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守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守愚 - 辛亥志士

王守愚(1889~1924),字玄一,亦作玄奕。京山城西七里橋人。縣高小畢業後,入武昌藝師養成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王守愚

別名:王玄一,亦作王玄奕

國籍: 中國

民族:漢

出生日期:1889年

逝世日期:1924年

代表作:《十二年回憶錄》

個人履歷

17歲棄學投新軍二十一混成協四十一標三營當兵。

1908年7月,與任重遠等組織湖北軍隊同盟會。12月與楊王鵬等組織群治學社,任糾察。不久,隨部隊開往沔陽,岳陽一帶駐防,仍從事革命活動。

1910年冬,王隨隊回武昌,振武學社遭破壞,遂離開軍隊,同蔡大輔寓小東門,辦理文學社籌備工作。文學社成立任會計,同蔡致力於文學社與共進會聯合工作.[1]

9月24日在討沙武昌起義計劃大會上,被選為軍務籌備員。武昌小朝街機關遭破壞後,逃走漢川,獲悉武昌起義消息,即就地助梁鍾漢舉兵響應,為參謀長。梁隨季雨霖北進,王回武昌,復主辦文學社事務。文學社併入同盟會後,主辦同盟會漢口交通部事務。

民國成立,留學日本,1913年"宋案"發生後,歸國從事討袁活動,協同季雨霖蔣翊武詹大悲等在武昌發動倒黎反袁起義。失敗後,又去南京黃興,任討袁軍總司令部參謀,黃興走後,助何海鳴守南京,事敗復走日本讀書,加入中華革士,1915年冬,輟學回國密謀倒袁,袁死,第三次赴日本,完學業。

1917年夏,護法軍興,應召歸國,參加"荊沙獨立",隨軍撤至鄂西,先後任參謀、顧問、咸豐知事、清鄉司令等職。

後又任參謀長,講武學堂教習。19:1年,奉孫中山之命,與潘正道等入川,勸說劉湘出師援鄂,劉委以川軍總司令部顧問,請其為全權代表赴湘聯絡趙恆惕一致行動。

四川依約出軍,潘正道為鄂西總司令,王任參謀長,率軍在宜昌、巴東、建始一帶與吳佩孚軍苦戰數月;退守施南。歷盡艱辛,比憤致癆,回武呂擬稍事休息,以何成浚福建函電交催,乃急赴閩,任東路討賊軍興泉永前敵總指揮部參議。兵敗,退廈門,憂勞過度,肺癆加重,暫寓鼓浪嶼友人家。

每聞各處失敗消息,必捶胸大哭,繼以吐血。後應詹大悲函約赴穗治療,由同鄉曹振武護送入頤養園,1924年冬在廣州病逝。遺著有《十二年回憶錄》

王投身革命.艱苦奮鬥。家素貧,母七十仍紡織,兄弟務農,妻於紡織外,也不廢農作,頗得時人好評。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