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瑪利諾會於2011年6月29日是瑪利諾會成立100周年紀念日(1911年6月29日—2011年6月29日)。據悉,瑪利諾會將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目錄

介紹

早在1918年,瑪利諾會成立伊始,就首次派出三位年輕會士Frs. James E. Walsh, Francis X. Ford, and Bernard F. Meyer,與其創辦人之一Fr.Thomas Frederick Price不顧艱難險阻,萬里迢迢,奔向首個海外福傳目的地——中國。雖然Price神父抵達後不久便不幸早逝,但從此瑪利諾會開啟了全球性的海外福傳工作。

100年來,瑪利諾會會士前仆後繼,先後向中國以及世界各地派遣了無數的男女傳教士,獻身宣講聖言與見證福音的神聖事業。在過去的20多年,瑪利諾會中國教會人才培訓項目(Chinese Seminary Teachers & Formators Project)聯合當地教會,培育了一批批主教、神父、修女和教友,為中國教會牧靈福傳事業的發展不斷注入新力量。

「瑪利諾」其英文為「Maryknoll」,是紐約總部地名的音譯;knoll是小山的意思,Mary是聖母瑪利亞的英文,所以Maryknoll原意為聖母山。由於這個名稱簡單易記,該會漸漸地也自稱為「瑪利諾會」。其發起人是James Anthony Walsh(1867-1936)和Thomas Frederick Price (1860-1919)兩位神父。

在中國,瑪利諾曾負責過當時的江門教區(1924)、嘉應教區(1925)、梧州教區(1930)、撫順教區(1932)、桂林監牧區(1938)等地的教務,從事牧靈福傳及興建教堂等工作,為這些地方教會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目前,瑪利諾會擁有超過550名傳教士,分布於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亞洲的台灣、香港、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地。

傳教士

傳教士亦作宣教師或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1],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着絲綢之路[2]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語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遠方傳教的人,漢語也譯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詞則指在人群中進行講道的傳道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