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轉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電荷轉移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電荷轉移(物理術語)一般指電荷交換
「電荷交換」是等離子體物理術語。其過程是當離子與中性粒子相碰撞時,離子從中性粒子中奪走電子,結果離子變成中性粒子,而原來的中性粒子變成了離子。對於能量較低的重離子,在考慮其能量損失時,電荷交換效應十分重要。
能量損失
在離子射入固體材料時,除核能量損失和電子能量損失外,入射離子和靶原子交換電荷也會造成能量損失,即離子在同原子碰撞過程中不斷地俘獲和失去電子使自己的電荷狀態發生變化。俘獲電子的過程需要做功,俘獲電子可能處於激發態或基態,前者伴隨着輻射損失。
由於入射離子和原子庫侖力的相互作用,離子的電子可能被激發到較高能級甚至電離,這些過程的恢復也伴隨着輻射損失。離子的電荷交換損失 在離子速度接近波爾速度時達到最大值,約占總能量損失的10%。
產生效應
電荷交換是入射離子在靶物質中失去電子或俘獲核外電子的過程。這兩種過程可交替地多次發生,直至離子的速度降低到熱運動速度,離子變成中性原子為止。
離子俘獲或失去電子的幾率是由離子在物質中的速度與離子中電子的軌道速度之比決定的。當前者小於後者時,電子被俘獲到該軌道上的幾率極大,而從該軌道上失去的幾率極小。對於能量較低的重離子,在考慮其能量損失時,電荷交換效應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魅力無窮,搜狐,2022-11-20
- ↑ 詩酒趁年華 | 品中國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