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環首 | |
---|---|
環首,環首刀誕生我國漢代時期,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 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環首刀 [1]
外文名稱 無
時期 西漢中期 [2]
刀型構造 環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
環首刀
環首系的刀(刀柄端帶金屬環),是漫長華夏文明中的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備種類。它一度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作為主力近身格鬥武器保衛着華夏文明的繁衍和輝煌。而環首的出現應該是出於實用和美學的雙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連繩套掛手穩定握持、還能墜掛飾物和刀穗。環首刀最初是做為騎兵的劈砍武器來取代原本的漢劍。漢劍由於雙面開刃而不利於馬上作戰、不利於劈砍、易折斷,這在對匈奴騎兵的近身戰鬥中非常不利。而環首刀單面開刃、厚脊,在當時而言是最利於砍殺的兵器,加上強弩鐵戟的長短程配合,大大加強了漢騎兵的攻擊力(當時世界上尚未出現馬鐙)。1974年7月,在山東臨沂蒼山地區出土一把東漢的環首刀,刀身上還刻有隸書銘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孫"。"卅湅"就是三十煉,也就是這把刀曾經使用"百鍊鋼"技術將鋼材折迭鍛打達三十次之多,而在這把刀的刃部還發現經過"淬火"。"淬火"是將刀刃加熱到某一高溫,再用水、油或空氣使其急速冷卻,並讓工件表面硬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先進武器和強大國力的決定性作用下,漢軍將匈奴打得元氣大傷,北匈奴西遷、南匈奴歸附。
雛形
在商、周、秦及漢初,中國處於青銅兵器主導的時代,雖然從春秋時期起就陸續出現了鐵製兵器,卻並未全面普及軍隊。環首刀在商代形成雛形,春秋戰國時期富甲天下的齊國也有類似以環首刀的曲刀錢幣。這一時期,偶爾也會出土鐵質環刀。但總的來說,在那個劍為第一貼身格鬥兵器的時代,它更多的作用只是一種生活工具。並且由於青銅本身性能的限制,註定了近身兵器只能以擊刺為主,劈砍則容易導致武器的斷毀。一直到了西漢,青銅環刀的型制開始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刀身越發的纖長(基本已經確定了鋼鐵環刀的型制),同時鋼鐵技術的普及推廣、對匈奴戰爭的勢在必行,一切都在蘊釀着一場華夏近身格鬥兵器的華麗大變革。
鋼鐵時代
西漢是鋼鐵的時代,蓬勃興起的煉鋼業將漢軍隊鑄成為那個時代罕見的鋼鐵雄師。除了鋼鐵的盔甲,鋼鐵還給兵器提供了更為堅韌的骨骼,催生出長度超過1米的環首刀、長度超過1米4的漢劍。在尚無馬蹬的騎兵眼中,環首刀那粗獷有餘細緻不足的直窄刀身蘊含了前所未見的凌厲殺氣,厚實的刀背將輕易承受住猛烈揮砍的應力,使他們化身為撲襲的獵鷹。同時,作為一種榮耀,從西漢起佩戴一把精工裝飾的環首刀也逐漸成為了繼佩劍之後,文武百官的又一種尚武尊崇。
由於漢代尚武,墓葬中多有兵器,使得漢代環首刀出土眾多,得以讓我們一窺其貌。漢代的鋼鐵環刀是由百鍊鋼工藝加工而來。百鍊鋼工藝,簡單理解就是將冶好的鐵塊或高碳炒鋼,經過不斷的加熱摺疊鍛打,去掉氧化物雜質、滲碳,最終得到刀條。除此外,漢代的刀就已經有了鋼鐵複合工藝,把含碳不同的鋼鐵按不同層次鍛打為一體,使得刀剛柔相濟,在劇烈的格鬥中不會變型斷裂;通過熱處理和淬火工藝來讓刀刃變得更加堅韌,甚至已經出現了覆土燒刃技術;還有精細的研磨工序,讓刀在保持鋒利的同時更據有了獨特的美感。與當時西方的羅馬短劍一樣是一種優秀的制式武器。
環首刀的刀型構造刀型上,漢代環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尚無成熟的刀莖結構特徵。長度上大環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環刀達到了110cm甚至超過120cm,而這些除少部分是雙手長柄外,大多都是單手握柄的結構。在環首的結構上,漢環刀主要分為五種:環首另造、加熱錘鍛焊接在刀莖上;第二種和第一種類似,但是環首留有和莖端一樣寬的缺口,然後焊接在兩端;第三種還是環首另造,但是夾在折返的莖未端。這類刀比較罕見,而且刀身質量非常出色,側面反映出漢代熱處理技術的成熟;第四種是刀莖環首一體鍛造,然後與刀身用嵌焊的方式連接,再用目釘加固;第五種則是全刀一體鍛造,環首內往往有精美龍雀類圖案,所謂"龍雀大環"。
全面普及
環首刀在西漢開始普及使用、徹底取代長劍是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士兵幾乎人手一把環首刀,環首刀成為了衡量軍力的重要指標,《太平御覽蒲元傳》中提到,三國時的諸葛亮曾命"蒲元"這個人造刀,蒲元在斜谷開工,為了造出好刀,還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來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稱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劍錄》中描述,孫權在黃武五年(226年)造劍十口、刀萬口,從這可看出,劍在這時已成為玩賞用兵器,而刀則為士卒實戰的兵器。
在三國之後,環首刀作為一個經典和傳奇橫跨過近300年時光直到唐代中期。環首、窄身、長刃、直背,這系列特徵的環首刀在華夏武功最燦爛輝煌的一千年裡扮演了主角。
鈎鑲
鈎鑲是漢代特色兵器,一種攻防兩用的鐵質小盾牌。核心部分是一面小型鐵盾,中間突出一隻用來推殺的刺,上下各延伸出用來勾阻對方兵器的鐵鈎。漢步兵使用鈎鑲和環首刀這樣的組合搭配,可以很好克制長戟等長杆兵器。
演變
漢代起,環刀在千年歷史里始終是戰場主力兵器、世界上最佳的近身格鬥兵器,到了我們引以為豪的盛唐時代更出現了新的衍化。除刀莖的構造成熟外,唐刀在漢刀基礎上更加注重裝飾,刀在作為兵器的同時越發的華美奢靡。型制上,書雲唐時:"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其中障刀、橫刀為近身實戰兵器,特別橫刀在唐軍中裝備比率極高。橫刀初唐時與傳統環首刀無異,唐中期開始去掉了未端的環首(大概是為了方便雙手握持),加強了護格,可惜的是去掉環首後的橫刀國內並無實物出土,只有現存於日本的"唐大刀"作為參考;儀刀則基本仍為環首刀龍雀大環的樣式,主要用於王公貴族、御林儀仗的配帶裝飾,在陝西出土的唐代環首刀應為此儀刀;陌刀則僅見於描述,無任何實物,網絡上僅有大量的猜想圖。個人猜測擁有"人馬俱裂"這樣恐怖殺傷力的陌刀應該演化自漢代的雙手環刀和斷(斬)馬劍,型制就像圖中一般,不會脫離當時普便刀的制式,直身、長刃、長柄、環首。
環刀這一套制刀的技術,從漢代傳承到唐代,而後日本進口唐大刀,開始仿製出唐樣大刀,並繼續摸索實踐,最終成為了如今馳名天下的日本刀族(主指太刀、打刀、忍者刀)的基本流程。漢刀、唐刀、倭刀,可以說是東亞特色長刀的一脈相承。
到了宋代,儘管已經變成了熟鐵刀身、刃口夾鋼的寬刃刀時代,但宋軍甚至金軍最普及的制式刀依然保留了環刀的大量特徵。 此後的夾鋼環刀一直到了民國抗戰,依然在當時裝備落後的限制下,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環首刀這樣一個獨特的設計,沿用了上千年,實在是中國古兵器的一大特色。今天有很多人嘗試復原此兵器,也未嘗不是值得鼓勵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