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畫意的安居(張新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畫意的安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畫意的安居》中國當代作家張新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畫意的安居

如果有圖騰意義的線條勾勒也算畫,那麼畫當早於文字、紙筆、染料,甚至早於語言,更早於詩,即使象形文字也算文字、「吱吱喳喳、嘰里咕嚕」(房龍《人類的故事》,以下簡稱《人類》))也算語言、「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音義同肉)」(《古詩源·彈歌》)之類也算詩……紙筆、染料就不用說了,它們的出現明顯要晚近。

「由於古埃及象形文字在歷史上發揮了十分重大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知道這種5000年前用以把口語留傳給後代的精妙文字系統。」(《人類》)象形文字亦稱圖畫文字,大約出現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中國甲骨文的出現比之要晚2000年左右。甲骨文也是一種象形文字。「『象形』有如繪畫」(李澤厚《美的歷程》,以下簡稱《美的》),也即文字出自繪畫,顯然,畫早於文字——當然也有「表音文字」(《人類》)。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首蛇身、舞蹈紋飾等圖案就已出現在陶器上了。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野牛》則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帶有抽象表現的馬》等出現在公元前15000年左右(舊石器時代晚期),該國肖維洞壁畫則可能出現在公元前30000年左右(德比奇《西方藝術史》)。對比可見,畫總體上較文字之出現要早得多。

簡單也好,繁複也罷,畫特別是原始的畫都沒什麼實用價值,其價值或在於其所具有的宗教性、裝飾性、觀賞性及藝術性——許多是後人賦予或標籤出來的;如果愉悅心靈、統一意志等也算實用的話,那另當別論。我想,原始人或古人,分明是已經知道營造「畫意」了;黃帝始造之「宮室」應該也不是「家」徒四壁的。

「如果說,訴諸感官知覺的審美形式的各藝術部類在舊、新石器時代便有了開端,那麼,以概念文字為材料,訴諸想象的藝術——文學的發生髮展卻要晚得多。」(《美的》)此「各藝術部類」主要是指以圖形存在的畫及雕塑,或還包括「舞之蹈之」等。此也就是說,在人們尚不知詩更不知詩意為何物時,人們已經知道畫、也已經能領略畫意了。詩是所謂文學的最原初也最高的形式——原始人口中最開始如嬰孩般一再蹦出的一兩個咿呀音是充滿詩意的,一旦能夠表記為文字,我們認為那就是詩了,但這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就此我們或可以認為,「畫意地安居」比「詩意地安居」來得要早,至少就人的可能的感悟而言如此;當然,畫意中一定蘊含着當時也許體會不出或難以名狀的詩意——所謂「詩情畫意」,順序言之當為「畫意詩情」。

由畫意到詩意(情),需要一定的覺悟和智識,因此能夠詩意地安居的人比能夠畫意地安居的人要少。詩意的層次更高,畫意多屬於不自覺的自然而然的退而求其次,但畫意地安居更實在、更可期。

我們所能見的近幾十年來,農村民居的牆上一般至少有兩樣掛而非實用的東西,一樣是相框,黑白的,老舊的,老幼的,幾代人的;一樣是偉人像,多是畫的,批量印刷的。這雖少了點兒,但其「畫意」也即其精神寄託功用是不可低估的。後來有了掛曆,亮堂的,有所取代,漸漸地也被取代。門神是少見了。城裡居民家室牆上類似的懸掛可能要豐富些——城裡不比農村,開門所見多乏詩意,需要多有彌補

我小時候不會寫詩愛畫畫,也就鉛筆畫,無師自務(談不上悟、通),自認沒天分,畫畫也就不畫了,儘管有長輩說畫得不錯、可以掛牆上。那時,佩服那些畫玻璃畫的。炕櫃(也叫炕勤櫃)正面一般是四格,如果是上下兩截的那就有八格,每格由木條花邊成框,所鑲有木板燙畫的、有玻璃與背板間壓張畫(或選自掛曆)的;早之前即多是玻璃上畫畫的,用油彩或廣告色,反畫(功夫就在此)並將着筆一面向里(防磨損剝落)鑲嵌,這樣外面看才是正的,內容不外乎松竹梅蘭、花鳥魚蟲、才子佳人。能這樣畫反畫的人不多,我一左撇子同學能。後來我有一同事,右手能畫反畫,左手能寫反字,且和右手所寫正字一樣漂亮,真神來!不知其如何練就、有師否。據說康生有這兩下子(李傳俊《卿本才子,奈何做賊:康生另一面》)。

古人居洞則畫壁,今人居室則掛牆,畫及書法攝影作品等——不說鍾、衣帽、電視等其他可掛。「各藝術部類」後來自然當包括書法、攝影。書法也是圖形藝術,也是「畫」出來的,也能營造畫意甚至詩意。攝影是與繪畫最近且也能高效產生畫意的藝術。現如今裝修家居,幾乎沒有不錦上添花地弄幾張畫或書法、攝影作品之類或兼而有之地掛牆上的,不論主人有文化還是沒文化、懂還是不懂,也不論是自己胡弄的還是破費選購來的。家人藝術照漸漸地也上了牆,特別是婚房。

「當我有了新房子,我一定拿出一面牆掛畫。」這初為我的一得意想法,後成為現實——在新居客廳的正面牆上,我不顧白淨的粉刷和妻子的反對,追求參差美地隨意釘了好多釘子……所掛包括我自己的攝影作品——後來我也喜愛上了攝影,但我仍寫不好詩。期間我發現,古今中外早就有人這麼幹過!感嘆於如此事情都能有人捷足先登及自己的孤陋寡聞之餘,也感嘆後人的許多想法說法做法咋早被古人想過說過做過了呢!「欲道古人所不道,信矣其難矣。」(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詩犯古人》)

[1]

作者簡介

張新春,筆名高穹。70後人,生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中共遼寧省黨校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