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高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玻利維亞高原位於南美洲,平均高度3800米,面積35萬平方公里。中部為山谷地區,農業發達,許多大城市集中於此。高原北部土地肥沃,為人口聚居區;南部是乾燥的沙漠地帶,人煙稀少,只散布着一些因開發礦產而形成的小鎮。
地理環境
安第斯山蜿蜒於西部,形成著名的「玻利維亞高原」。西科迪勒拉山脈[1]東部就是玻利維亞高原,其大部分地區在海拔4000米以上。
高原東部聳立着東科迪勒拉山脈。沿着東科迪勒拉山山腳自然形成一條平緩的通道,從北部的的喀喀湖一直伸展至南部阿根廷邊境。東科迪勒拉山脈北部群山與雄居於的的喀喀湖東部的科迪勒拉山主脈相連,匯集了6座高度超過6000米的山峰。整個山脈向東北方向延伸,海拔逐漸降低,一直綿延到亞馬孫盆地。的的喀喀湖地處玻利維亞高原北端,面積8965平方千米,海拔3810米,為世界上能夠航行的最高水域[2]。
科迪勒拉山脈主脈東北坡森林茂密,有許多河流沖積的肥沃山谷,屬高溫濕潤氣候帶,盛產可可、咖啡、糖、古柯和其他熱帶水果。但連接這一地區與拉巴斯等消費中心的交通運輸十分不便,通過山口的公路幹線非常險峻,其中有80千米的路段竟需爬升3430米。東科迪勒拉山脈在科玻利維亞高原恰班巴附近向東傾斜,形成東科迪勒拉山脈東麓高原,一直緩慢延伸至東部平原。
高原上的河流多匯入格蘭德河(流向東北方向亞馬孫盆地)和皮科馬約河(向東南流入拉普塔河)。該地區的亞熱帶山谷也處高溫濕潤氣候帶,人口稠密,出產多種糧食作物和水果。占玻利維亞國土面積70%的熱帶低地,從東科迪勒拉山脈東麓高原向東北和東部延伸至巴西邊境,向東南和南部延伸,直到與巴拉圭和阿根廷接壤處。
北部和東部低地為熱帶雨林,雨林中部是廣布着牧場、沼澤和灌木叢的開闊平原。這一地區與全國其他地區隔絕,無論從西部還是從東部進入該地區,交通都十分不便。東科迪勒拉山脈東麓雨林和平原向南延伸至皮科馬約河,雨量由北向南逐漸減少,最南部為灌木叢林和草原構成的乾旱地帶。玻利維亞第二大城市聖克魯斯是東部平原上的主要城市,同時也是重要的農業生產中心。這一地區蘊藏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鐵礦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錫、銻、鎢、銀、鋅、鉛、銅、鎳、鐵、黃金等。錫的儲量為115萬噸,鐵儲量約450億噸,在拉美僅次於巴西。石油探明儲量為9.29億桶,天然氣為52.3萬億立方英尺。森林覆蓋面積5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8%[3]。
旅遊景點
蘇克雷(Sucre)
是玻利維亞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位於東科迪勒拉山脈東麓卡奇馬約河谷地,被兩座山峰所包容,一個是斯開斯卡山,另外一個是群克拉山。海拔2790米。年平均氣溫21.8℃。年降水量700毫米。人口70萬。因市內主要建築和居民住宅均呈白色,故該城有「白色城市」的美譽。位於東科迪勒拉山脈東麓卡奇馬約河谷地內,海拔2,835米,氣候溫和。
人口10萬(1988)。原為印第安人村落,1538年建城。曾名拉普拉塔、查爾卡斯。1809年在此爆發南美洲反對西班牙統治的第一次起義,並於1825年8月6日在此宣布玻利維亞獨立。1839年起成為玻利維亞首都,並以第一任總統蘇克雷之名命名。1898年成為法定首都(但政府設在拉巴斯)。周圍地區農產品集散中心。有卡里米油田和蒙特古多油田的輸油管通此。有石油提煉、冶金、水泥、釀酒、煙草、水果罐頭、紡織等工業。鐵路通波托西,公路連科恰班巴。有獨立宮、博物館、大教堂(1553年建)等著名建築和建於1624年的大學。
石油提煉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水果罐頭原圖鏈接來自 食品代理網 的圖片
蘇克雷城原為印第安人村落,名為丘基薩卡。1538年建城。1559年,西班牙殖民者在這裡設立了美洲殖民地司法最高機關--大審問院。1624年,耶穌會在這裡創建了美洲最早的大學-聖佛朗西斯科·哈比埃爾大學。這所大學目前是擁有一萬多名學生的玻利維亞全國高等教育中心。1809年5月25日在此爆發南美洲反對西班牙統治的第一次起義,並在1825年8月6日宣布玻利維亞獨立。蘇克雷城是用玻利維亞第一任總統蘇克雷的名字命名的。蘇克雷作為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的助手,為玻利維亞的獨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由於功勳卓著,蘇克雷被選為玻利維亞的第一任總統。1839年,蘇克雷城成為玻利維亞的首都,翌年以第一任總統蘇克雷之名命名。1898年成為法定首都(議會、政府設在拉巴斯)。
蘇克雷城建築在一個開放、通暢的直角格中,城市的中心是巨大的「5月25日廣場」。廣場正南是白色的新古典主義樣式的建築物「自由之家」,建於1701年。1825年,西班牙承認玻利維亞獨立,曾在「自由之家」獨立廳簽署了《獨立宣言》。廣場對面建有蘇克雷大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551年,17世紀末增建了兩個側廊,中央入口也改建成巴洛克樣式。側廊有瓜達爾佩聖母小禮拜堂,安置有1601年製作的南美最珍貴的聖母像,飾有鑽石和珍珠。大教堂5層高的鐘樓,是「白色城市」蘇克雷的標誌性建築。鐘樓的四角有4位福音使者和12名使徒的站立雕像。蘇克雷最古老的教堂是始建於1538年的聖拉薩羅教堂,當時用印第安人傳統方法以土坯和草木灰建造。1691年建立的方濟會的拉·萊可萊塔修道院是城中最古老最美麗的修道院。
1538年修建的聖拉薩羅教堂蘇克雷最古老的教堂是始,當時用印第安人傳統方法以土坯和草木灰建造。大教堂5層高的鐘樓,是「白色城市」蘇克雷的標誌性建築。鐘樓的四角有4位福音使者和12名使徒的站立雕像。
由宗教團體創建的眾多的塔和鐘樓與紀念碑相結合,共同形成了多樣的風格,如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混合式,新古典主義和古典主義。它們通常是白色的,並且用磚角、陽台、鑄鐵的花格圖案和木製的百葉窗,在建築上融合了拉丁美洲當地風格和從西班牙引入的外來風格的成功的。
是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之一。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蘇 克雷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面積有833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100米,最深處可達256米。湖水呈淡綠色,清澈見底。湖泊的3/5在玻利維亞境內,2/5在秘魯境內。的的喀喀湖是一個內陸湖,但不同於世界上許多高山、高原上的鹹水湖,而是一個淡水湖。它海拔高而不凍,處於內陸而不咸。這是因為湖的四周雪峰環抱,湖水不斷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補充,故而湖水不咸;又因為湖泊地處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侵襲,湖水故而終年不凍。湖岸蜿蜒曲折,形成許多半島
和港灣,湖畔水草豐美,湖中魚蝦眾多。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之為「聖湖[5]」。湖中有41個島嶼,其中,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太陽島、月亮島點綴湖中,兩島的岩石呈棕、紫二色,湖光島色,交相輝映,格外美麗。兩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遺蹟。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遺址、精美壯觀的宮殿、廟宇、金字塔及其它石頭建築物。在秘魯境內的埃斯特維斯島上有新建的一座旅遊者飯店,在此可觀賞湖光山色,頗有樂趣。湖中還有許多浮動小島,這些小島是用當地的香蒲草和蘆葦綑紮而成的。香蒲草堆鋪在一起,浮力很大,上面蓋起簡陋小屋,可以住上幾戶人家。當地的印第安烏羅族就居住在這種浮動小島上,以捕魚為生。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種用香蒲草綑紮起來名叫「淘淘拉」的小船,約有2米多長,可載4~5個人,在湖中游弋。因此,到的的喀喀湖觀察了解烏羅人的生活,又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旅遊生活。
富魚產和飛禽。湖中盛產鱒魚和體長達30厘米的巨蛙,由於灠捕過度,目前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都已經制訂禁止濫捕鱒魚的法令。湖邊盛產高大的蘆葦,當地印第安人用蘆葦編制一種蘆葦船叫「淘淘拉」,只能使用一年左右時間就逐漸被水浸透而放棄。湖面上還有由印第安人用蘆葦編織的一種浮島,人們在浮島上常年生活,打漁,甚至可以在上面種植蔬菜。目前這種蘆葦船和浮島都成為吸引旅遊者的好觀光景點。
原住民文明
據考古紀錄,文明開始於西元前一萬年,第一批北美與中美移民到達時。他們定居於火地島、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廈谷地區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們的群體以親屬關係為基礎,而以性別及年齡來定階級。這些遊牧的群體後來被高度農業發展的社會所取代。農耕社會位於巴西和大安地列斯的阿拉瓦克(Arawak)海岸及內陸森林地區。由於他們的食物充裕,所以能夠維持較大且穩定的社會單位。其他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地斯山北部定居的民族,以軍事及宗教儀式為基礎,在農業技術支持下,出現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型態。
原住民文明大約在西元前2300年生根於安地斯山中部,其後進步迅速,數千年間在農耕、技術上皆有開展。約西元1000年前後,有奇穆(Chimu)、蒂瓦納庫(Tiwanaku)王國,及後來的印加帝國。
印加的繁榮盛況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才衰落下來。它的領域從秘魯延伸到智利北部,曾發展了有效的灌溉系統和複雜的控制糧食生產、儲存與分配的制度。人口最多時達350萬。其社會階級分為世襲的王室、貴族、工匠及農民。印加文明最顯著的革新,是以法律取代習俗來制定社會組織及高水準藝術產品的造詣。
16世紀歐洲人征服南美,使印加帝國的農業與政治習慣完全被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天主教亦取代印加宗教。印加的貴族與工匠階級納入殖民地階級制度中,而農民則淪為勞役者。在低度開發地區,印加人民仍保持他們某些文化傳統,並與現代工業中心維持經濟交易。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勞坎人(Araucanian)等一直成功地抗拒西班牙人統治,直到19世紀後期始遭壓制、同化或遣入保留地。
玻利維亞共和國
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等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zh-hant:公尺;zh-hans:米)-,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維亞於15世紀末被西班牙征服,隸屬於西班牙拉普拉塔總督區。
在18世紀間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玻利維亞被一位從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來的民族英雄---玻利瓦爾解救而獨立,所以國名便以他的名字為名。1825年正式從西班牙獨立,獨立後的玻利維亞經常和周邊國家發生戰爭,因而失去了很多土地,有現今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和沿海地區,巴西南部,和巴拉圭北部。特別是在1879年到1883年的硝石戰爭,玻利維亞喪失其唯一濱海省份,包括重要港口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玻國自此成為內陸國家。
玻利維亞是南美洲最貧窮的國家。這是因為高度腐敗和殖民統治後外國列強在該國的勢力。該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被稱為「坐在金礦上的驢」。除了著名的礦藏,還有人所熟知的是後來被西班牙人發現的印加帝國,玻利維亞擁有在委內瑞拉之後的南美洲第二大天然氣田。此外,薩爾瓦多mutun在聖克魯斯擁有70%的世界鐵和鎂。
天空之鏡
傳說中的天空之鏡是烏尤尼鹽沼(Salar de Uyuni),它位於玻利維亞西南部的烏尤尼小鎮附近,是世界最大的鹽沼,東西長約250公里,南北寬約100公里,面積達10,582平方公里,盛產岩鹽與石膏。由於面積大,表面光滑,反射率高,覆蓋着淺水,以及最小的海拔差,阿塔卡瑪成為一個理想測試和校準的遙感儀器對軌道衛星,用來研究地球。
烏尤尼鹽沼(Uyuni Salt Flat),西班牙語作Salar De Uyuni。玻利維亞西南部被風吹掃的荒蕪鹽沼。海拔3,656公尺(11,995呎)。面積約10,582平方公里(4,085平方哩),為玻利維亞最大鹽層覆蓋的荒蕪地區。岸邊有鹽場。與北面的科伊帕薩鹽沼(Coipasa Salt Flat)之間有一連串的小山。
阿爾蒂普拉諾(或稱「高平原」)是玻利維亞安第斯山區的一個大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上。在高原南端有一些冰融化時留下的鹽湖,而在1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期未,湖水已逐漸流失。
最大並且令人印象最深的湖泊是烏尤尼鹽沼(Salar de Uyuni),每年冬季,它被雨水注滿,形成一個淺湖;而每年夏季,湖水則乾涸,留下一層以鹽為主的礦物硬殼,中部達6米厚。人們可以駕車駛越湖面。尤其是在雨後,湖面像鏡子一樣,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麗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天空之鏡」。由於面積大,表面光滑,反射率高,覆蓋着淺水,以及最小的海拔差,阿塔卡瑪成為一個理想測試和校準的遙感儀器對軌道衛星,用來研究地球。 烏尤尼鹽沼是玻利維亞最大的鹽沼。在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內,海拔3,660米。長150公里,寬130公里,面積9,065平方公里。由古老的明欽湖乾涸而成。沿岸建有鹽場,主要鹽場間有公路相通。雨量稀少,氣候乾燥,僅在12月至次年1月雨期積水時,經由利佩斯河泄水。
那裡除了一些仙人掌以外沒有其他植物生長。每個湖泊的色彩和結構各異,根據鹽中所含的礦物質不同而呈磚紅色、綠色、青綠色或銀灰色。 這簡直就是人間仙景。
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沼地,奇特的景色和寧靜的環境讓那裡成為許多旅遊愛好者的夢想之地。
天空之鏡位於玻利維亞西南部,綿延1萬1千多平方公里的烏尤尼鹽沼。眼前亮晶晶閃動的不是冰,而是鹽。
烏尤尼鹽沼不僅擁有美到極致的自然風光,還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生活的天堂。生長了千年的仙人掌、稀有的蜂雀、還有粉紅的火烈鳥,它們的身影為烏尤尼鹽沼增添了勃勃生機。
據說大約4萬年前,這裡原本是一個巨大湖泊,湖泊乾涸後,就形成了一塊月牙形狀的鹽沼地也就是如今的烏尤尼鹽沼。烏尤晝夜溫差極大,而且氣候乾燥。
視頻
玻利維亞高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自然之最系列之九:地球上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搜狐,2017-11-22
- ↑ 南美洲海拔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的的喀喀湖,海拔為3812米,趣歷史, 2018-3-3
- ↑ 玻利維亞礦產資源分布,中國選礦技術網,2017-4-12
- ↑ 世界文化遺產:蘇克雷歷史名城 (玻利維亞),人民網,2005-7-8
- ↑ 秘魯與玻利維亞之間的一個湖泊,印第安人為何稱為聖湖?,地圖帝,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