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彬生 | |
---|---|
出生 |
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 | 1914年7月2日
國籍 | 中國 |
教育程度 | 金陵大學 |
職業 |
棉花專家 農業教育家 |
王彬生'棉花專家和農業教育家。他在陝西育成棉花新品種「517」,在新疆推行棉花高產栽培措施,為農業生產做出了貢獻。他紮根邊陲30多年,為生產建設兵團培養造就一大批農業科技和生產管理人才,對墾區實現農業現代化提出了許多有益建議。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王彬生小時候便對種莊稼產生了興趣,希望長大之後也能去探索綠色世界的奧秘。1927年,王彬生進入南京 金陵中學讀書。中學畢業後,他不顧家庭的反對,報考了南京 金陵大學農學院。1937年2月,他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王彬生被推薦到上海棉花摻水摻雜取締所任技術員,從事外文翻譯工作。半年後,由於 抗日戰爭爆發,沿海地區機關單位陸續西遷,他來到 陝西省 華縣農業職業學校教書。
任職經歷
王彬生在陝西華縣農業職業學校任教三年期間,雖然有機會接觸到一些農業生產問題,但仍感到不能專心從事農業科學實驗,實現"科技救國"的抱負。1940年,他轉到設在陝西省涇陽縣梁宋村的金陵大學西北農事試驗場工作,先任技術員,後晉升為講師兼試驗場技術主任。
培育良種
涇陽及其附近地區,是陝西省的重要產棉區。當時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棉花品種是從美國引進的「斯字棉4號」。由於缺乏健全的良種繁育機構和嚴格的工作制度,在種植過程中又不注意品種的防雜、提純,結果「斯字棉4號」原有的一些優良性狀明顯退化,即使在風調雨順的年景,畝產皮棉也不過三四十公斤。面對外引品種產量日趨下降,品質嚴重退化,難以適應抗戰時期增產棉糧的急需和棉紡工業對棉花纖維品質的要求,王彬生決定針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與耕作栽培水平,開展棉花品種改良工作。在1941—1947年的六年期間,他幾乎跑遍了涇陽地區的所有棉田,選擇了上萬個優良單株做為育種的原始材料,採用單株系統選擇方法,通過連續幾年的田間種植觀察比較和室內考種分析,終於選育出符合育種目標要求、適應當地栽培的優良棉花品種「517」。該品種株型緊湊,節間短,結鈴多,纖維較長,衣分較高,耐旱性好,比「斯字棉4號」增產15%左右。1948年開始在陝西、山西省旱地棉區種植,深受當地農民歡迎。1958年該品種種植面積達422萬畝,成為當時北方棉區主要推廣品種之一。
王彬生在選育棉花新品種的同時,還參與了小麥新品種「涇陽60」、「129」與「302」的選育工作。這幾個品種曾一度在陝西涇陽、三原、武功、大荔、高陵等縣大面積推廣種植。
技術交流
由於王彬生在發展新疆棉花生產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兵團廣大軍墾戰士與新疆各族人民公認為優秀的棉花專家。1957年,他曾隨同農業部副部長楊顯東率領的中國棉花代表團,出席了在蘇聯塔什干召開的國際棉花會議,並考察了蘇聯中亞地區的植棉技術。1959年7月,蘇聯參觀中國農業成就展覽會的代表團,將5枚紀念米丘林誕辰100周年的紀念章贈送給我國有重大建樹的農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其中的一枚轉贈給了王彬生。1961年,王彬生以棉花專家的身份出訪埃及,不僅增進了中國各族人民與埃及人民之間的友誼,還促進了兩國棉花生產技術的交流。
身兼數職
王彬生是一位有影響的農業專家。他在1959—1988年期間,曾被選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五屆、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三、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也曾被選為第一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學會副理事長兼作物學會理事長;第二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常務理事、農墾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棉花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所獲榮譽
王彬生從1953年進疆到1988年退休,在這塊他稱之為第二故鄉的土地上,勤勤墾墾、 兢兢業業地耕耘了36個年頭。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十多年來,國內在經濟建設和其他各個領域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黨對王彬生的信賴和重用,使他親切地感受到黨的英明和偉大。1985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以來要求入黨的夙願。他把對國家的希望,事業的追求,人民的熱愛和自己家鄉的眷戀之情,全部傾注到這塊廣袤國土的開發上。他為新疆的農業教育、科研與生產的發展,獻出了卓越的智慧、旺盛的精力和寶貴的年華,作出了令人矚目的功績。由於他的無私奉獻和卓有實效的服務,1983—1985年間,他先後獲得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頒發的「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者」榮譽證書;由新疆農學會頒發的「為新疆農業科學事業發展和新疆農學會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榮譽證書;由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和新疆人民政府頒發的「在新疆工作三十年」的榮譽證書。對於這樣一位為國家為人民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在新疆享有盛譽的優秀農業科學家,新疆各族人民不會忘記;與他並肩戰鬥過的兵團廣大幹部、科技人員和軍墾戰士更不會忘記他所做出的業績[1]。
- 1914年7月2日 生於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
- 1937年2月 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
- 1937年 任上海棉花摻水摻雜取締所技術員。
- 1937—1940年 任陝西華縣農業職業學校教員。
- 1940—1941年 任金陵大學西北農事試驗場技術員。
- 1941—1948年 任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講師,兼西北農事試驗場技術主任。
- 1948—1950年 任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講師。
- 1950—1953年 任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副教授,南京農學院農學系副教授。
- 1953—1958年 任新疆八一農學院農學系副主任、副教授。
- 1958—1599年 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農藝師。
- 1959—1969年 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林牧科研所副所長,兼兵團農學院農學系主任、副教授。
- 1973—1975年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
- 1975—1978年 任新疆農墾總局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 1979—1983年 任新疆農墾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 1984—1988年 任新疆農墾科學研究院院長、顧問、研究員。
- 1988年 退休。
主要論著
- 1. 王彬生.棉花(作物栽培學,李競雄主編).北京[2]1958.
- 2. 王彬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陸地棉栽培技術.烏魯木齊[3]1965.
- 3. 王彬生.瑪河流域棉花大面積豐產技術總結.作物學報,1966,5(2):227—237.
- 4. 王彬生.推廣麥田留行機械管理新技術促小麥單產提高.新疆農墾科技
人物影響
王彬生所總結出的新疆棉花豐產栽培技術,不但在本地區得到推廣應用,還引起了國內主要產棉區如河北、河南、山西、江蘇、甘肅等省(自治區)的重視。他本人與兵團從事棉花栽培研究的科技人員、植棉能手,曾多次被邀請到這些省區講學,並實地蹲點傳播植棉技術,使新疆高產穩產的一些植棉經驗在與內地有關省區進行技術交流中得到了弘揚,自己在專業上也受到了啟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