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瓜實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瓜實蠅

中文學名:瓜實蠅

拉丁學名: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ibitae(Coquillett)

別稱:黃瓜實蠅、瓜小實蠅、瓜大實蠅、「針蜂」、瓜蛆。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雙翅目

:實蠅科

:果實蠅屬

瓜實蠅(拉丁學名:Bactrocera,cucuribitae),別名黃瓜實蠅、瓜小實蠅、瓜大實蠅、「針蜂」、瓜蛆。是一種外來害蟲,主要危害苦瓜、黃瓜、絲瓜、冬瓜等瓜類作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瓜實蠅

拉丁學名: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ibitae(Coquillett)

別稱:黃瓜實蠅、瓜小實蠅、瓜大實蠅、「針蜂」、瓜蛆。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雙翅目

:實蠅科

:果實蠅屬

記錄號:AN00027

形態特徵

瓜實蠅成蟲體長8~9毫米,翅展16~18毫米。褐色,額狹窄,兩側平行,寬度為頭寬的1/4。前左右及中、後胸有黃色的縱帶紋;部第1、2節背板全為淡黃色或棕色,無黑斑帶,第3節基部有1黑色狹帶,第4節起有黑色縱帶紋。膜質透明,雜有暗黑色斑紋。腿節具有一個不完全的棕色環紋。卵細長,長約0.8毫米,一端稍尖,乳白色。老熟幼蟲體長約10毫米,乳白色,蛆狀,口鈎黑色。長約5毫米,黃褐色,圓筒形。

生活習性

越冬的成蟲次年4月開始活動產。在廣州地區5—6月,四川重慶地區4-7月,發生危害較重。成蟲白天活動,飛翔敏捷,但在夏天中午高溫烈日時,常靜伏於瓜棚或葉背等陰涼處,傍晚以後停息葉背,不活動。成蟲產卵前,需要補充營養,對糖、酒、醋及芳香物質有趨性。雌蟲產卵於嫩瓜內,每次產幾粒至10餘粒,每雌可產數十粒至百餘粒,幼蟲孵化後即在瓜內取食,將瓜蛀食成蜂窩狀,以致腐爛、脫落。老熟幼蟲在瓜落前或瓜落後彈跳落地,鑽入表土層化蛹,通常在2-4厘米的表土層化蛹。

生長規律

瓜實蠅一年可發生5-8代,世代重疊,全年有活動。其中卵期5-8天,幼蟲歷期4-15天,蛹期7-10天,成蟲壽命25天左右。

危害情況

入侵地區: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台灣和香港。

傳播途徑:主要是以卵和幼蟲隨寄主運轉傳播。成蟲具有一定飛行擴散能力。

主要寄主:主要是葫蘆科植物;如番木瓜、西番蓮、辣椒、番石榴、洋桃、芒果、番茄和豆類等80多種水果和蔬菜。

為害特點:成蟲產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內產卵,幼蟲孵化後即在瓜內蛀食,受害的瓜先局部變黃,而後全瓜腐爛變臭,造成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爛,刺傷處凝結着流膠,畸形下陷,果皮硬實,瓜味苦澀,嚴重影響瓜的品質和產量。

防治措施

對瓜實蠅的防治,應根據其發生為害特點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以壓製成蟲產卵、保護瓜果免受其害為重點。具體應抓好下述環節: 1、清潔田園,加強檢查,田間及時摘除及收集落地爛瓜集中處理(噴藥或深埋),有助減少蟲源,減輕危害。 2、套袋護瓜,在常發嚴重為害的地區或名貴瓜果品種,可採用套袋護瓜辦法(瓜果剛謝花、花瓣萎縮時進行)以防成蟲產卵為害。 3、誘殺成蟲,利用成蟲具趨化性,喜食甜質花蜜的習性,用香蕉皮或菠蘿皮、南瓜或甘薯等物與90%敵百蟲晶體、香精油按400.51比例調成糊狀毒餌,直接塗於瓜棚竹籬上或盛掛容器內誘殺成蟲(20個點/667平方,25克/點)。除利用成蟲趨化性用毒餌誘殺外,還可用性引誘劑來誘殺成蟲(也有人把它歸入生物防治)。所謂性引誘劑,是利用蟲體的性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在瓜棚內均勻布點誘集蟲子,配合一定的農藥毒殺之,其誘殺效果比單純化學農藥製成毒餌誘殺效果更好。 4、噴藥殺蟲,在成蟲盛發期,於中午或傍晚噴施21%滅殺斃乳油4000~5000倍,或2.5%敵殺死2000~3000倍,或50%敵敵畏乳油1000倍,隔3~5天1次,連噴2~3次,噴藥噴足。 5、各種瓜類在結幼瓜時,特別是規模種植,宜安裝頻振式殺蟲燈開展燈光誘殺,零星菜園可用敵敵畏糖醋液誘殺成蟲,能有效減少蟲源,效果良好;也可在幼瓜期用40%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噴霧;被瓜實蠅蛀食和造成腐爛的瓜,應進行消毒後集中深埋。[1]

生物學特徵

在廣州一年發生8代,世代重疊。以成蟲在雜草、蕉樹越冬。次年4月開始活動,以5~6月危害重。成蟲白天活動,夏天中午高溫烈日時,靜伏於瓜棚或葉背,對糖、酒、醋及芳香物質有趨性。雌蟲產卵於嫩瓜內,每次產幾粒至10餘粒,每雌可產數十粒至百餘粒,幼蟲孵化後即在瓜內取食,將瓜蛀食成蜂窩狀,以致腐爛、脫落。老熟幼蟲在瓜落前或瓜落後彈跳落地,鑽入表土層化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