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畫的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畫的夢》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孫犁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繪畫一事上,我想,沒有比我更笨拙的了。和紙墨打了一輩子交道,也常常在紙上塗抹,直到晚年,所畫的小兔、老鼠等等小動物,還是不成樣子,更不用說人體了。這是我屢屢思考,不能得到解答的一個謎。

我從小就喜歡畫。在農村,多麼貧苦的人家,在屋裡也總有一點點美術。人天生就是喜歡美的。你走遍多少人家,便可以欣賞到多少形式不同的、零零碎碎、甚至殘缺不全的畫。

那或者是窗戶上的一片紅紙花,或者是牆壁上的幾張連續的故事畫,或者是貼在柜上的香煙盒紙片,或者是人已經老了,在青年結婚時,親朋們所送的麒麟送子「中堂」。

這裡沒有畫廊,沒有陳列館,沒有畫展。要得到這種大規模的,能飽眼福的欣賞機會,就只有年集。年集就是新年之前的集市,趕年集和趕廟會,是童年時代最令人興奮的事。

在年集上,買完了鞭炮,就可以去看畫了。那些小販,把他們的畫張掛在人家的閒院裡,或是停放大車的門洞裡。看畫的人多,買畫的人少,他並不見怪,小孩們他也不攆,很有點開展覽會的風度。他同時賣神像,例如「天地」、「老爺」、「灶馬」之類。神畫銷路最大,因為這是每家每戶都要懸掛供奉的。

我在童年時,所見的畫,還都是木板水印,有單張的,有聯四的。稍大時,則有了石印畫,多是戲劇,把梅蘭芳印上去,還有娃娃京戲,精采多了。等我離開家鄉,到了城市,見到的多是所謂月份牌畫,印刷技術就更先進了,都是時裝大美人兒。

在年集上,一位年歲大的同學,曾經告訴我:「你如果去捅一下賣畫人的屁股,他就會給你拿出一種叫做「手卷」的秘畫,也叫「山西灶馬」,好看極了。

我聽來,他這些說法,有些不經,也就沒有去嘗試。

我沒有機會欣賞更多的、更高級的美術作品,我所接觸的,只能說是民間的、低級的。但是,千家萬戶的年畫,給了我很多知識,使我知道了很多故事,特別是戲曲方面的故事。

後來,我學習文學,從書上,從雜誌上,看到一些美術作品。就在我生活最不安定,最困難的時候,我的書箱裡,我的案頭,我的住室牆壁上,也總有一些畫片。它們大多是我從雜誌上裁下的。

對於我欽佩的人物,比如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比如魯迅,比如丁玲同志,比如阮玲玉,我都保存了他們的很多照片或是畫像。

進城以後,本來有機會去欣賞一些名畫,甚至可以收集一些名人的畫了。但是,因為我外行,有些吝嗇,又怕和那些古董商人打交道,所以沒有做到。有時花很少的錢,在早市買一兩張並非名人的畫,回家掛兩天,厭煩了,就賣給收破爛的,於是這些畫就又回到了早市去。

一九六一年,黃胄同志送給我一張畫,我托人拿去裱好了,掛在房間裡,上面是一個維吾爾少女牽着一匹毛驢,下面還有一頭大些的驢,和一頭驢駒。一九六二年,我又轉請吳作人同志給我畫了三頭駱駝,一頭是近景,兩頭是遠景,題曰《大漠》。也托人裱好,珍藏起來。

一九六六年,運動一開始,黃胄同志就受到「批判」。因為他的作品,家喻戶曉,他的「罪名」,也就婦孺皆知。家裡人把畫摘下來了。一天,我出去參加學習,機關的造反人員來抄家,一見黃胄的毛驢不在牆上了,就大怒,到處搜索。搜到一張畫,展開不到半截,就摔在地下,喊:「黑畫有了!」其實,那不是毛驢,而是駱駝,真是驢唇不對馬嘴。就這樣把吳作人同志畫的三頭駱駝牽走了,三匹小毛驢仍留在家中。

運動漸漸平息了。我想念過去的一些友人。我寫信給好多年不通音訊的彥涵同志,問候他的起居,並請他寄給我一張畫。老朋友富於感情,他很快就寄給我那幅有名的木刻《老羊倌》,並題字用章。

我求人為這幅木刻做了一個鏡框,懸掛在我的住房的正牆當中。

不久,「四人幫」在北京舉辦了別有用心的「黑畫展覽」,這是他們繼小靳莊之後發動的全國性展覽。

機關的一些領導人,要去參觀,也通知我去看看,說有車,當天可以回來。

我有十二年沒有到北京去了,很長時間也看不到美術作品,就答應了。

在路上停車休息時,同去的我的組長,輕聲對我說:「聽說彥涵的畫展出的不少哩!」我沒有答話。他這是知道我房間裡掛有彥涵的木刻,對我提出的善意警告。

到了北京美術館門前,真是和當年的小靳莊一樣,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四人幫」別無能為,但善於巧立名目,用「示眾」的方式盅惑人心。人們像一窩蜂一樣往裡面擁擠。這種場合,這種氣氛,我都不能適應。我進去了五分種,只是看了看彥涵同志那些作品,就聲稱頭痛,鑽到車裡去休息了。

夜晚,我們從北京趕回來,車外一片黑暗。我默默地想:

彥涵同志以其天賦之才,在政治上受壓抑多年,這次是應國家需要,出來畫些畫。他這樣努力、認真、精心地工作,是為了對人民有所貢獻,有所表現。「四人幫」如此對待藝術家的良心,就是直接侮辱了人民之心。回到家來,我面對着那幅木刻,更覺得它可珍貴了。上面刻的是陝北一帶的牧羊老人。他手裡抱着一隻羊羔,身邊站立着一隻老山羊。牧羊人的呼吸,與塞外高原的風雲相通。

這幅木刻,一直懸掛着,並沒有摘下。這也是接受了多年的經驗教訓:過去,我們太怯弱了,太馴服了,這樣就助長了那些政治騙子的野心,他們以為人民都是阿斗,可以玩弄於他們的股掌之上。幾乎把藝術整個毀滅,也幾乎把我們全部葬送。

我是好做夢的,好夢很少,經常是噩夢。有一天夜晚,我夢見我把自己畫的一幅畫,交給中學時代的美術老師,老師稱讚了我,並說要留作成績,準備展覽。

那是一幅很簡單的水墨畫:秋風敗柳,寒蟬附枝。

我很高興,嘆道:我的美術,一直不及格,現在,我也有希望當個畫家了。隨後又有些害怕,就醒來了。

其實,按照弗羅依德學說,這不過是一連串零碎意識、印象的偶然的組合,就像萬花筒里出現的景象一樣。 [1]

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勛,筆名有孫犁、力編、縱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孫芸夫、耕堂、芸齋、姜化、庸廬、時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國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早年曾當過機關職員、小學教員。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1940年代發表的文集《白洋淀紀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發表了《鐵木前傳》《風雲初記》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點病逝於天津,終年89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