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樹(北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王樹:男,廣寧張家口市涿鹿縣)人,北魏王建曾孫,因擅長射箭受到顯祖拓跋弘恩寵。

王樹,男,張家口市涿鹿縣人,北魏王建曾孫,因擅長射箭受到顯祖拓跋弘恩寵。[1][2]


人物生平

王樹任內侍長。逐漸升任尚書,被賜給爵位為歷陽侯,加授龍驤將軍員外常侍

出任平西將軍、涇州刺史[3][4]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簡介

魏獻文帝拓跋弘(454-476年),鮮卑名第豆胤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長子,465-471年在位。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立為太子,生母李貴人按子貴母死制度被賜死。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父親拓跋浚逝世,隨後,拓跋弘登基為帝。崇文重教,興學輕賦,喜玄好佛。

皇興三年(469年),將襁褓之中的長子拓跋宏立為太子。

皇興五年(471年),因不滿馮太后長期攝政,原本要禪讓給其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被眾臣勸阻後作罷,禪讓予太子拓跋宏,且因群臣奏稱"三皇澹泊無為,所以稱皇;西漢高祖之父被尊為太上皇,是不統治天下的,而皇帝年幼,陛下仍然執政",不稱太上皇,而稱尊號太上皇帝。專心信佛。

延興二年(472年)二月,柔然來犯,獻文帝以太上皇之姿,御駕親征,大敗柔然,並追至大漠。

承明元年(476年7),被毒死(一說為由於殺了馮太后寵愛的大臣,被馮太后毒死) ,時年23歲, 諡號為獻文皇帝,廟號顯祖,葬在雲中金陵。

早年經歷

原圖鏈接北魏地圖。

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浚長子,母為李貴人(後追封為元皇后)。興光元年(454年)六月初一日,文成帝出巡陰山。七月初五日(8月14日),拓跋弘在陰山北部出生。 太安二年(456年)二月,拓跋弘被立為皇太子。拓跋弘聰明睿智、機敏穎悟,從小就有濟救百姓的志向,仁孝純至,禮敬師友。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文成帝去世。 五月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繼位,是為獻文帝。尊奉嫡母皇后馮氏(馮太后)為皇太后。

平定叛亂

和平六年(465年),車騎大將軍乙渾上台後,看到獻文帝年幼,趁機借用獻文帝的詔令,大肆排斥異己,建立獨裁的統治。乙渾把尚書楊保年、平陽公賈愛仁、南陽公張天度、司衛監穆多侯害死。

五月十六日,侍中、司徒、平原王陸麗從湯泉入朝,乙渾又把他殺了。

五月十七日,獻文帝任命侍中、車騎大將軍乙渾為太尉、錄尚書事,東安王劉尼為司徒,尚書左僕射和其奴為司空。他很快奪取權力,掌握了軍隊的指揮權,

並於七月初二日被封為為丞相,位居諸王上;朝廷內外,事不拘大小,都由他斷決處理,自封為太原王。

面對兇殘的乙渾,年紀尚幼的獻文帝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在馮太后那裡痛哭。

開始時,馮太后對乙渾瘋狂屠殺大臣也沒有任何辦法,也不敢得罪乙渾,只能拜他為丞相,以此保住獻文帝的帝位。

由於權位的逐漸穩定,乙渾的欲望愈來愈大,已經不滿足於丞相的地位,準備伺機發動宮廷政變。

天安元年(466年)二月初二日,馮太后詔命元丕元賀牛益得等人率軍,包圍乙渾府把乙渾殺死。由於局勢混亂,馮太后下詔臨朝聽政,處理所有的軍國政務。

傳位皇子

皇興五年(471年)八月,獻文帝不念情於世務,經常有出世之心,打算把皇位禪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們堅決反對,獻文帝只好作罷。 八月二十一日,獻文帝下詔傳位於皇太子拓跋宏,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處理朝政,讓獻文帝親自處理朝政,並為獻文帝上尊號為太上皇帝,區別於漢高祖之父這樣雖為皇帝之父卻不統治天下的"太上皇"。八月二十三日,獻文帝遷居崇光宮,宮中設備簡陋,宮階是土築成,國家大事都告知獻文帝。

延興二年(公元472年)二月,太上皇帝獻文帝戎裝出京,在北郊帶着將領們擊退柔然的進攻;十一月,獻文帝騎上戰馬,征討柔然,一直殺到漠南,逼柔然後撤幾千里。獻文帝還頒布詔令,讓工商雜伎一律務農,禁止濫殺牲畜,保護農業生產,對那些克己奉公的牧守加以提拔,對那些貪婪殘暴的官員嚴懲不貸。

延興四年(474年)六月,獻文帝再次下令:處理一切案件都要按法律辦事,以事實為依據,用刑要慎重。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離奇駕崩於永安殿,年僅二十三歲,諡曰獻文皇帝,廟號顯祖,葬於金陵。 《魏書·卷六·帝紀第六》《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有傳。

主要功績

政治

獻文帝即位後,繼續執行道武帝拓跋珪的政策,他在平城等地建起大量房屋,並將塞外的鮮卑人及其他胡人內遷到關東地區。這是一項強制性的官方移民政策,目的是恢復與發展久經破壞的中原地區,遇到的阻力卻恰與其深遠的意義成正比。當時的官員不會去體諒老百姓對於故土的依戀之情,更不懂得組織民眾去做思想工作,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多半是採取硬性逼迫的手段,造成了一些地方民眾的反感。部分流氓無賴乘機煽動情緒,許多年輕人逃亡集結在外,不少郡縣都出現了有組織的土匪或強盜。

獻文帝面對民患不想大動干戈地鎮壓,就與公卿們商量:"朕本來是要為民除害,可惜讓那些官員壞了事兒,以至於亂事頻起。如今違犯的人多了,不可能把他們都抓起來殺了。我的意思是通過大赦安撫,你們覺得怎麼樣呢?"

元城人侯屈說:"民眾逃亡做強盜,這是大罪,如今不給他們定罪就把他們赦免,乃是'為上者反求於下'(即本末倒置,不是執行政策的人的行為),恐怕不妥。依臣所見,不如誅殺首惡,赦免餘黨,此舉足可安定天下。"清河崔宏(這位又是清河崔氏一族,後來鼎鼎有名的北魏漢臣崔浩正是他的長子)則說:"聖明的君主統領民眾,目的便在於安定團結,而不是跟民眾去較量勝負。赦免罪行雖不是正招,但卻便於執行。侯屈的意思是先誅後赦,還不如一招赦免全部搞定為好!如果有人赦免了之後還不老實,到時再殺也不為晚。"

獻文帝拓跋弘贊同崔宏的建議,依計執行,果然民眾不再為亂,對於繼續作亂搞破壞的少數人,拓跋弘又派將軍於栗領兵一萬前去平定,很快解決了不安定的因素。

經濟

獻文帝大力推行的改革內容,鮮卑拓跋部落發源於遙遠的邊陲之地,他們的人口本來就少,進入廣袤的中原後,必然成為一支少數民族。如果僅僅限於搶劫,他們自可來去如風,完全保持着過去的那種野蠻的遊牧生活及習俗。然而,若是長期占據中原,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下去,他們就不得不調整、改變過去的生存方式,由遊牧生活變為先進的農業耕作。

獻文帝時期,其社會躍入封建制,生產力逐步發展。但在統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着濃厚的奴隸制殘餘,特別是在統一北方以前,繼續將戰爭中擄掠的人口沒為奴婢,賞賜給諸王貴族和有戰功者,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勞動。賦稅方面,在推行宗主督護制的地區,平均每戶每年的戶調是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外加地方徵收的調外之費帛一匹二丈。且任意增加臨時徵調,動輒每戶要交三十、五十石粟。當時官吏沒有正式的俸祿,貪污、賄賂、高利貸公行。

在獻文帝當政時期,社會生產力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中國北方自西晉永嘉之亂(310年)以後,經過十六國時期的戰爭破壞,百姓死於兵革,斃於饑饉,倖存的人口不足50。中原地區一派凋敝景象。北魏統一北方後,經過各族人民長期的辛勤勞動和共同鬥爭,生產關係得到了調整,生產有明顯的發展。特別是獻文帝拓跋弘改革後,自耕農民顯著增加,獻文帝拓跋弘以前,全國戶數已達五百餘萬,比西晉太康年間增加一倍多。農業,手工業都有顯著的發展。《洛陽伽藍記》稱北魏後期百姓殷富,年登俗樂,衣食粗得保障。在手工業方面,北魏後期煉鋼技術有新的成就,相州牽口冶(在今河南安陽)製成銳利的鋼刀。商業也逐漸活躍起來,太和以前,北方商業幾乎處於停頓狀態,錢貨無所周流。獻文帝時,元淑為河東太守,當地許多百姓棄農經商。隨着商業的發展,貨幣恢複流通,太和十九年,又重新鑄造"太和五銖"錢,規定此錢在京師及全國諸州鎮都可通行。

軍事

原圖鏈接拓跋弘:信佛的皇帝。

年輕的獻文帝非常善戰,他親自率兵指揮軍隊大戰柔然,也是非常出色的一次戰役。他親自統率隊伍,率兵追擊,一直追到"石磧"(沙漠)。拓跋弘即位不過13歲,年紀雖輕,也同樣喜歡練兵。皇興二年(468年)二月初七日,獻文帝在西山田獵,親射虎豹。 同年五月十一日,獻文帝在崞山打獵,於是駕臨繁畤。 延興五年(475年),已經退位做太上皇帝的獻文帝在北郊大閱兵 ,驚動朝野。

公元466年,北魏、宋戰於徐州,北魏都督安都大敗張永,積屍六十餘里;徐州刺史薛安都等投降北魏,與北魏軍合力擊敗宋軍,宋朝淮河以北青、冀、徐、兗四州及豫州淮河以西九郡先後被北魏奪去。公元470年,先是北魏聯絡高車民族、悅般,對付吐谷渾、柔然民族和峻噠。後來峻噠民族與高車民族友好,和柔然民族通婚,向北魏王朝朝貢,與吐谷渾民族和睦相處。後北魏王朝與柔然民族爭奪西域,柔然民族對高車民族屢戰屢敗,北魏王朝在西域占據上風,北魏已成為西域的主宰。

人物評價

魏書》:"帝聰睿機悟,幼而有濟民神武之規,仁孝純至,禮敬師友。"

《魏書》:"聰睿夙成,兼資能斷,其顯祖之謂乎?故能更清漠野,大啟南服。而早懷厭世之心,終致宮闈之變,將天意哉!"

北史》論曰:"獻文聰睿夙成,兼資雄斷,故能更清漠野,大啟南服。而早有厭世之心,終致宮闈之變,將天意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