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理想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理想化是自我防禦機制的一種。將他人完美化的過程。它包括忽略或否認與完滿形象不符合的特性。在精神分析學中,指把愛的對象視為完美無缺的心理過程。如親生父母去世或離婚,被繼父母冷落的孩子往往會幻想失去的父母是多麼地完美無缺。這種把失去的東西想象為完美的,並把這一好印象留在腦子裡的現象,即理想化。

用途

理想化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可以用於科學實驗上面。

還能給我們假象增創意。但是如果過度了,就是胡思亂想了。[1]

類型

1、現在很多人都想有一種理想化的。理想化都在我們腦海里,現實中是沒辦法實現的。

2、我們科學上也需要用到一種理想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是實際是沒辦法實現的,比如說發電廠在運輸途中會有損耗。我們假想沒有損耗,這也是一種理想化的在科學上的。[2]

理想化就是創造了一種當事人自以為是的意象,或者說在當時當下他覺得他應該是或者能夠是的一種形象。而他的理想化意象,無論是在意識還是潛意識層面,都同他的現實相差很多。

對於不同的人而言,ta理想化的特色也不一樣。有些人理想化了自己的權力,或者是智慧、天賦、高尚、美貌等等。這種自戀的形象脫離了實際情況,卻讓當事人高傲自大起來。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應該應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智慧、天賦等等。

這種意象距離真實的他們越遙遠,他們就越敏感脆弱,越渴望得到大家的承認和肯定。很明顯,對於我們確信自己有的品質,我們是不需要靠別人的證實來反覆驗證的。而如果別人對我們說自己有實際並沒的品質表示了懷疑,我們會極端敏感甚至勃然大怒。

作者:花團與芥末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25624e1ca486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