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瓦爾堡德國生物化學家。1883年10月8日生於德國弗賴堡,1970年8月1日卒於西柏林。他是柏林大學E.H.菲舍爾的學生,1906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911年在海德堡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13年起在柏林的威廉皇帝生物學研究所工作,1918年任研究員。1931年起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細胞生理研究所所長。1953年該所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細胞生理研究所,他繼續任所長。
工作經歷
20年代他發明研究組織薄片耗氧量的檢壓計——瓦爾堡氏檢壓計。他長期從事光合作用研究,在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和機理方面獨闢蹊徑。他研究癌細胞多年,發現惡性生長細胞的耗氧量比正常細胞低。在研究細胞呼吸時,他證明呼吸酶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稱之為鐵氧酶。1932年,他和他的同事們共同發現了黃酶,並證明其輔基是核黃素的衍生物。1935~1936年,他又與同事們一道分離出了吡啶核苷酸,並確定了其結構和作用。1937~1938年,他闡明了磷酸三碳糖氧化與形成腺苷三磷酸(ATP)相偶聯的機理,從而在研究能量代謝方面揭開了新的一頁。1931年瓦爾堡以他關於呼吸酶的傑出貢獻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34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一生共發表了數百篇論文和5部專著並培養了大批年輕科學家。
科學家精神
比起他們的成就[1] ,大科學家留給我們的更多是精神的財富。他們身上有真正科學家的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
科學家該有什麼樣的精神?科學,本身即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發展先進,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學問,而成為科學家,獻身科學事業的人所擁有的精神是:鍥而不捨,勇於獻身於科學,無私奉獻卻淡泊名利……[2]
視頻
瓦爾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科學家的故事和成就,學習啦,2016-11-08
- ↑ 談科學(一)——科學家,簡書,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