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士聯邦鐵路RAe TEE II型電聯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Ae TEE II型電力動車組

圖片來自LOKifahrer

RAe TEE II型電力動車組,後被改造為RABe EC型電力動車組,是瑞士聯邦鐵路的一款電力動車組型號,自1960年代起投入各條全歐快車線路中運營。由於兼容四種電壓制式,使其得以在歐洲範圍內普遍使用。因此,它在行內亦被稱作「四電壓動車組(Vierstrom-Triebzug)。列車的單程運行時間為4小時,平均速度為73公里/小時,低於全歐快車的平均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列車在聖哥達鐵路隧道受到限速的影響。同時由於其運行線路縱貫風景秀麗的哥達鐵路,並縱貫著名的聖哥達山口,因而在福多爾公司出版的旅遊指南中,曾將哥達號及提契諾號共用的這條鐵路線列為歐洲景觀最優美的火車路線之一。[1]

運用

自1965年5月30日起,哥達號的運行線路已經延長至巴塞爾始發,但從米蘭返程的終點站仍然設於蘇黎世。這導致了列車在蘇黎世完成第四日的整備後需要空車回送至巴塞爾。自1979年9月30日起,巴塞爾至蘇黎世的南行部分又被調整為僅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開行,直至1982年完全撤銷。而在1974年至1979年的夏季,哥達號的南端始發/終到站也從米蘭延長至熱那亞。在齊薩爾平號於1974年5月26日將車底更換為由機車牽引客車車廂的模式後,提契諾號也自同日起停運,這使得RAe TEE II型電力動車組得以空餘用於執行以下全歐快車服務,隨後,全歐快車雪絨花號及鳶尾花號的服務相繼於1979年5月26日及1981年5月30日停運。而哥達號作為由RAe TEE II型電力動車組擔當的最後一班全歐快車國際線路,於1988年9月24日執行米蘭-蘇黎世的任務後亦結束運營。

技術配置

由於RAe TEE II型電力動車組採用半自動化的電壓及電頻轉換系統,列車可根據不同的電氣化鐵路來調整電壓制式及受電弓高度,從而節省了列車原本需要在邊境作換掛停留的時間,而全列僅提供一等座席的配置也提升了搭乘舒適度。列車還首次設立了男女分離的廁所,其中女廁擁有一個額外的化妝區域。帶雙層玻璃的車窗都配備了電動捲簾,行李則可存放於入口處採用寬敞設計的行李架上,因此車廂內部的舒適度亦得到較大提升。除了唯一提供機械室德語Maschinenraum的一節中部車廂由於較高的配重——這主要是由於根據當時的軸重規則而需要設有兩個三軸轉向架和一條側廊外,其餘所有車廂均被設計為開放座車樣式,並採用2+1的座位布局。當遭遇暴風雪吹襲時,RAe TEE II型電力動車組在通過哥達鐵路德語Gotthardbahn時需要由重量達到120噸的Ae6/6型電力機車在前方牽引。否則,控制車將會面臨出軌的風險。在經過30年的使用後,列車於1988年至1989年進行重建,增設二等座席,並重定型為RABe EC型。其傳統的象牙色+紅色塗裝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淺灰色+深灰色的配色,這也使它們獲得了「灰鼠(Graue Maus)」的綽號。經過翻新的車輛主要擔當蘇黎世-米蘭以、蘇黎世-斯圖加特洛桑-米蘭的歐城列車EC)線路。但由於頻繁發生的故障(變壓器故障、軸斷裂),使得其在運用的最後階段僅能擔當TGV列車伯爾尼弗拉斯恩之間的接駁服務。1052號及1054號車組在損壞後於1995年在凱澤勞斯特退役;其餘的車組,包括1051號、1053號及1055號也最終在1999年底從接駁服務中撤出並退役。

事故

1962年10月5日,一趟正前往米蘭的全歐快車齊薩爾平號在蒙巴爾車站附近遭遇了重大事故。幾乎全新的RAe TEE II型1053號車組以140公里/小時的速度與對面軌道侵入限界德語Lichtraumprofil的一輛罐車發生衝突,導致後者脫軌、翻車,然後撞向一間石質的值班室。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11人受傷。在事故中損毀的一節控制車廂被迫報廢,並以新的車輛替換。1964年6月26日,正擔當全歐快車齊薩爾平號的RAe TEE II型1052號車組在行經沃和尚泰格呂埃拉貝爾熱芒聖瑪麗之間的一個平交道口時,與一輛滿載瀝青貨車發生衝突,共造成3人死亡,20人受傷。


參考資料

  1. RAe TEE II型電力動車組,米蘭達峰,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