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瓊海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瓊海位于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地處東經110°7′5」~40′50",北緯18°58′50"~19°28′35"。位于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北距海口市78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三亞市163公里,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

瓊海全市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2016年,瓊海常住人口50.61萬人,瓊海籍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約有55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28個國家與地區。市轄12個鎮和彬村山華僑經濟區,轄區內還有3個國營農場和1個國營林場。[1]

2017年,瓊海生產總值242.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44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32.61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128.46億元,增長10.2%。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瓊海市 : 外文名稱 Qionghai City

別 名 : 瓊東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所屬地區 : 海南省

下轄地區嘉積鎮、潭門鎮、博鰲鎮等12鎮

政府駐地 : 瓊海市嘉積鎮興海北路

電話區號 : 0898

郵政區碼 : 571400

地理位置 : 海南島東部

面 積 : 1710平方公里

人 口 : 50.61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氣候條件 : 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白石嶺,玉帶灘、萬泉河

機 場 : 瓊海博鰲機場

火 車 站 : 瓊海站、博鰲站

車牌代碼 : 瓊C

行政代碼 : 469002

市委書記 : 何瓊妹

市 長 ;符平

地區生產總值 :242.51億元人民幣(2017年)

人均生產總值 :47696元人民幣(2017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瓊海位于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地處東經110°7 ′5」~40′50" ,北緯18°58′50"~19°28′35"。全市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北距海口市78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三亞市163公里,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 [2-3] © 2020 Baidu - GS(2019)5218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歷史沿革

1983年,在新市鄉土吉尾、排嶺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表明,四千多年前已有人類在境內繁衍生息。

今縣境,由樂會縣和瓊東縣合併而成。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析容瓊縣置樂會縣,建治於南管村(又稱黎黑村,今煙塘鎮福石嶺管區泗村),隸瓊州。

乾封二年(667年),瓊州全境被黎峒統治者占領,樂會縣陷沒。

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嶺南節度觀察使李復征黎,恢復瓊州。七年(791年),復置樂會縣,省容瓊縣併入,隸瓊州。

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樂會縣改屬萬安軍。政和元年(1111年),樂會縣復屬瓊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瓊州為瓊州路安撫司,樂會縣隨屬之。二十四年(1287年),樂會縣遷治於太平都調懶村(今福田鎮鳳頭管區新潮村)。二十八年(1291年),平章闊里吉思平黎,將樂會縣西北境新附的黎峒寨五百一十九,民二萬餘戶割出,另置會同縣,建治永安都平定鄉烏石埇,又稱梁堀村(約今大路鎮境內),改屬瓊州路軍民安撫司。三十一年(1294年),樂會縣遷治於萬泉河之北(今朝陽鄉舊縣坡)。[2]

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發生王文河之變,樂會縣又遷治於萬泉河之南、流馬河之北的陰陽山(今朝陽鄉樂城墟)。

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土酋王高燒毀縣治,會同縣遷治於太平都鬥牛鄉(今潭門鎮舊縣坡)。

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改屬乾寧路軍民安撫司。元順帝至正年間(1341年~1367年)會同縣遷治端趙都牛角墩(今塔洋鎮)。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會同、樂會屬瓊州。三年(1370年),升瓊州為府,縣直轄於府。

清襲明制

民國元年(1912年),會同、樂會屬瓊崖道。民國三年(1914年),因會同縣與湖南省辰沅道之會同縣同名,易名為瓊東縣。民國十年(1921年),廢瓊崖道,屬瓊崖善後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屬瓊崖行政委員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廣東省南區善後公署。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瓊崖綏靖委員會。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至民國三十四(1945年)年8月(日軍侵瓊期間),仍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屬海南特別行政長官公署。

  • 1950年4月25日,瓊東、樂會縣國民黨政府逃亡台灣,共產黨接管,建立人民政權,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7月,瓊東縣遷治嘉積鎮。
  • 1951年4月,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
  • 1952年,樂會縣遷治中原墟。
  • 1958年12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瓊東、樂會、萬寧縣合併,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稱瓊海縣,建治嘉積鎮。翌年11月1日,析出萬寧縣。
  • 1968年4月,改屬海南區革命委員會。
  • 1980年1月,改屬海南行政區公署。
  • 1984年5月,改屬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
  • 1988年4月,直屬海南省。
  • 1992年11月6日 ,經省政府同意並報國務院批准,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

著名人物

馬潤通(生卒不詳),樂會執禮鄉(今溫泉鎮田宛村)人。明弘治年間,適逢災荒,百姓大飢。通仗義疏財,出巨資購米1200石,賑濟災民,時傳為佳話,皇帝賜予「義民」稱號。卒後葬於教場坡。墓前建聖旨碑,清代已廢。今墓基為後裔修葺一新。

黃可久(生卒不詳),會同人。明正德年間,任湖廣黔陽縣知縣。循良處家,仁讓為懷,好義樂施。捐資買大益田40餘畝,作為義田賑濟饑民,時為鄉里稱頌。卒後,鄉民呈縣勒碑為「義士」,以志懿德。

王宗佑(1660~1722),字右君,號鶴洲。樂會白石鄉(今溫泉鎮石塘村)人。少年聰穎,十二歲應童子科,名列前茅。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鄉試,中舉人。四十五年(1706年),授四川溫江縣令。上任之初,逢大凶旱,着民日夜勞作,疏通江安堰,引水灌溉全邑農田,消除災魔威脅。次年夏,溫江發大水,衝決金馬、楊柳兩堰,毀壞田舍無數。佑籌資賑濟災民,謀劃治理水患,使民得享其利。在任二年,政績卓顯,被尊為名宦。以疾告退故里。著述有《觀瀾齋文選》等。

周士第(1900~1979),又名周力行、周平,九曲江鄉新昌村人。1917年考入瓊崖中學。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在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任見習官、副隊長。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5月,徐向前病休,周士第任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和黨委書記。成都和平解放後,歷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兼成都市軍管會副主任、成都市市長、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外軍訓練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72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著有《回憶葉挺將軍》、《周士第回憶錄》。1979年在北京病逝。

王興瑞(1912~1977),中原鎮仙寨村人。碩士,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曾任國立中山大學、私立廈門大學、廣州珠海大學教授、廣東省廣雅中學校長。治學嚴謹,尤致力於歷史學和民族學研究,著有《海南島農業發展史略》、《中國現代革命史》、《海南島黎人調查研究》、《海南島之苗人》、《海南島的圩市及其商業》、《瓊崖民俗志》、《國父孫中山先生傳記》等書。生前立志整理海南島全部文獻,編輯海南島歷史系列叢書,已完稿數十萬字。解放後,調任廣東雷州師範學校教師。因受歷次政治運動衝擊,特別是在「文革」中屢遭批判,加上體弱多病,編著《冼夫人與馮氏家屬》一書後,於1977年在廣州逝世。

吳仁光(1897~1983),長坡鎮文屯村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民國十二年(1923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攻讀法律。初任省民政廳第三科長,後任海豐縣長。1950年4月,隨軍撤退台灣。初在聯勤總部軍法處任檢察官,後任省政府兵役處秘書。退職後,主持編修《瓊東縣誌》及吳氏族譜,著有《留台詩集》。

行政區劃

2015年,瓊海市轄嘉積、中原、博鰲、潭門、長坡、萬泉、塔洋、大路、陽江、龍江、會山、石壁十二鎮,189個村,15個社區,轄區內還有3個國營農場和1個國營林場。瓊海市政府駐地為嘉積鎮興海北路

嘉積鎮(轄33個村委會14個居委會)

  • 村委會:勇敢、橋頭、龍池、南堀、不偏、棉寨、南中、椰子寨、溫泉、參古、軍屯、益群、逢龍、坡頭、官塘、雅洞、下寨冬、萬石、上埇、田頭、山輝、烏石、龍壽、禮都、黃崖

、俸田、泮水、龍閣、新潮、大禮、里邦、東山、大坡

  • 居委會:紀綱、朝標、登仙嶺、美景、紅星、文坡、加囊、新民、先鋒、山葉、蔗園、龍利坡、東區、嘉祥

博鰲鎮(轄17個村委會)

  • 村委會:博鰲 、朝烈、田埇、珠聯、東嶼、東海、海燕、中南、古調、仰大、樂城、指母、莫村、沙美、培蘭、北山、北岸

萬泉鎮(轄16個委會1個居委會)

  • 村委會:西河、丹村、文台、夏坡、龍頭、南軒、博山、文南、大雅、沐湟、光耀、加城、新市、加文、羅凌、楓樹坡
  • 居委會:文曲

潭門鎮(轄14個村委會)

  • 村委會:林桐、墨香、日新、草塘、舊縣、潭門、鳳頭、福田、北埇、多畝、社昌、金雞、蘇區、西村

長坡鎮(轄21個村委會)

  • 村委會:牛角、良玖、社學、東塘、多異、長坡、福頭、孟文、文子、歐村、青葛、漁業、椰林、伍園、長山園、煙塘、福石嶺、陳村、黃號、禮昌、大頭坡

塔洋鎮(轄15個村委會)

  • 村委會:先亮、珍寨、福寨、聯豐、加賢、紅莊、群良、聯先、紅花、裕山、里文、千秋、詩書、孟里、魚良
大路镇(辖15个村委会)
 	
  • 村委會:大路、新村、嶺腳、蔗園坡、安竹、江湖、美容、清廊、湖仔、禮合、雲滿、馬寨、堆頭、石橋、青天

中原鎮(轄22個村委會)

  • 村委會:中原、大錫、錦武、仙寨、邁湯、逢來、山仙、三更、水口、黃思、黃竹、排塘、書齋、沙坡、新華、聯光、烏皮、樂群、排溝、長仙、星池、仙村

陽江鎮(轄15個村委會)

  • 村委會:陽江、上科、江南、東興、紅色、龍山、嶺下、題榜、益良、棉坡、利試考、群聯、文市、橋園、老區

龍江鎮(轄9個村委會)

  • 村委會:藍山、南正、龍江、濱灘、中洞、博文、深造、蒙養、南面

石壁鎮(轄7個村委會)

  • 村委會:下朗、石壁、南星、赤坡、岸田、水口仔、南通

會山鎮(轄5個村委會)

  • 村委會:大火、沐塘、三洲、溪仔、加略

氣候條件

綜述

瓊海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受季風影響大,光照充足,高溫多雨,颱風頻繁,四季不明顯,旱季和雨季分明。

旱季,一般出現在12月至次年4月。月均降雨量為67毫米,最少的1月份為39.2毫米,總雨量335.8毫米。僅占年均雨量2042.6毫米的16.4%。旱季最多雨量的是1953年576毫米,最少雨量是1955年121毫米。

雨季,出現在5~11月份。月均降雨量為243.8毫米,最多的9月份為388.3毫米,總雨量為1706.8毫米,占年均雨量的83.6%。其中八、九月份雨量為678.8毫米,占年均雨量的33.1%,相當於旱季的一倍。

四季氣溫變化不大,最冷的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氣溫比年均氣溫24℃偏低3.8~6.0℃之間。受冷空氣影響時,間有低溫陰雨天氣出現,偶有嚴寒,但極端低溫日都在5.0℃以上,且時間短暫,次數不多。春季(3~5月份)氣溫回升快,月均氣溫為24.9℃。春分至清明期間,多出現三、五天低溫陰雨天氣,俗稱「清明風」。5月份氣溫上升到27.5℃,開始出現高溫天氣。夏季(6~8月份)為全年高溫季節,月均氣溫為27.9℃,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28.2℃,比年均溫度偏高4.2℃,極端高溫日為39.8℃,偶有「乾熱風」出現。8月份颱風、暴雨增多,氣溫略有下降。秋季(9~11月份)颱風暴雨頻繁,月均氣溫降為24.2℃。寒露前後,天氣變涼,時有三、五天低溫天氣出現,俗稱「寒露風」。秋季內月均氣溫近似春季,不同的是,秋季由高溫多雨轉向低溫少雨,而春季則相反。

全年高溫多雨,為農作物創造了良好的生長條件。但不利因素是,雨量分布不均,易出現旱、澇災害;加上風害(清明風、乾熱風、颱風、寒露風)、冷害(低溫陰雨)等災害,給農作物帶來一定影響。

氣溫

高溫天氣多出現在5~7月份。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28.2℃。月際變動在27.4~28.4℃之間,易出現高溫紀錄。極端高溫月為29.6℃,出現在1977年6月;極端高溫日為39.8℃,出現在1957年5月14日。全年有9個月平均氣溫都在21.0℃以上。常年最冷的天氣多出現在1月份,平均氣溫為18.0℃,月際變動在17.2~18.3℃之間。極端低溫月為14.6℃,出現在1968年2月;極端低溫日為5.0℃,出現在1955年1月12日。極端低溫天氣,約11年一遇。

氣溫隨地勢傾斜自東向西遞降。最熱的7月份,東南沿海地區為28.4℃,而西南山區為27.4℃;最冷的1月份,東南沿海地區為18.3℃,而西南山區為17.2℃。兩地年均氣溫分別為24.1℃和23.3℃。

瓊海日均氣溫≥12.0℃,是早稻種子發芽出苗的起點溫度,初日為2月4日,終日為12月底,持續天數為330天;日均氣溫≥15.0℃,是早稻及其他喜溫作物移植返青的安全期,初日為2月下旬末至3月上旬初,終日為12月中旬,持續天數達300天;日均氣溫≥20.0℃,有利水稻和甘蔗等作物的分櫱,初日為3月下旬至4月初,終日為11月上旬至中旬,持續天數230天;日均氣溫≥23.0℃,適宜於水稻、花生等作物正常開花,初日為4月中旬,終日為10月下旬,持續天數為200天左右。全年日均氣溫≥10.0℃的活動積溫為6612~7188.0℃之間。

降水

瓊海年均雨量為2042.6毫米。其分布大致是:東北部沿海較少,在1760~1800毫米之間;東部沿海和南部地區,在1800~2000毫米之間;中部、北部地區在2000~2200毫米之間;西部和西南部地區較多,在2200~2600毫米之間。最多的是西南部的南塘水庫為2660毫米,最少的是東北部合水水庫為1726毫米。降水量明顯地隨地貌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自西南向東北遞減。 [10] 雨量季節分布不均,旱季和雨季分明。雨季平均降水量為1706.8毫米,占年均雨量的83.6%。其中秋季為841.3毫米,占年均雨量的41.2%;夏季為684.2毫米,占年均雨量的33.5%,夏秋季雨量約占年均雨量的四分之一。旱季雨量為335.8毫米,僅占年均雨量的16.4%,其中一、二月份雨量最少,僅占年均雨量的4%。常出現歷史性的冬春缺水。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3年,為3245毫米,最少的是1977年,為1074.2毫米。月最大降水量為811.5毫米,出現在1957年10月;最少降水量為2.3毫米,出現在1964年4月。日最大降水量為307毫米,出現在1979年9月20日。年均雨日為165天,最多207天,最少125天。

日照

瓊海年均日照數為2155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9%。大多數年份都在2000小時以上,最多的1963年,為2632小時,最少的1970年,為1730小時。年際變化穩定。在季節分布上,以夏季最多,有698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32%;冬季最少,僅有371小時,占17%。月份則以7月份最多,有258小時;最少是2月份,僅113小時。地區分布的一般規律是:沿海多於內地,南部多於北部。夏季日最長為13.17小時,冬季日最短為10.59小時,相差2.58小時。

地質地貌

地質

瓊海位于海南印支隆起東部,處於昌江——瓊海東西向構造帶與瓊東南北向斷裂帶相互交接部位。主要褶皺和斷裂有:

高明——九曲江背斜:分布在高明至九曲江,地層為奧陶——志留系組成。呈長條狀,背斜軸線60°~70°,兩翼傾角60°左右。具緊閉線型褶皺特點。

上村——響溝向斜:分布在上村至響溝一帶,由石炭一二疊系組成,軸線45°,南東翼傾角48°,北西翼50°,屬線型褶皺。

萬嶺——山心嶺向斜:分布在萬嶺至山心嶺,由下白堊統地層組成,軸線55°,兩翼傾角10°~20°,為開闊褶皺。

昌江至本縣東西向構造帶:橫貫縣境中部。主要表現為陽江盆地和帶內花崗岩體以及殘存的變質岩塊,呈東西向分布,帶內的航磁異常帶也顯示東西向展布。

瓊東南北向斷裂帶:縱貫縣境東部。主要表現為自北而南燕山期的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及花崗斑岩等岩體長軸呈南北向,嘉積鎮北面的第四紀玄武岩被呈南北向延展,大路、塔洋、南寨等地萬泉河支流的北南流向以及斷裂帶之兩側顯示的重力高帶。

龍馬——龍江斷裂:延伸經溪仔、龍江至伍園等地,長度大於60公里。走向北東段40°,南西段65°~85°。斷裂切割了下白堊統,發育構造角礫岩帶,控制了第四紀玄武岩被的東南邊界線。

地貌

瓊海背山面海,母瑞山余脈自西向東延伸而入,構成了全境地勢自西向東傾斜的特點。西部和西南部為山區、半山區,面積347.06平方公里,占20.5%;中部和北部為台地、丘陵,面積714.44平方公里,占42.2%;東南部為平原地帶,面積567.15平方公里,占33.5%。水域面積64.32平方公里,占3.8%。白馬嶺為全縣最高點,海拔1264.4米。萬泉河自西向東流經10個鄉鎮後注入南海。[3]

中低山剝蝕地貌分布於縣境西南界的大羅嶺頂、白馬嶺至團嶺靠山峰上段及雷公嶺等地。海拔500~1064米,相對高差450~760米。基岩為奧陶——志留系淺變質岩及華力西——印支期混合花崗岩、燕山早期二長花崗岩。山頂呈圓頂狀,山坡為凹形坡,發育「V」形沖溝。面積3.24萬畝,占總面積的1.27%。

剝蝕波狀平原廣泛分布在萬泉河以南的陽江、中原、溫泉等地區,地勢微向東傾斜,以北的羅南、東升農場、萬泉、嘉積鎮等地區和煙塘、長坡、塔洋、朝陽等地區分別向南和向東南傾斜。海拔10~100米,相對高差5~59米。基岩主要為奧陶——志留系、下白堊統、嶺文組、石炭一二疊系以及華力西——印支期混合花崗岩、燕山早期花崗岩。平原上河曲發育,有較多的殘丘兀立。面積66.58萬畝,占26.2%。

海積地貌分布於文園至加裕、溫泉、九曲江一線以東的沿海地段。海拔0~30米。地層為第四紀鬆散海積物,大體平行海岸線或沿海岸地帶分布,微向海方向傾斜。面積25.93萬畝,占10.2%,其中淺海沉積物22.94萬畝,占9.0%。

河流侵蝕堆積地貌沿河流兩側及萬泉河河口分布。海拔0.5~20米。地層包括河流一級階地和河口三角洲第四紀鬆散沉積物。階地寬400~4600米,階面微向河床傾斜。面積24.33萬畝,占9.6%。

水文特徵

瓊海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水質優。境內主要水系有3條:九曲江、萬泉河、新園水。其中萬泉河是海南島第三大河,境內幹流長81.2公里,集雨面積1151.21平方公里,過境集雨面積2532.01平方公里,萬泉河年河川徑流量45.78億立米,市境內徑流量15.8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7.1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20.7億立方米(不含外市流入),人均擁有水量4600立方米。溫泉等地溫泉溫達70度以上。境內河流可利用落差387米,電能理論蘊藏量4萬千瓦,可能開發量3.854千瓦。海灣3個,約有880公頃的海水養殖面積。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瓊海境內土地面積253.95萬畝,其中國營農場65.64萬畝,占25.84%,外縣插花地8261畝,占0.33%,該市實有面積187.48萬畝,占73.82%。隨着人口的增長,城鄉建設用地日益增加,農業用地逐年減少。據1988年統計,全縣非農業用地22.48萬畝,占總面積11.99%,其中城鄉建設用地19.99萬畝,難用地2.48萬畝。農業用地165萬畝,占總面積88.01%,已開發利用158.44萬畝,還有6.56萬畝尚未開發。[4]

礦產資源

瓊海境內發現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共20餘種。金屬礦產有鈦鐵礦、鋯英石、砂鉻礦、銅、鉬、鉛、鋅、鐵、金等;非金屬礦產有石墨、水晶、石英砂、高嶺土等。

水利資源

瓊海年均降雨量2042.6毫米,年均徑流量1200毫米;溪河流域1800.01平方公里,年均河川流量20.11億立方米;縣外過境水26.61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27.91億(未含過境水)立方米,人均水量719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量的2.6倍。 [5]

境內屬鬆散岩孔隙潛水層,地下水資源年均總量12億立方米。淺層年可開採1.98億立方米。境內已發現的三處地下溫泉,水溫在50~84℃之間,終年噴水不息。

瓊海六大河流天然落差共計774.08米,可利用落差387米,裝機容量3.854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41億千瓦時。已建成水電站25座,裝機容量11570千瓦,僅占電能蘊藏量的27%。

植物資源

該市植物種類繁多,大體分為四大類:

木材類分天然林和人工林兩種。天然林木材,屬特類的有荔枝、母生2種。[6]

  • 一類木材的喬木主要有:青梅、加卜、竹葉松、石梓、苦梓、綠楠、烏營、紅稠、烏稠、紅錐、紅欏、山海棠、油丹、塞胭脂、孔雀豆、麻楝、細子龍、雞尖、楨楠等19種。
  • 二類木材的喬木主要有:毛丹、烏墨、阿丁楓、山刺血、刺血、龍眼、赤營、山水翁、肖蒲桃、紅營、米花木、三脈木、車輪梅、油楠、黃雄、柳稿、胭脂、菠蘿蜜等18種。
  • 三類木材的喬木主要有:雞毛松、隆蘭、金茶、五梨木、厚皮香、紅眉、烏欖、白欖、卵葉樟、粗脈樟、純葉樟、梅仁桂、楨楠、大木姜、仙水姜、黃梓、山八角、木荷、毛荔枝、野漆、魚骨、黃杷、酸棗、山苦楝、苦楝、黃膽、水翁、水營、山水翁、翻白葉、相思、烏心紅豆、豬血、山赤、黃中木、白格、黑格、山鈎樟、白茶、桐木、青崗等41種。
  • 四類木材的喬木主要有:瓊楠、粘桂、木姜、紫樹、紫金牛、金燭、山桃仁、菜豆樹、千層欏、野枇杷、槭木、血樹、筆木、酸豆、青蘭、華楹、五椏果、麻爍、白稠、白錐、鵝耳櫪、牡荊、算盤子等23種。

人工林,以窿緣桉和木麻黃為主。移植外來樹種有台灣相思、大葉桉、檸檬桉、樟樹、麻楝、柚木、花梨、竹柏、南亞松、濕地松、雨林等。鄉土樹種除上述荔枝、龍眼、苦楝、枇杷、木棉、胭脂、菠蘿蜜、榕樹外,尚有油茶、楊桃、柚、人心果、石榴、甜戊等。

藥材類

藥材類計有52種,即檳榔、益智、巴戟、淮山、紅殼松、黃膽、鴨腳木、雞血藤、乾薑、草扣仁、高良姜、草決明、大葉青、狗脊、王不留行、五指金花、見血封喉、石斛、金不換、路路通、磨籠草、靈芝、沉香、舒筋藤、馬鞭草、馬櫻玲、山炭母、急性子、桑樹、五指毛桃、救必應、金牛草、降香、王根藤、山卷子、谷精草、天冬、狗皮草、防風、木通、金錢草、豆蔻、野艾、香附、蒼耳、巴豆、益母草、砂仁、夏枯草、土茯苓、蓖麻、龍眼等。[7]

藤竹類

藤竹類有紅藤、白藤、黃藤、青藤、雞藤、葛藤;墨竹、荖竹、山竹、石竹、蘆竹、斑竹、青竹、白竹、藤竹、黃竹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瓊海常住人口51.08萬人,同2016年比增加0.9%,城鎮人口比重為50.01%,比2016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按地區劃分,城鎮常住25.55萬人,比2016年增加4.8%;鄉村常住25.53萬人,比2016年減少2.7%。全市人口出生率14.56‰,死亡率7.13‰,自然增長率7.43‰。[8]

2017年底,公安部門公布全市共有154203戶,比2016年增加0.32%,合計人口515456人,比2016年增加0.4%。按地區劃分,城鎮164469人,鄉村350987人。按性別構成劃分,男女比例109.79:100,其中男性269756人,女性245700人。

民族

2016年,瓊海市有漢族493439人,黎族5682人,苗族11528人,壯族2088人,其他少數民族547人。 [9]

2016年,瓊海市散居有28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966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9%,主要是苗族、黎族。

交通

綜述

瓊海市北距省會海口市78公里,南距三亞市163公里,是海南東部的交通樞紐,海榆東線、海南環線高速公路東線和海南東環鐵路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在境內有3個出入口,東環鐵路在境內有2個站口和1個預留站口,全市自然村通公路率達98%以上。

航空

2015年3月,瓊海博鰲機場正式動工。2016年3月,瓊海博鰲機場投入試運行,2016年5月,機場二期擴建啟動。項目從開工到進入尾聲等待竣工驗收,用了9個月時間。瓊海博鰲機場已於2016年12月29日正式復航投入運營,而機場二期擴建項目建設也已進入收尾階段。二期項目竣工驗收後,預計在2017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之前,博鰲機場將由國內支線機場升格成為國際機場,成為繼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之後海南第三個國際空港。[10]

2017年1月起,瓊海博鰲機場將陸續開通博鰲至湛江、珠海、揭陽、昆明、貴陽、西昌、長沙、南昌、寧波、杭州、成都、合肥、鄭州、徐州、揚州、太原、蘭州、石家莊、濟南、青島、北京南苑、哈爾濱等20餘條國內主要城市航班,致力服務于海南航空市場。

鐵路

海南東環鐵路瓊海站位於瓊海市嘉積鎮東側一公里處的排嶺村,是東環鐵路在瓊海設立的第一個火車站,也是東環鐵路線上的大站之一。[11]

博鰲站位於瓊海市中原鎮。瓊海站位于海南東環高鐵的中段,北上可達海口、文昌,南下連通萬寧、陵水和三亞。

公路

2015年,瓊海公路總里程為1496.85公里,其中國道50公里,省道90.07公里,農村公路1356.78公里(其中縣道196.5公里,鄉道580.57公里,村道579.71公里),農村公路占全市公路總里程的90.6%。全市12個鎮189個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通達率100%,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189個行政村通硬板化公路,通暢率達100%。全市公路網密度為88.4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12]

2017年,瓊海市通車裡程達1784.45公里,同2016年比增長5%;其中省道90.07公里,持平;國道50公里,持平;農村公路1644.37公里,增長5.7%,全年農村公路管理投入資金544.35萬元,下降1.9%。全市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實現增加值7.58億元,比2016年增長36.3%。

港口

龍灣港是海南東部唯一的深水良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該港距歐亞國際海運主航線僅55海里,自然水深達15至20米,可供建設萬噸級至20萬噸級深水泊位200多個,潭門漁港被列為國家級中心漁港,將建成漁業交易中心,帶動海產品加工、冷凍、儲藏、運輸業發展,成為海南省東部漁業後勤服務基地。[13]

經濟

綜述

2019年,瓊海市生產總值28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8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2億元,比2018年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6.1億元,比2018年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156億元,比2018年增長5.6%。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2.2:12.7:55.1。

第一產業

2019年,瓊海市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97.1億元,比2018年增長4.2%。分行業看,種植業實現增加值52.1億元,比2018年增長6.0%。蔬菜收穫面積21.99萬畝,增長2.7%;蔬菜產量49.99萬噸,與2018年持平。水果收穫面積12.66萬畝,比2018年下降1.2%;水果產量26.89萬噸,增長1.6%。林業實現增加值6.92億元,比2018年增長19.9%。橡膠產量3.05萬噸,增長2.5%。畜牧業實現增加值20.14億元,比2018年下降4.1%。肉類總產量7.33萬噸,比2018年下降5.5%。漁業實現增加值12.05億元,比2017年下降3.0%。水產品總產量8.89萬噸,比2018年下降7.3%。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84億元,增長8.0%。 [14]

2019年末,瓊海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2.03萬千瓦,比2018年增長1.22%;農用大中型拖拉機439台,減少12台;農用運輸車2618輛,減少36輛。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5.35萬噸,比2018下降4.61%;現有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1.25萬公頃,與2018年持平。

2017年10月,瓊海市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第二產業

2019年,瓊海市工業完成增加值8.76億元,比2018年增長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9.6億元,增長13.2%。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增長44.4%;重工業產值增長3.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產值14.0億元,股份制企業產值下降1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值增長53.7%。[15]

2019年,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53.6%,食品製造業下降11.9%,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21.2%,醫藥製造業增長55.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10.9%,通用設備製造業下降15.7%,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53%,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9%。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5.17%,主營業務利潤率34.95%。[16]

2017年,瓊海市建築業增加值27.35億元,比上年增長3.9%。本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單位7家,年末從業人員3125人;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6.2萬平方米,下降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52.6萬平方米,下降4.3%;實現利潤總額13577千元,增長2.1%。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瓊海市固定資產投資比2018年下降10.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1.4%,非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7.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82.9%;第二產業投資下降56.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8。%[17]

2019年,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54.8億元,其中住宅類投資41.5億元,增長84.5%;非住宅類投資13.3億元,增長132.8%。房地產項目房屋竣工面積8.28萬平方米,比2018年下降78.6%;房屋銷售面積38.6萬平方米,比2018年下降34.1%;銷售額52億元,比2018年下降20.7%。

2019年,瓊海市全年中央投資項目14個,完成投資3508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0.5%,開工率100%。省級重點項目10個,完成投資15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3.9%。市重點項目81個,完成投資71.6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4%。[18]

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84戶。

旅遊

2019年,瓊海市接待遊客492.84萬人次,比2018年增長14.6%。其中過夜遊客350.43萬人次,增長1.1%。實現旅遊總收入36.88億元,比2018年增長15.8%。從遊客構成看,中國國內遊客347.07萬人次,比2018年增長1.0%。入境遊客3.36萬人次,比2018年增長7.2%。2019年年末珠海市共有掛牌星級賓館酒店12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1家,三星級9家。

財政金融

2019年,瓊海市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25億元,比2018年減少4.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億元,下滑7.4%。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0.74億元,下滑6.4%;非稅收入4.26億元,下滑9.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78億元,與2018年持平。

2019年,年末瓊海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85.83億元,比年初增長3.3%。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12.32億元,比年初增長23.7%。其中,住戶貸款105.49億元,增長17.6%;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06.43億元,增長30.5%。

2019年,瓊海市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21.74億元,比2018年增長5.3%;金融機構負債總額412.25億元,比2018年增長5.5%;金融機構利潤總額2.56億元,比2018年減少35.9%。信貸質量基本穩定,銀行不良貸款率1.65%,增長0.2%。

2019年,瓊海市轄區內證券和期貨交易569.47億元,猛漲96%。

2019年,瓊海市原保險保費收入5.94億元,比2018年增長12.7%。其中,財產險業務收入1.92億元,增長6.8%;壽險收入2.85億元,增長11.0%;意外險業務收入0.17億元,增長16.7%;健康險收入0.99億元,增長32.0%。

對外經濟

2019年,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904.18萬美元,比2018年增長48.2%。其中,出口336.23萬美元,增長38.2%;進口567.95萬美元,增長761.2%。按地區劃分,主要出口國家(地區)有,對日本出口171.89萬美元,下降51.8%;對台灣省出口10.57萬美元,增長15%;對香港出口149.58萬美元,下降11.9%。主要出口商品中,其他凍對蝦出口107.49萬美元,下降2.3%;已磨胡椒出口11.43萬美元,下降0.5%;椰子汁出口92.45萬美元,下降0.5%;其他焊邊或卷邊接合的鋼鐵罐出口19.23萬美元,下降7.5%;未列名木家具出口34.94萬美元,下降28.6%。

2019年,瓊海市新設立外資企業8家,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129萬美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率為80.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瓊海普通高中8所,專任教師0.0753萬人、下降2.2%,招生0.36萬人、增長3.3%,在校學生1.06萬人、下降1.8%,畢業生0.37萬人、增長3.9%,高中毛入學率94.6%、持平;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招生0.06萬人、增長7.6%,在校學生0.16萬人、增長6.8%;普通初中21所,專任教師0.15萬人、增長6.5%,招生0.76萬人、下降0.4%,在校學生2.23萬人、增長6.0%,畢業生0.61萬人、增長6.2%,初中毛入學率115%、減少0.2個百分點;普通小學114所、下降1.7%,專任教師0.26萬人、增長13.3%,招生0.79萬人、增長2.1%,畢業生0.74萬人、增長1.3%,在校學生4.49萬人、增長0.9%,小學淨入學率100.0%、持平。 [19]

科學技術

2019年,瓊海市共申請專利99項,比上年增長26.92%;獲得授權42項,比上年增長10.53%。

文體事業

2019年末,瓊海市文化和旅遊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藝術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數量均與2018年持平;博物館2個,比2018年增加1個。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9.5%和99.7 %。有線電視用戶10萬戶,比2018年增加10%。

文娛活動舉辦情況:舉辦2019海南官塘溫泉旅遊文化消費季、第四屆博鰲國際旅遊傳播論壇、「美麗瓊海,幸福家園」攝影展、博鰲書畫論壇名家作品展、2019海南省青少年高爾夫球巡迴賽U系列總決賽暨澳大利亞希爾斯青少年巡迴賽(中國站)、2019(第二屆)博鰲國際民宿產業發展論壇、2019首屆喜力啤酒嘉年華等眾多文娛活動。

醫療衛生

2019年,瓊海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5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農村鄉(鎮)衛生院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5個。病床位294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684張。衛生機構人員總數為4756人,其中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674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09人,註冊護士1732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34.70萬人,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3%。全年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人數為1299人,比2018年增長1.33%;報告死亡2人,比2018年增長100%;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每十萬人1778.97人,比2018年增長154.11%;死亡率為每十萬人0.4人,比2018年增長98.53%。[20]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2019年末,瓊海市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94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0.4%,其中職工6.87萬人,離退休人員3.58萬人。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41.12萬人,比2018年減少1.6%,其中職工5.16萬人,離退休人員3.0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9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5.1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5.5萬人。

2019年末,瓊海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7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456人。農村特困供養對象人數1986人。各類福利院床位數769張。2019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014.09萬元,籌集社會福利彩票公益金90.69萬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款1169.47萬元。[21]

2019年,瓊海市城鎮保障性住房新開工51套,比2018年下降51%;新開工建設面積達0.9萬平方米,下降5.8%。城鎮保障性住房建成23套,比2018年下降146%。農村危房改造429戶,比2018年下降17.8 %;改造面積2.9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7%,年內全部竣工。

安全生產

2019年末,瓊海市發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發生生產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比2018年分別增長66.6%和100%;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9.5萬元,比2018年增長14.34%。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2起,比2018年增長100%;工礦商貿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比上年增長50.0%。[22]

風尚習俗

生活習俗

飲食

通常以大米為主食,番薯次之,輔以芋頭、玉米、粟類等。沿海一帶喜用番薯摻大米煮吃,稱「番薯飯」。以往缺糧戶,也有隻吃雜糧、薯葉充飢者,現薯類多用於餵豬。隨着麵粉和麵製品的輸入,麵食者增多。其品種有麵條、麵餅、油條、包子、饅頭等。還有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粉絲、腐竹等。風味小食品種多,味道各異,主要的有海南粉、豆腐腦、豬腸棵、椰子糖,花生糖、芝麻糖、京果、油圓、涼粉及糕類、酥餅等20多種。飲料常以開水、清茶、咖啡、牛奶為主,近年來還飲用罐裝椰子汁、石榴汁、礦泉水和可口可樂等。瓊海人比較講究飲食,餐制為一日三餐,兩干一稀,也有一干兩稀者。早餐不太看重,農民多喝稀飯,職工多用茶和點心。中晚餐為吃飯,歷來注重,過去下飯常用鹹魚、蔬菜之類,現在隨着生活提高,菜餚中肉、禽、蛋比重增大。逢年過節,生辰喜慶,殷富人家常擺酒席,使用海參、魚肚、魷魚之類為菜餚,以佐酒,無空口喝白酒的習慣。酒類消費量增多,主要有米酒、啤酒和果汁酒三種。改革開放後,還飲用上了人頭馬、馬爹利等洋酒。[23]

服裝

民國初期,男着唐裝對襟衫和套褲,紳士班也有着長袍者。女着鑲邊唐裝包襟衫,套褲。富者多着綢緞,一般市民、農民以棉布為主。20~30年代,增加學生服、西服、中山裝、襯衫、衛生衫、汗衫等新品種。公職人員多着中山裝,一些僑眷和市民穿西服,學生穿學生服。50年代,男女服式以對襟恤衫和西裝褲為多,唯老婦人仍穿大襟套褲。男子盛行藍灰色的中山裝、列寧裝、青年裝和學生裝,女子多穿中裝和女式列寧裝,也有着裙子者。80年代,服式變化很大,男裝有西裝、港衫、茄克衫、獵裝、滑雪衫、運動服、風衣等;女裝更呈五彩繽紛,有各式旗袍、夾克,各類毛針織衣衫、連衣裙、西褲、套裙、超短裙等。男女青年的褲子式樣各異,有直筒褲、喇叭褲、牛仔褲、健美褲、西褲等。布料、顏色都講求質量和鮮艷。少數女青年衣着以「袒、透、緊」為時髦;中老年服裝仍以軍便裝、兩用衫為多;童裝則花樣百出,琳琅滿目。公安、稅務、郵電等特殊行業的公職人員,上班時穿工作服,醫生穿白大褂。黎苗同胞,除了中老年人仍穿民族服裝外,多數青年男女改着漢族服裝。[24]

裝飾

解放前,富裕之家,男人多戴金戒子、手錶;女人戴金耳環、項鍊、金鐲、簪子,或銀制裝飾物;小孩則戴天宮鎖,項圈等。50~70年代,男女都不興戴飾物。80年代,大興穿戴飾物之風,除穿金戴銀外,女青年還塗口紅、抹胭脂、畫眉等,力求儀表莊重、瀟灑、美觀。

居住

農民房屋多坐北朝南,式樣為一廳兩房,面積7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居中為堂屋,側為臥室,多數農戶還附有廂屋(廚房、雜屋),添置圍牆,形成獨院。居住在臥室,燒飯在廚房,會客多在堂屋。黎苗族同胞經常流動,居址未定,多住茅房。城鎮居民沿街巷而建房,多住樓房,也有住瓦房者。隨着人們生活的改善,居民住宅煥然一新,不象舊時那樣陳舊、矮陋、殘破。農村住宅普遍翻新,堅固、寬敞、明亮,還有建兩層小樓房者。城鎮住宅多是兩層樓房,混凝水泥結構。

禮儀習俗

婚嫁

定親:解放前,實行封建婚姻制度,男婚女嫁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數歲,便托媒說合,甚至指腹為婚。如雙方父母同意,即將女方之生辰八字寫成庚貼,交給男方「合八字」,俗稱「出命」。經算命先生卜算,如命格相和,無相剋之嫌,即選日備彩禮送至女家,親事便定,稱為「定命」或「送檳榔」。解放後已廢。

講親:為準備迎親前之禮儀。男家備糕餅或粿粽等禮物,托媒帶到女家,要求其父母給予迎親,女家如同意,男家即可擇日完親。若女家以女兒年小等詞推辭,男家還須來年再行講親,直至女方父母同意為止。[25]

送日:即報知迎親日期。女家父母同意之後,男家即請算命先生卜婚期,俗稱「看日」。婚期吉日擇定,男家請媒人將其日期和彩禮送至女家,稱「送日子」。送彩禮,重在金錢。舊時送光銀、國幣,現時送人民幣。彩禮多寡,視男方家境而定,並徵詢女方意見,富者多送,貧者少送。亦有苛求者,男方須得托媒補送或婉言以和。此例沿襲至今,彩禮頗厚,一般需送人民幣一、二千元,亦有更甚者。[26]

迎親:婚期既定,雙方均須做些準備。解放前,出嫁女子十天半月不做工,蹲在家裡,同姐妹們一起忙做嫁衣裳。迎親之日,男家備好花轎及鼓樂隊到女家迎親。有錢人家新郎,還租坐黑轎到女家,叫「出面」。而有些地方不分貧富,迎親之日,新郎一定要坐黑轎前往迎接新娘。新娘穿男方租用的禮服,由伴娘扶送入轎,跟隨到男家。花轎臨門前,鼓樂炮竹齊鳴,新郎新娘參拜祖先,引進洞房。翌日晨,新娘入廚房,灶內添柴,缸內加水,然後分大小行禮,拜長輩,認親戚。第三日,新娘回娘家,於數日後,男家備薄禮到女家接回,至此,婚禮方算結束。解放後,廢除封建婚煙制度,推行《婚姻法》,男女雙方自由戀愛結婚,成為社會新風,傳統的婚姻禮儀也逐步有所簡化和改革。50~60年代,迎娶不再坐轎,改用步行,一些陳規陋俗漸廢。70年代,迎娶只須男方請三、五個伴郎即可,酒席從簡。80~90年代,結婚趨向大操大辦,出現轎車迎送,嫁妝高檔,酒席十分講究,甚至在酒樓設宴,每席動輒幾百元、上千元。「人情封」也越來越大,一般親朋無50~100元,不好出手。擺闊之風日盛,結婚費用扶搖直上,達一、二萬元以上。殷富人家尚可,度日者叫苦不迭。[27]

方言文化

瓊海主要通行瓊海話,語音系統以嘉積話為代表。瓊海話屬閩方言之瓊文(海南)片文昌小片,使用人口較多,流行範圍頗廣。境內絕大多數鄉鎮講的都是瓊海話,長坡鎮椰林管區一帶毗鄰文昌市,語言近似文昌方言;新市鄉羅凌管區受定安話影響,其方言與定安話接近。市域西南、西北部的石壁鎮、會山鄉黎、苗胞,分別講黎話與苗話,同屬於漢藏語系,其前者為壯侗語族,後者為苗瑤語族,但由於長期與漢族交往,也通行瓊海話。市域南部的萬寧市龍滾鎮,靠近瓊海,講的也是瓊海話,不講萬寧話。縣域內國營農場6萬多人,來自四面八方,多說家鄉話,諸如潮州話、廣州話、客家話等,語言較為複雜,平常交往一般講普通話,但許多人也能說或會聽瓊海話。該市為著名僑鄉,瓊海話還隨華僑、華裔遠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瓊海處島東,交通便利,文化發達。隨着社會交往的頻繁,科學技術的提高,信息的傳遞,就業的變化,瓊海話也程度不同地逐漸變化和發展。特別是解放後,積極推廣普通話,在機關、學校和商店等公共場所,多數瓊海人都會講普通話。由於受漢語普通話影響,大量的新詞語被吸收入方言,大都採用文讀音,接近普通話。因此,瓊海話有朝普通話靠攏的趨向。

瓊海話與閩語其它方言點一樣,詞彙同普通話的差異相當突出。據對1401個常用詞的比較,兩者相同的僅有289個,占20.6%,完全不同的有484個,占34.6%,部分不同的582個,占41.5%,原來說法不同,現在逐漸相同的有46個,占3.3%。

名優特產

嘉積鴨

嘉積鴨,又名番鴨(WHILE MISCEN PRCK)。原產英國,清光緒年間,嘉積鎮華僑從南洋引進繁殖,逐漸演變為本地名鴨。

嘉積鴨為海南傳統名餚,列為「四大名菜」之一。鴨肉含蛋白質高於雞、牛、羊肉,味美骨軟,飲譽海內外。傳統的吃法是白切鴨,配以生薑、蒜頭、辣椒、酸醋、鴨油湯等蘸汁,其味極佳。若加工成臘鴨,油香四溢,堪稱腊味中的上品;若經過掛爐烤制,便是皮脆肉嫩、芳香肥美的佳肴。民間驗方稱,嘉積鴨是補虛勞之聖藥,常以冬蟲草燉食,可滋補身體;與海參燉食,滋補之力更大;與糯米煮成粥,則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

萬泉鯉

萬泉河里生長的鯉魚,身短肚大,形似紡垂,全身披覆有大而圓的鱗片,背部蒼黑色,肚部銀白色或金黃色,鰭的邊緣略帶褚紅色。咀小,唇向前方突出,如圓筒狀。每尾體重1~2公斤,大的有5公斤。年上市量10餘噸。

萬泉鯉以肥嫩著稱。食法多樣,以姜蔥燜鯉魚為上品,味道鮮美可口,同嘉積鴨一樣享有盛名。

瓊脂

瓊脂,又名瓊膠或卡拉膠。由麒麟菜加工而成,具有清熱潤肺,開胃健脾,防治便秘,治療高血壓等藥用價值。還廣泛應用於日用化工、紡織、造紙和印刷等,是工業的原料。 瓊脂又是炎夏解暑名菜。眾多賓館用瓊脂粉絲製作的冷盤,配以白糖、香醋、麻油、蒜頭、芝麻等佐料,清爽可口,噴香撲鼻,旅客們都以品嘗瓊脂冷盤為快事。

蓮子

瓊東縣前塘(今塔洋鎮所在地)所產之蓮子,極易煮透,入口而化,湯白如乳,味香滋補,為歷代朝庭貢品之一。解放後,縣前塘被平整為農田,蓮藕則移植於其他池塘中。80年代後,一些農戶利用山塘水坑栽種蓮藕。1990年,全縣種藕150畝,年產蓮子2500公斤,以供應縣內賓館、餐廳為主。

風景名勝

玉帶灘

玉帶灘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地形狹長的沙灘半島,位于海南博鰲,外側南海煙波浩淼一望無際,內側萬泉河。玉帶灘全長8.5公里,地形地貌酷似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和墨西哥的坎昆。

博鰲亞洲論壇會址

博鰲是著名的國際會議組織——「亞洲論壇」永久性會址所在地。區內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擁有索菲特、金海岸溫泉大酒店等星級酒店7家,開發區2個。開發區分別為博鰲濱海旅遊開發區和博鰲水城國際會展休閒度假區。「亞洲論壇」永久性會址就坐落於博鰲水城國際會展休度假區中心。景區先後被評為「海南省十佳旅遊區」、「海南省優秀涉外旅遊參觀點」、「海南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東部的「玉帶灘」被載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在山嶺、田園的懷擁下有水面生態保護完美的沙美內海;萬泉河、龍滾河、九曲江三河相匯;東嶼島、沙坡島、鴛鴦島三島相望;金牛嶺、田涌嶺、龍潭嶺三嶺環抱。[28]

萬泉河

萬泉河以前又叫做白泉河。是中國海南島東南部河流。有兩源︰南支樂會水為幹流,長109公里,發源於五指山林背村南嶺。北支定安水,源出黎母嶺南。兩水在瓊海市合口嘴會合始稱萬泉河,經嘉積至博鰲入南海。全長163公里,流域面積3,683平方公里。上游高山峻岭,流經深山峽谷。過合口嘴以後河槽漸寬,水流平緩。總落差523公尺,水能蘊藏量263,000瓩。河口呈葫蘆狀,港口如鉗,寬約100公尺。通航河道約73公里。

万泉河是海南岛第三大河,发源于五指山。万泉河是中国未受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的热带河流,被誉为中国的“亚马逊河”。 万泉河的上游两岸,山峦起伏,峰连壁立,乔木参天,奇伟险峻。有莽莽苍苍的热带天然森林保护区,有琼侨何麟书先生1906年在原乐会县崇文乡合湾创办的“琼安橡胶园”和琼崖龙江革命旧址、石虎山摩崖石刻等自然历史人文景观。[29]  

白石嶺

白石嶺位於瓊海市西南12公里處,總面積約16.24平方公里,由登高嶺等山嶺組成。登高嶺是白石嶺最高峰,海拔328米。嶺有1308級登上石階貼崖而上,登之可觀「白石嶺八景」,飽覽萬泉河風貌。[30]

白石嶺八景是:石柱擎天、金鐘駕馳、青獅眺目、翠屏擁月、崆峒篩風、蒼牛噴霧、花崗蔚彩、碧沼儲雲。從「崆峒篩風」上登300級台階,便是白石嶺最佳景觀「石柱擎天」。清代本地舉人王崇佑詩曰:「巍巍群山峙荒原,一色瑩光拂紫恆。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是為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誕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紅色娘子軍,而專門建造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31]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位於東線高速公路瓊海官塘入口處,距海口美蘭機場93公里,距三亞鳳凰機場160公里。園區占地200畝,是融熱帶風情園林、大型主題性雕塑、浮雕及精彩歌舞表演為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紀念園主要由園前景區、主題雕塑展館區、熱帶風情園林景區、旅遊服務區四大功能區域組成,園區設有和平廣場、紀念廣場、娘子軍連部、歌舞廣場、椰林寨、南霸天舊居(南府)和紀念館等景點。

紀念園於2000年5月開園,2001年被中宣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7月又被中宣部、民政部、文化部等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單位」,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遊局、民政部等十三部委評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編入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名錄。 [32]

歷史文化

民間文藝

燈彩

瓊海民間流行的燈彩有兩類:一是配有鑼鼓、演員,載歌載舞的燈彩,如鯉魚燈、龍燈、獅燈等;二是專供欣賞的燈彩,如宮燈、排頭燈、走馬燈、火(天)燈等。解放前,每年元宵節,城鄉組織燈會,規模甚大。龍江鎮南正的排頭燈,朝陽樂城的「公仔套」,潭門鎮的鯉魚燈等,甚享盛名。解放初,雖有游燈活動,但規模較小。「文革」期間,被列為「四舊」批判而銷聲匿跡。1980年元宵節,潭門、龍江等地鄉村恢復燈彩活動。1984年元宵節,縣城舉行盛大的游燈活動,參加游燈者1000多人,觀賞者達10餘萬人之多。此後,每年元宵節縣城都舉辦燈會,使這一民間藝術得到進一步發揚。[33]

民歌

瓊海民歌流傳久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山歌、田歌、兒歌、情歌、俗歌和革命歌謠等,其中一部分是解放後勞動人民以舊調套新詞的。一般以七言為多,講究音韻平仄,唱聽順口悅耳。它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和鬥爭,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樸實感情。[34]

故事

解放後,瓊海文化部門曾多次收集整理。1986年至1988年,成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領導小組,對流行民間的故事,又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收集,計有百篇,經過整理,選出43篇精品。其中神話7篇,傳說16篇,故事20篇,匯編成冊。這些民間故事,有對自然現象的幻想和闡釋,有對社會各階層人物的褒揚或貶斥,有對生活中醜惡現象的嘲笑和鞭撻,從不同的側面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其表現手法形式多樣,語言通俗、簡煉、生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輯錄幾篇如:審石頭、邢宥錯斬孝子、黎娥智斗山笑婆、「仙女洞」的傳說、哥餵鳥。<ref>瓊海歷史文化 </ref

視頻

博鰲年會時刻:歡迎走進瓊海

參考文獻

  1. 移至 瓊海
  2. 移至 瓊海革命歷史
  3. 移至 參團珍稀地貌觀賞瓊海市景點列表
  4. 移至 瓊海市人民政府
  5. 移至 瓊海市人民政府
  6. 移至 海南省瓊海市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
  7. 移至 瓊海市博鰲東嶼島植被資源研究
  8. 移至 瓊海市有多少人口
  9. 移至 瓊海市有多少人口
  10. 移至 海南瓊海的交通怎麼樣
  11. 移至 海南瓊海的交通怎麼樣
  12. 移至 海南瓊海的交通怎麼樣
  13. 移至 海南瓊海的交通怎麼樣
  14. 移至 瓊海經濟更開放 城市更有范
  15. 移至 瓊海經濟更開放 城市更有范
  16. 移至 瓊海經濟更開放 城市更有范
  17. 移至 瓊海經濟更開放 城市更有范
  18. 移至 瓊海經濟更開放 城市更有范
  19. 移至 優質教育資源+醫療服務來到家門口 瓊海這本民生賬寫滿居民幸福感
  20. 移至 瓊海市醫療保障局召開醫療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會議
  21. 移至 瓊海市醫療保障局召開醫療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會議
  22. 移至 瓊海市醫療保障局召開醫療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會議
  23. 移至 先父公和崖州民俗
  24. 移至 瓊海的民俗文化 第一節 傳統節典
  25. 移至 瓊海民風習俗——「做公道
  26. 移至 瓊海民風習俗——「做公道
  27. 移至 瓊海民風習俗——「做公道
  28. 移至 瓊海博鰲「論壇主題游」人氣火爆
  29. 移至 海南瓊海萬泉河
  30. 移至 海南白石嶺旅遊景區
  31. 移至 海南瓊海歷史人文介紹
  32. 移至 瓊海
  33. 移至 瓊海歷史文化
  34. 移至 瓊海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