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大江(肖玉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大江》中國當代作家肖玉寶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王大江

「我們書記不貪財」,第一句就聽到有人這樣說,我不以為然,心裡暗笑,真是馬屁精,人不在還拍。但是聽村委成員接下來對王大江書記的介紹,慢慢改變了我四十年來對「村支書」這個職務所下的根深蒂固的「膽小、貪婪」的定義。

又聽那人說,他做生意賺了錢,為村里做了許多好事。

哦?那他為什麼來當官?買選票花的錢怎麼收回?一票二百、五百還是一千?是他家族大?還是沒花錢只憑人格?難道說,現實生活中真的還有這麼一個有理想有善舉的人?真新鮮,這個人值得了解一下。

村委成員介紹說:大江書記從小吃百家飯長大,他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一個人拉扯着兩個孩子,粗手大腳,又在那樣一個貧困的年月,日子非常艱難。弟兄兩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是鄉親們伸出援助之手,東家一瓢米西家一瓢面幫着拉扯長大。

原來如此。不過這也很難得,因為見過太多忘恩負義的例子,所以,乍聽之下半信半疑。這話好說,三次兩次的事好做,能夠幾年如一日踏踏實實地去為別人的幸福付出努力,畢竟不是那麼容易堅持的。

過午一點,還沒吃飯的大江書記匆匆趕了來。他大約一米八幾的個頭,很壯,肚子略大。從那一臉的滄桑,就能看出他肯定經歷了很多拼搏、艱辛和無奈。

初次見面,我們猜他的年齡大約四十七八歲。他卻說他七三年生。他這人說話謙虛、低調,又不失幽默,平民老大哥的樣子。他說某領導來參觀完他們村子後說,三十年後可以為大江也修一尊石像了。他說:三十年?現在人可都長壽了!

他說來得晚讓大家久等了,端起酒杯自罰,三口一杯,一會兒幹掉三杯。他臉上沒有酒鬼的那種貪婪,是疲憊和操勞還有他語言所表達不出的真心實意。這種豪飲應該是生意場拼搏時練出來的吧。

他說老少爺們兒對他的好他記着,如今條件好了,事業小有成就,回到村里來,用行動證明他沒有忘本。他說很慶幸有這麼一幫能夠同心的村委委員,做起事來得心應手。

前一天他們又剛剛組建起了老工委,都是些長輩,但都非常聽指揮,並嚴格遵守紀律、秩序。說起這些,他很欣慰,也很感動。

他帶我們參觀村裡的玉皇廟、財神殿、百子殿、龍王殿、天泉神井、主席堂、泥塑展覽館等,津津樂道,如數家珍。他很牛氣地說,整個亞洲,農村修建主席堂的,我們東王是第一家。村里還設立了專管部門,他靦腆地一笑說,好幾個部呢!環保部、敬老部、關愛照料部、洗衣部等等。

看到時不時有穿着印有」東王愛心「紅坎肩的人在走動、忙碌。大江書記說他們都是東王村的義工,他們年齡不等,有老有少。都是自願的,沒有勞動報酬,但報名參加的越來越多。

他的手機又響了。北京調研的學者來了,他辭別我們匆匆走了。

那天,在東王神殿開光祈福法會上,我們親眼看到了村里老人們的幸福景象。主席堂前的戲台上,青州古州呂劇團正在演《三子爭父》。老人們或坐馬扎,或坐在廟堂的台階上,還有的坐在大樹下的水泥圍欄上,也有的乾脆坐在高高的主席堂前的地面上,懶懶地依靠着被太陽曬暖了的木格門。帽檐兒下,圍巾里,那一張張聚精會神地笑臉上,連皺紋里都流淌着幸福的音符。

見我們問,一位大叔自豪地說,村里經常包個水餃啥的就來叫着去吃,不去都不行。

台階旁,一位坐輪椅的老人樂呵呵地在看戲。遠處有人叫賣豬肉白菜、茴香包子,那位大叔去買了一兜來送給老人,說讓他儘管吃,剩下的他再帶回家去吃。我問他們兩位是什麼關係,他們很奇怪地看着我回答說是鄰居關係。

老人邊吃邊和我們聊他的開心事。他說,雖然他這手腳不靈便,生活上一點也不愁煩。衣服床單被套等凡是這些能洗的,義工們到時候就來取,洗完曬乾疊好再送來,都做着記號,甭擔心會和別人家的混了。他笑着,帽檐兒往上翹着,長眉毛在暖暖的陽光下有絲絲的光亮。他大口吃着包子,腮一鼓一鼓得像塞了個乒乓球。他瘦長的手指油汪汪的,黑色的夾克衫和褲子都很乾淨。

聽我們在聊,旁邊一位看戲的大娘幾次扭頭想參與話題,但又不舍戲台上的精彩,趁鑼鼓緊密唱音暫歇的空檔,她扭過身子連說帶比劃。她說,家裡的衛生也是義工們來打掃,不嫌髒不嫌累,這一都是沾大江的光啊!他不但給俺自己村里辦好事,還經常去別的敬老院做捐獻呢,俺整個村就沒有一個為養老鬧糾紛的。

那位大叔又插言說,這人要是都舒心了,誰願意去鬧矛盾?現在社會是好了,但關鍵是也得有個好書記啊,大江為了村裡的事,連他自己的生意也影響了,一個人不可能有兩個精神頭啊。

滿面春風的義工大姐正在打掃衛生,聽我們聊得熱鬧也湊過來說,大江書記的格言就是「一花獨放不是春,滿園春色才是春」,說完大姐笑了,我們都跟着笑起來。

走在乾淨整潔的街道上,聽那一排排白牆灰瓦的農家小院裡頭飛出來的笑聲,不正是關不住的春色滿園嗎?[1]

作者簡介

肖玉寶,女,漢族,六八年生,墾利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