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界首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界首是安徽省阜陽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總面積667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12個鎮、3個鄉。

界首地處沉積平原,地勢平坦,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境內擁有七七抗戰紀念碑、兩灣濕地公園等旅遊景點。

2021年6月,界首市入選「2021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百佳縣市」,排第79名。[1]

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境北部屬陳國,南部屬沈子國。

春秋時期,魯定公四年(前506年),蔡滅沈子國,境南部自沈入蔡;魯哀公十七年(前478年)楚滅陳,境北部自陳入楚。

戰國時期,境北部由楚入魏,南部屬楚。

秦,始行郡縣二級制,境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寢縣,統轄於潁川郡。後分立陳郡改屬之。

西漢,漢高帝六年(前201年)改新陽縣為侯國,境北部屬之,後復為縣;漢宣帝地節四年(前66年)境中部置陽城侯國,旋廢;南部仍屬寢縣(一作縣)。同轄於汝南郡。

王莽篡漢,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汝南郡為汝土賁郡,改陽城為新安,改新陽為新明,改寢為閏治。

東漢,始行州郡縣三級制,境北部屬新陽侯國;南部屬固始侯國,後國廢為縣;中部屬汝陰縣。同轄於豫州汝南郡。

三國魏,境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南郡。

西晉,新陽縣廢。境北部屬宋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陰郡。惠帝分汝陰郡置新蔡郡,固始縣改屬之。

東晉,境北部屬汝陰郡宋縣,南部屬新蔡郡固始縣,同轄於豫州。

南朝宋、北魏,境北部屬汝陰郡宋縣,南部屬新蔡郡固始縣,同轄於豫州。

東魏,境北部屬北揚州汝陰郡宋縣,南部屬豫州新蔡郡固始縣。

北齊、北周,北部屬潁州陳留郡陳留縣,南部屬豫州廣寧郡褒信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郡為州,境北部屬潁州陳留縣(後更名潁陽縣),南部屬瀋州魚同陽縣。大業三年(607年)罷州為郡,北部屬汝陰郡潁陽縣,南部屬淮陽郡魚同陽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併入汝陰。武德初罷郡為州,天寶元年(1742年)罷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罷郡為州。境北部屬汝陰縣,南部屬沈丘縣,同隸屬於潁州(汝陰郡)。

五代,先後為梁、唐、晉、漢、周領地,縣境分屬潁州汝陰縣、沈丘縣。

宋,開寶六年(973年)分汝陰北5鄉置萬壽縣。境北部屬萬壽縣(後改泰和縣),南部屬沈丘縣,同轄於京西北路潁州(後改順昌府)。始置界溝鎮於現城區東北部,屬萬壽縣。

金,境分屬泰和縣、沈丘縣,同隸屬於南京路潁州。

元,境分屬泰和(後改太和)、沈丘縣,同隸於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潁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改屬汝寧府。

明,境北部屬潁州太和縣,南部屬潁州,同隸屬於南京鳳陽府。城區西北部屬河南布政使開封府陳州沈丘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境北部改屬亳州太和縣,十三年改潁州為潁州府,境北部改屬安徽省潁州府太和縣,境南部改屬阜陽縣,城區西北部屬河南省陳州府沈丘縣。

民國初,縣境大部屬安徽省淮泗道阜陽縣、太和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阜陽專員公署,太和縣、阜陽縣皆屬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析阜陽縣西部置臨泉縣,境南部遂劃入臨泉縣。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城區西北部發展為皂廟鎮,屬河南省沈丘縣,與界首鎮、劉興鎮鼎立為界首三鎮。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界首、劉興、皂廟3鎮合併建立界首市民主政府。是年11月境北部屬沈鹿淮縣(界首縣),12月南部屬泉陽縣。界首市、界首縣同屬豫皖蘇邊區行署二分區,泉陽縣屬四分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豫皖蘇邊區行署建制撤銷,境北部屬太和縣,中部(現城區)屬界首市,南部屬臨泉縣。同轄於皖北行署阜陽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3年9月,撤界首市建界首縣,劃臨泉縣的洪莊、磚集、陶廟3區,太和縣的光武區和稅黃區的西部為界首縣轄地。隸屬安徽省阜陽專區。

1958年11月,界首縣與太和縣合併為首太縣,境南洪莊、磚集2區劃入臨泉縣。翌年4月底,太和縣、界首縣分置,轄地仍沿原制,屬安徽省阜陽專區,至1985年未變。

1988年8月17日,撤銷界首縣,設立界首市。

1996年底,轄3個街道11個鎮4個鄉:西城街道、潁南街道、東城街道、光武鎮蘆村鎮劉窯鎮王集鎮陶廟鎮磚集鎮顧集鎮泉陽鎮戴橋鎮大黃鎮田營鎮、靳寨鄉、任寨鄉、舒莊鄉、邴集鄉。共有249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東城街道。

1997年,劉窯鎮更名為新馬集鎮,鎮政府駐新馬集。調整後,界首市轄3個街道、12個鎮、3個鄉。

2004年底,界首市轄3個街道、12個鎮、3個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界首位東經115°15-115°32,北緯30°0-33°0。南北長48至58公里,東西寬10至25公里,國土面積667.3平方公里。地處淮北平原西北部。東與太和相鄰,東南與阜陽市潁泉區接壤,南與臨泉隔泉河相望,西連豫沈丘縣,北依豫鄲城縣。

地形地貌

界首屬沉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高度在32.5至38.2米之間,相對高度5.7米,西北稍高於東南,自然坡降為七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平原地表並不平整,可分為北、中部黃泛平原區和南部河間平原區兩部分。

水文

界首境內主要有潁河、泉河兩大水系。潁河水系控制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的47%;泉河水系控制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的52%。余為茨谷河水系。潁河源出河南省登封縣嵩山南麓,自西北而東南,由沈丘縣劉灣村入境,流經縣境中部,東至張莊出境入太和縣,東南經阜陽、潁上,至沫河口與淮河成「T」字形相匯。泉河水系地勢低洼,北高南低,河溝流向基本上南下入泉河。茨谷河水系的河溝境內有北八丈河、南八丈河、皇姑河、蘆草溝、拉牽溝、東蒲溝等。

氣候

界首處於暖溫帶與北亞熱帶之間的過渡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其特徵:四季明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光、熱、水等資源豐富。以候平均氣溫高於22℃為夏季,低於10℃為冬季,界於10℃至22℃之間為春、秋季。常年是3月26日入春,持續56天;5月21日入夏,持續113天;9月11日入秋,持續61天;11月11日入冬,持續135天。故春短多風旱,夏長而濕熱,秋涼且風爽,冬長而干寒。年平均氣溫14.7℃。夏季7月日平均氣溫27.7℃,冬季1月日平均氣溫0.6℃,年溫差27.1℃。年無霜期平均為216天。[3]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7年7月,界首市植被以人工植被為主,除沿溝、河、路、村、灘地生長有各種雜草及水生植物屬自然植被外,其餘均為人工植被。農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山芋為主,林木以暖溫帶落葉林為主,兼有少量松柏等常綠樹,多分布於潁河、泉河沿岸和公路兩側及村莊周圍。全市現有林地1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4.8%,綠化率達到17.5%。

畜牧資源

截至2017年7月,界首是全國優質山羊、優質黃牛生產基地,是安徽省肉類主產區。黃牛、山羊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皮質細膩彈性好等特點,為國內外市場緊俏的畜產品之一。

水資源

截至2017年7月,根據界首市及鄰區水文、雨量站的降雨、徑流資料計算,界首市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3619.59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67.62立方米/年,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5.19%,全省人均占有量的32.42%。耕地畝均水資源量為375.63立方米/畝,屬淮北地區主要缺水縣市之一。[4]

經濟

綜述

2018年生產總值(GDP)2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2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35.4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增加值54.5億元,增長13.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5526元(折合5466美元),比上年增加4124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2.1:62.7:25.2,第一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8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8923公頃,比上年擴大147公頃,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31900公頃,擴大30公頃。油料種植面積931公頃,減少18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62公頃,減少2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773公頃,擴大274公頃。

2018年糧食產量391295噸,比上年下降9780噸,下降2.4%。油料產量2532噸,下降4.2%。棉花產量277噸,下降7.3%。

2018年末全市生豬存欄8.8萬頭,比上年增長0.2%;全年生豬出欄22.3萬頭,增長3.5%。全年肉類總產量37496噸,增長3.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6255噸,增長3.3%。禽蛋產量12990噸,增長2.3%。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50.02萬千瓦。農用拖拉機9797輛,比上年增長1.5%;大型收割機1752輛,比上年增長8.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35萬噸,下降3.5%。農村用電量33291萬千瓦時,增長13.2%。

第二產業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1.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88.7億元,增長19.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9家,比上年淨增17家。

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涉及的25個工業行業中有20個行業增長。其中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8.36%,造紙和紙製品業增長16.72%,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34.6%,金屬製品業增長8.5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55%,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2.3%。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服裝增長10.68%,塑料製品增長26.06%,鞋增長41.3%,電力電纜增長11.71%,十種有色金屬增長30.29%。

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涉及的25個工業行業中有20個行業增長。其中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8.36%,造紙和紙製品業增長16.72%,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34.6%,金屬製品業增長8.5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55%,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2.3%。

2018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服裝增長10.68%,塑料製品增長26.06%,鞋增長41.3%,電力電纜增長11.71%,十種有色金屬增長30.29%。

第三產業

201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0%;其中,房地產投資23.6億元,同比增長-9.7%;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8%。

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36195萬元,比上年下降9.7%。商品房銷售面積684260萬平方米,增長19.7%;商品房銷售額415766萬元,增長32.1%。商品房施工面積245.5萬平方米,增長21.8%;竣工面積33萬平方米,增長207.9%。

2018年全市主要建設項目有:界首市市政工程施工總承包項目、界首市園林綠化施工、管養一體化項目、界首市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界首市馬鈴薯綠色產業發展項目、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廢舊鉛蓄電池高效綠色處理暨綜合回收再利用示範項目、界首市城鄉建設有限公司界首市東城棚戶區(徐寨和站前路安置點)改造工程項目、界首市美麗鄉村建設整市推進項目、康命源(安徽)塑料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塑料管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翰墨文化影視基地項目、界首市林業生態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安徽省華信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年產6000噸抗腫瘤生物硒蛋、白製劑系列新藥及年產6億片利塞膦酸鈉二類新藥產業化項目、安徽銀河皮革有限公司軍用服裝生產項目、安徽瑞琦塑膠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高性能HDPE改性顆粒、15萬噸再生高性能HDPE波紋管項目等。

貿易、外經

2018年,全市限額以上商業企業達99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35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6%。涉GDP核算的四大行業銷售額分別如下:批發業銷售額1050836萬元,增長16.5%;零售業銷售額967160萬元,增長14.8%;住宿業營業額12740萬元,增長28.8%;餐飲業營業額231088萬元,增長18.3%。

2018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11158 萬美元,同比增長12.8%,其中進口356 萬美元,下降-72.1%;出口10626萬美元,增長28.9%。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18年財政收入375413 萬元,比上年增長21.1%。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4%,比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合計221916萬元,增長35.8%。其中國內增值稅增長12.6%,個人所得稅增長-75.8%,城市維護建設稅增長31.2%。

2018年財政支出608428萬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教育支出95719萬元,同比增長36.4%;文化體育與傳媒5513萬元,增長118.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59628萬元,增長15.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1529萬元,增長-8.4%。

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3113213萬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064377萬元,增長15.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1870618萬元,比上年增長31.4%。存貸比達60.1%。

2018年,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73320萬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3276萬元;人身險保費收入59941萬元。全年賠款及給付35332萬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9262萬元,人身險賠付26071萬元。[5]

社會事業

郵電事業

2018年郵電業務總量45835萬元,下降4.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7536萬元,增長17.8%;電信業務總量7545萬元,增長7.5%;移動業務總量20754萬元,增長1.18%。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0.7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含移動)73部。

城鄉建管

2017年,界首市成功創建省文明市(縣)、省森林城市。以規劃指導創建,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成功入選全國城市設計試點。以基礎提升促進創建,拆違拆舊231萬平方米,推進曹田溝、S308、界亳河片區建設,新建道路17條,「白改黑」道路21條,同步推動管線入地,開工安置區2個。以綠化提升助力創建,改造建設廣場、公園、遊園11個,基本完成森林公園、曹田溝等大型園林景觀建設。以精品工程提升創建,獲「黃山杯」1個,實現省級優質工程零突破。獲評阜陽市質量標準化示範工程7個、安全質量標準化示範工地5個。以「六個全市域」工程為骨架,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啟動編制空間規劃、總體城市設計。以沙潁河景觀示範段建設帶動全市域水系治理,新建小水閘10座,擴挖塘壩75處,清淤河溝92條。以S328、S237啟動全市域快速通道建設,在建國省幹線4條,總里程83.2公里。以「八個萬畝」工程推進全市域森林園林建設,新增造林、綠地2.15萬畝。以公園遊園為起點打造全市域綠道慢行系統,建設慢行綠道10.4公里。以土地復墾推動全市域村莊整治,完成土地整治3000畝。以美麗鄉村整市推進PPP項目啟動全市域美麗鄉村建設,建成15個中心村、7個集鎮建成區,全面完成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年度任務。以鄉風文明推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四會一約」做法被《人民日報》報道。承辦阜陽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動員大會。啟動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治理「三大革命」,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獲批省鄉風文明培樹專項資金直補市(縣),獲評省文明村鎮3個、省文明社區3個、省文明單位6家,王集鎮李彬莊村獲評全國文明村。

民生事業

2017年,投入資金3.5億元,推動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有效開展,實施扶貧項目138個,完善扶貧政策19項,組織幫扶幹部7781人投入扶貧一線,實施「百企幫百村」助力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顯著。開展「進村入戶抓末端」「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進訪惠聚」等活動,夯實幹部作風,密切幹群關係。健全脫貧攻堅工作議事機制,督查、調度、問責不斷強化,基礎工作明顯改善。順利通過省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民生支出45億元,占財政支出的90%。新增就業11793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增公共租賃住房1598套,棚戶區改造1436套,農村危房改造4395戶。解決2.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實現農村自來水「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實行「三保合一」,城鄉居民參保率達98%。發放各類社會福利資金1478萬元、救助資金1.46億元。持續推進「五保老人幸福家園」活動,公辦養老院管理水平皖北領先。

教育科技

2018年年末全市共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 所,專任教師128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6786人。全市共有普通中學42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285人,在校生31348人。小學109所,小學專任教師2446人,小學在校生5802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2018年財政用於科學技術支出11689萬元,比上年增長28.4%。2018年全市專利申請量2604件,同比增長5.25%,專利授權量901件,同比增長74.27%。年末高新技術產業企業7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55.8萬元,增長30.5%。

文衛體育

2018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1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電視台1個,廣播電台1個。年末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個。

2018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10個(含診所、衛生室),其中醫院7所、衛生院19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所,婦幼保健院1所,衛生監督1所。醫院、衛生院病床床位數3288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27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26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防疫人員20人。鄉村衛生室149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91人。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為69.83萬人。

2018年在各級各類體育比賽中,全市體育選手參加合肥國際馬拉松比賽獲得1枚金牌,參加全國U18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獲得1枚金牌,參加全國學生運動會獲得1枚銀牌,參加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獲得5個第一,參加省十四運獲得11金1銀。安徽省青少年運動員註冊100名。新增1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達73543980元。[8]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0 元,比上年增長10.1%;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12 元,比上年增長9.0%。

社會保障

2018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7308人,失業保險人數32731人,農村養老保險人數410350人,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33065人。

2018年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26家,擁有床位1445張,擁有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794處。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07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057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3853人。

環境資源

2018年末全市林木綠化率24.76%,擁有城市污水處理廠2座,垃圾處理站42個。

安全生產

2018年共發生各類事故2560起,死亡14人。其中交通事故2344起,死亡14人;火災事故216起,死亡0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人。

平安建設

2017年,深入開展「七五」普法活動。健全市鄉村矛盾糾紛多元化排查化解機制。排查矛盾糾紛4560件,成功調解4390件。落實接訪、約訪和帶案下訪制度,化解信訪積案186件。開展「鑄安」行動,排查整改隱患4017處。紮實推進「2017平安使命」系列行動,營造良好社會治安環境。省級雙擁模範城創建通過驗收。

前景規劃

未來界首市將堅定不移地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品質慢城、樂居界首」「雙創高地、產業新城」定位,以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為抓手,以新一輪「四城同創」為目標,大力弘揚「創」精神、傳承「闖」文化,用好「界」資源,做好「首」文化,着力打響循環經濟全國品牌、工業經濟全省品牌、城市建設阜陽品牌,深入推進「六個全市域」工程,加速全市域路相通、水相連、林成網、慢道成景、鄉村美麗、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構建城鄉一體骨架體系,着力打造「中原水鄉、生態福地」,為實現「皖北居先進,全省進一流,重振界首雄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6]

交通運輸

2018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3129萬元,比上年增長8.8%。

2018年完成客運量40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2%;旅客周轉量30105萬人公里,下降9.1%;貨運量3323萬噸,比上年增長15.2%;貨物周轉量843420萬噸公里,增長16.9%。[8]

風景名勝

大黃廟

據現存中殿大樑上文字記載,最後一次重修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閏四月初二日。參加此次重修的總會首李符時,主持僧源緒。現僅存中殿三間,娃娃殿三間,建於台基之上,柱礎粗大,柱上加梁枋、斗拱,廟頂覆蓋五色琉璃瓦,金碧輝煌,光彩奪目。1985年10月23日,經界首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琉璃寺

琉璃寺位於界首市田營鎮李能村,始建於隋,興於唐朝,現存為在原址重新修建。琉璃寺前身叫留龍寺,留龍寺前身叫五福寺,據傳說,李世民就生在五福寺。隋唐時期,琉璃寺占地面積3000畝,大小寺廟30多座,僧人千人之多。琉璃寺主敬藥師如來佛,當時廟寺香火裊裊,煙雲映日,靈氣十足,是隋唐時期中國的大型寺廟之一。藥師如來佛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發紫色琉璃光,故稱東方琉璃世界。他與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共為佛教三世佛,又稱佛教三尊。

七七抗戰紀念碑

七七抗戰紀念碑位於界首市沙潁河北岸裕民橋引橋東側,並在主碑四周修建紀念廣場,種植青松翠柏,昭示抗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七七抗戰紀念碑」碑名為張愛萍上將親題。

兩灣濕地公園

兩灣國家濕地公園位於界首市代橋鎮境內,生態優良,人文厚重。這裡曾是南宋名將劉琦抗擊金兀朮的主戰場,也是劉鄧大軍揮軍南下、縱橫中原的安營之地,有眾多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流傳。每逢春夏之交,濕地兩岸白鷺翩飛,蘆葦青青,水天一色,漁舟唱晚,是都市人遠離塵囂的養心佳處。

翰墨文化園

翰墨文化園位處皖、豫邊界,占地7.85公頃,總投資1.6億元,為界首市的重點旅遊項目。該園區是一個集文化、旅遊、高科技農業、商貿於一體的綜合生態文化產業園。共建設1.6萬平米的文化壇(萬佛壇)、2000平米的農村傳統文化展館、翰墨文化展廳、文化活動廣場、少兒遊樂場、老年娛樂活動中心、青少年愛國教育活動基地、綠色餐廳等項目。

萬畝森林公園

萬畝森林公園總占地面積325.85萬平方米,將打造入口服務區、特色植物觀賞區、城市田園休閒區、濕地生態區、鄉土植物觀賞區、休閒養生區等六大景觀區。以景觀花海、生態濕地和精品苗木園等創造出自然野趣的生態環境,營造一個特色植物觀光的生態休閒森林公園。

潁南植物園

國家3A級景區潁南植物園,位於界首市潁南街道,占地約32.8公頃。植物園設計以展示植物風采為特色,從植物配置、空間塑造、遊憩活動、水環境等多個方面綜合規劃,滿足各類人群的遊憩、休閒、娛樂、健身等需求。園內共布置四大功能區,即山林體驗區、漫步休閒區、運動遊戲區和水上娛樂區,是一個以植物景觀為特色的綜合性休閒公園。

蓮蒲湖濕地公園

蓮蒲湖省級濕地公園,位於南洛高速公路北側,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人文厚重。濕地率為65.91%,花卉品種達400多種,園內白鷺齊飛,自然風光賞心悅目,是一個集旅遊、休閒、觀光、採摘、住宿、農家樂為一體的理想去處。

油坊街木樓

油坊街木樓,位於市區西城街道信義社區油坊街北首,是在2007年界首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一處保存完整的優秀傳統民居建築。結構嚴謹,樓內有木欄小廊、木樓梯、木格門窗,一人合抱的杉木大樑上雕刻有捲雲、花卉等紋飾,整體與民國時期蘇滬地區的民居風格較為一致。[7]

榮譽記錄

2021年5月,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通報2020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結果,界首作為2020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單位予以通報表揚。[9]6月,界首市入選「2021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百佳縣市」,排第79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