟千載大王風》、《銜子渡河情牽掛》、《民富國強康嬉樂》等畫品,加之胡爽庵、金默如、周之林先生的補景托正,無不令觀者對王先生筆下的主人公印象深刻,肅然起敬。書法展現出行草的龍飛鳳舞,楷書的方正謹嚴,其內容以詩詞托志,對虎君的愛慕之情昭然若揭。教學上對畫虎技法一展"經驗",毫無保留。美文是董壽平和韋江凡先生的評論和序,兩位大家指出是"當今國內內容最全面、題材最廣泛、最具權威性的小寫意虎的專集",可謂評價之高。
如同書畫同源,人品與畫品也是相融、相通的。王先生為人正直、 厚道、不事張揚,一門心思撲在虎畫上,應酬筆會絕少參加。花甲之年後,他對自己的約束更加嚴格,畫品越出越少,不滿意之作也越撕越勤。他的為人和畫德贏得了良好聲譽,其虎畫知名度更是逐年提高。
王墨臣專事畫虎近萬幅,為了畫好虎事的背景,他每年兩次到各地寫生,廣納山川草木精華,迄今已有3000多幅寫生作品問世。從積累到釋放,他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追求與風格。每次動筆前,他都有一套自創的章法,先打一套形意拳中的虎拳,從騰、挪、閃、躲、臥形中捕捉虎姿的靈感,以利於依形定神。有道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為突出小寫意虎作中息、捕、嘯、嬉、行、望的骨感與虎紋特點,他多採取中鋒用筆 ,線條粗細明快,粗獷中凸現精到,穩定中凸現虎勢與力度,誇張與變化,達到個性與構想的和諧,形與神的兼備,令觀者在他別具一格的意境中望圖生威,品圖生情。他的獨躍、獨行、獨思圖,虎虎生威,是英雄虎膽、正義與威猛的寫照;他的一幅27隻虎的群虎圖,充分表達了中華文化所倡導的"主動、奮進、自強、友睦"的基本精神。在他的筆下,更講究局部見精神,細部見功力,虎頭、虎眼、虎尾、虎爪處理皆精到,使虎形與虎神融為一體,在全圖酣暢呈現。虎圖中每每古詩新詞大段的提款,點題抒情圖文並茂,托顯出作者的胸臆。
王墨臣作品 |
有一首詩王先生很喜歡,叫"搜襟千載大王風"。虎君那外在千姿百態的美感,內涵所賦予的雄勢、王者、霸氣的多義性和豐富性都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定論,誰能從中深掘,"入得虎穴",誰就能把握到時代賦予脈搏精髓,再創新意。儘管他稱"自己畫了多年還是不了解老虎",有一種"畫到熟時是生時"的感觸,但筆者相信,質樸、謙遜的他早已鐵定了與虎相伴的愛心與恆心,要把這種珍稀動物搜襟千載,永遠留在畫案上、專集中,留在後人的視線里。 當年,為了看胡先生畫虎又不好意思打擾先生,他曾於寒冬臘月站在胡爽庵先生的窗前達數小時,凍得全身麻木,令胡先生感動備至。在一教一學的數十年中,這對師徒成了莫逆之交、忘年之交。1988年正在美國講學並舉辦畫展的王墨臣先生聽到恩師病危的消息,心急如焚,幾乎一天一次國際長話。當得知胡先生在最後的日子裡極為思念他的消息後,毅然放棄了赴日連展的機遇,返回北京。在胡先生逝世前的幾天與其促膝長談。談人生、談藝術、談畫虎,還談到胡先生的恩師張大千、張善仔先生。胡先生自慰的是作為他們的學生,他不僅傳承而且發展了老師的虎,還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遺憾的是恩師張大千先生故去時,因歷史原因未能為其最後辭行。他要求墨臣,作為大風堂(張大千先生的堂號為大風堂)的後人,一定要把繪畫藝術歷練得爐火純青,一定要把畫虎進一步傳承發展下去。只有這樣他才能告慰他的恩師,告慰他的藝術人生。墨臣先生髮誓一定不負恩師期望,一定以人品、以作品回報恩師的厚愛與重託。最後胡先生緊握愛徒的手,帶着慰藉溘然長逝。他們這對師徒勝父子的情誼早已是北京畫界的美談。
王墨臣沒有辜負恩師的教誨和期望,為自己刻下一方"大風堂傳人"的印,時時都在激勵自己向藝術的峰巔邁進。他甘於寂寞,十幾年來不住城裡,遠離大都市的喧囂,無論酷暑嚴寒堅持到生活中寫生。為畫好虎,他不僅重虎的外形,還研究大量關於老虎的形態和習性等有關資料,包括文學作品中虎的描寫,從中把握虎的精神氣質。旅美期間,特意到野生動物園追逐觀察世界稀有的白虎,潛心研讀西方繪畫中表現老虎所採用的解剖和素描技法。統觀王墨臣的藝術人生,似乎有一種"從出世到入世"又從"入世到出世"的過程。韋江凡在評價王墨臣畫虎時說:"將水墨與顏色調和於一筆中,放筆真寫,一氣呵成,落筆大膽。迅捷中顯沉着,雄放中見精微。"王墨臣畫的虎形神兼備,氣韻雋永,雄秀並得,虎頭、虎眼、斑紋處理得都極為精到,從中可以看出他的筆墨功夫。他的小寫意虎,筆筆見線條,落墨見功力,表現虎的特徵的斑紋都是用中鋒寫出來的,真是揮灑自如、隨性落筆、妙筆生花。難怪董壽平先生說:"他用筆縱橫雄健,氣韻生動,魄力雄渾,在國內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堪稱為大家風範。"
參考資料
- ↑ 「王墨臣作品捐贈展」順利開展,精彩等您來 ,新浪網 2021-12-18
- ↑ 威博迎春特展丨「虎躍盛世——王墨臣作品捐贈展」即將開展 , 搜狐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