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汝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汝來(1684年-1739年),字耕道,號遜齋,清朝政治人物,江西奉新縣人。

生平簡介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字耕道,江西奉新人,癸巳恩科進士,以教習授知縣,補直隸淶水縣。[1]

愛民廉直之譽廣為傳播,聲名鵲起

淶水境內,八旗兵丁與民雜居,按例,八旗漕運兵丁不得受笞杖刑罰。甘汝來上任後,則奏請以柳質棍棒約束不法的旗人兵丁,並請求朝廷免除該縣苛捐雜稅。 康熙五十八年(1719)冬,侍衛畢里克(「侍衛」是皇帝的「隨侍宿衛」。統領稱「領侍衛內大臣」,官階正一品)以皇帝親隨的身份橫行霸道,不但強佔民房,而且縱使家丁毆人至死。知縣甘汝來不畏權貴,下令拘禁畢里克,並將肇事家丁下獄。但侍衛處(負責皇帝警衛的機構)得報後,搶先申訴,袒護畢里克,拘捕甘汝來,將其投入刑部大獄。 翌年冬天,吏、兵、刑三部會同提審,準備將甘汝來革職,而畢里克僅擬罰俸了事。康熙帝了解事件真相後,將畢里克革職,甘汝來則免罪復官。從此,甘汝來愛民廉直之譽廣為傳播,聲名鵲起。 康熙六十年冬,甘汝來調補直隸新安知縣。新安東南有白洋淀,是皇帝行圍獵鳥之所。每當皇帝巡獵時,當地百姓必須供應柴炭和船隻,而主管部門往往藉此勒索更多財物。對此,甘汝來不講情面,堅決回絕道:「若刻剝小民以取悅上官,餘死不為也!」上司面對這樣一位剛直不阿的縣令,也無可奈何,只得告誡部下,辦事盡量避開這位「強項令」。

清廉小吏,官運扶搖直上

不久,甘汝來就調任新安縣。無論在淶水縣、新安縣,還是後來任職的雄縣,甘汝來皆贏得政聲清廉之美譽。因他施惠於民,為民懲處奸吏,修築河堤,灌溉千頃良田,請罷苛捐雜稅,深得民心。 康熙帝慧眼識英雄,清廉小吏因而免受不白之冤。而甘汝來也不負重望,從地方縣令,一直做到兵部、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官運一路扶搖直上。

獲賜雍正帝手書的一幀「福」字

雍正元年(1723),甘汝來升吏部文選司主事(正六品),雖然品級不高,但他不逢迎上官,嚴格照章辦事,頗獲好評。雍正二年(1724),就升任廣西太平知府攝南寧府事,(從四品)。在赴任前陛見皇帝時,獲賜雍正帝手書的一幀「福」字,甘汝來誠惶誠恐地表示:「臣外吏小臣,今日得睹皇上宸翰('宸翰'指皇帝的手書),又蒙賞賜,此千載奇逢也!」雍正帝聽罷大笑道:「你怎麼說是'小臣'?凡做官只論好歹,不論大小。你若做得好,即日就是大臣了。」

官運亨通

由於得到皇帝賞識,甘汝來之後在官場上可謂一帆風順,雍正三年(1725年),就由知府擢升廣西左江道(正四品)、廣西按察使(正三品)。 雍正四年五月,擢廣西巡撫(從二品),成為掌管一省大權的封疆大吏。短短三年間,居然連升七級,真可謂官運亨通。[2]

廣西是偏遠省份,少數民族多,當時的地方土司權力很大,胡作非為,社會一片混亂。甘汝來在廣西任職四年,削弱了龍州土司的權力,界定了爭執多年的思明土州和安南(越南)祿州地界,懲治胡作非為的泗城土官,兵不血刃就徹底扭轉了廣西的社會治安和秩序。甘汝來從地方官做到吏部尚書,兼領兵部,每任一職都政績卓著,清正廉明。甘汝來做了一輩子官。地方官、京官他都當過,最後升為兵部尚書。可就是有一件,為官清廉,身邊沒有餘錢。

因事牽連奪職

雍正五年(1727年),遷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雍正六年(1728年),因事牽連奪職,在咸安宮官學行走。山東巡撫費金吾籌議疏浚濟寧、嘉祥、沛縣等地水道,汝來奉命前往效力。雍正九年(1731年),啟用為直隸霸昌道。適逢母喪丁憂,受令在任守喪。再遷禮部侍郎。

恢復「丁憂制」

乾隆即位後,想要恢復「丁憂制」,交由群臣議論。丁憂,中國古代傳統的守喪孝禮。 丁憂,即遭逢居喪。家親亡故,身為子女深感憂傷,遵從孝禮守喪三年。 若恢復丁憂,可能會影響到一些在職官員,所以乾隆帝命群臣議論。甘汝來時任禮部侍郎,說:「守喪三年,沒有貴賤之分,這是第一。皇上效法堯、舜之道,應當遵行周、孔之禮,立萬年彝倫之表率。」他依據經典,參定大禮,制定出官員丁憂辭官、復官的各項條例,均被皇帝採納。升兵部尚書。

官位顯達後,自家仍甘於清貧

甘汝來在任期間肅吏治、振文風、修廢舉墮,厘剔弊竇、除奸懲惡、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一生為官清廉,當時朝野共贊其為一代名臣。 甘汝來從地方官做到吏部尚書,兼領兵部,每任一職都政績卓著,清正廉明。甘汝來做了一輩子官。地方官、京官他都當過,最後升為兵部尚書。可就是有一件,為官清廉,身邊沒有餘錢。

乾隆三年(1738年),調吏部尚書,仍然兼領兵部,並加太子少保。乾隆四年(1739年)七月病卒。謚莊恪。《清史稿》有傳。

乾隆四年,甘汝來病故於任上。大學士鈕祜祿訥親率領吏部官員,共同處理喪事,並親自送其棺柩還鄉。鈕祜祿訥親受封一等公,乾隆帝稱他為第一宣力大臣,在朝中很有權勢和聲望。 一行人來到甘家大門前,鈕祜祿訥親先進入宅內。

庭院中,一位年邁婦人正在縫製衣裳。納親以為她是甘家老僕,於是對她說:「請傳告甘夫人,尚書已病死於官衙了!」老嫗驚愕得說:「您是誰啊?」訥親據實相告,老婦人忽然失聲痛哭,訥親這才知原來她就是甘夫人。

訥親問她家中是否還有餘錢?甘夫人說:「有。」於是從錢囊中取出俸金,僅僅幾兩白銀而已。

甘汝來為官一生,造福於民,做出許多政績,官位顯達後,自家仍甘於清貧。訥親有感於甘汝來生前清廉清貧,不由得淚如雨下。

回京後,訥親據實奏報乾隆皇帝,乾隆褒獎甘家,賜銀千兩,命官員負責喪禮,並賜其諡號「莊恪」。[3]

著作

《遜齋詩文奏議全集》、《聖訓廣訓疏義》、《周禮簡註》、《宦跡紀略》,編輯《律例歌》等書行於世。


參考文獻

  • 事據:《清史稿》卷304、《郎潛紀聞初筆》卷4
官銜
前任:
高起
兵部漢尚書
雍正十三年九月丁酉-乾隆三年十月甲辰
(1735年10月16日-1738年12月6日)
繼任:
楊超曾
前任:
孫嘉淦
吏部漢尚書
乾隆三年十月甲辰-乾隆四年七月丙寅
(1738年12月6日-1739年8月25日)
繼任:
郝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