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泉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泉縣政區圖

臨泉縣位於中國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陽市西北部下轄的一個縣。

臨泉縣,隸屬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地處華東、中原之間,地處黃淮海平原的腹地,自古以來被稱為是「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現在的臨泉縣還是各類商品貨物、中西部資源和東部工業品東進西出的橋頭堡,是南來北往的結合部。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臨泉縣常住人口154.3萬人,為全國人口最多的縣。

位於安徽省西北邊界,與皖豫兩省9個縣市區接壤,總面積1839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5個街道、1個省級經開區、1個省級產業園。

2019年1月,臨泉縣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歷史沿革

臨泉,古稱沈地,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平輿縣;東漢永建元年(126年)置阜陽侯國;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年始置沈丘縣;明朝初入潁州。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潁州升為府,設阜陽縣,即為阜陽西鄉之地,在驛口橋(今老集)設府同知,在沈丘集(今縣城)設巡檢司。

1934年9月,析阜陽縣西鄉北起潁河,南至洪河,縱以茶棚大路、龍王堂、栗頭店、五坑集、歐廟集、會龍集、九龍溝以西設立新縣,因縣城濱臨泉河,故名臨泉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改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解放初,民國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分置臨泉、泉南、泉陽3縣和臨泉市,統歸豫皖蘇區第四地委所轄。

1949年3月,合併臨泉、泉南、泉陽縣和臨泉市仍為臨泉縣(包括今界首縣潁河南和阜南縣方集區)[1],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阜陽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阜陽專區。

1971年屬安徽省阜陽地區。

位置境域

臨泉縣地處安徽省的西北邊陲。地理坐標北緯32°34′~33°10′,東經114°52′~115°31′。南與河南省淮濱、新蔡縣毗鄰,北與界首市及河南省沈丘縣相連,西與河南平輿縣、項城市交界,東與阜陽市區及阜南縣接壤。南北長68千米,東西寬62千米。全縣總面積18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臨泉縣位於淮北沖積平原西南部,海拔高度31~40米,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其地貌成因形態類型有河間平地和河漫灘兩類。河間平地:是臨泉縣主要的地貌單元,分布於廣大的河間地區。地形平坦、開闊,由第四紀上更新世河流堆積的青黃雜色亞粘土組成;河漫灘:分布於洪河、泉河兩側,低於河間平地2~5米,寬約1公里,地面平坦,微向河床傾斜。由第四紀全新世黃泛堆積的綜紅色亞粘土、亞砂土及棕黃-淺黃色亞砂土、粉砂組成。

氣候條件

臨泉縣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熱而雨水充,秋爽天氣晴朗。年平均氣溫15.3℃左右。

水文特徵

臨泉縣河流密布,交通便利。南臨洪河,北依泉河,中有谷河潤河延河流鞍河自然河道穿境東流,又有臨艾河、界南河人工河道橫貫南北。臨泉縣河流屬淮河水系,境內分4個小水系。

泉河水系

泉河(古稱「小汝水」,又稱「潁河」)發源於河南省,全長236公里,流域面積5222平方公里。境內長54、7公里,流域面積966平方公里。

谷河水系

谷河,源於姜寨集南小朱莊。東南過田橋口入河南省新蔡縣,過土橋到王老莊又入縣境,過焦橋閘到冢子灣,北納雙港溝,南流經謝新橋、謝老橋(雙貞石橋),再東南經興隆橋、魏堰橋,東流經高堰橋到趙橋入阜南縣境,經公立橋、苗寺到中村崗匯入蒙河。全長112公里,總流域面積846平方公里。境內長47、5公里,流域面積397平方公里。經1964年治理為三年一遇標準。

潤河水系

潤河,源於常灣鄉楊土屯,東南流經王老莊、樊窪、曹橋、老集、土陂集到大劉莊東南,東流入阜南縣境,經二郎廟橋、田集,東南到潁上縣潤河集入淮河。全長174公里,總流域面積1293、8平方公里。境內長34公里,流域面積330平方公里。1958年從老集以下到與阜南縣接界處,已經截彎取直,開挖為界南河,東南流經阜南縣入谷河。老集以上尚有18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五指溝、腰酒溝、李集溝、崔寨溝、邢港。

洪河水系

洪河,發源於河南省方城縣東部小史店。北流經葉縣的莫莊折轉東流經舞陽三里店入西平縣,經呂店東南流過楊莊,東北流經西平縣城北過京廣鐵路,經老王坡過五溝營北,穿郾城縣城東南角,折向東南入上蔡縣,經塔橋南流入平輿縣,經後劉東流至廟灣折向南流經楊埠入新蔡縣,過常灣東南流經新蔡縣城東北,再東南經頓崗至馬灣沿本縣邊境,曲折南流,過黑龍潭轉向東流,經石板橋、回龍灣,過魏台子出境入阜南縣,至葛寨南入淮河。總流域面積12380平方公里。境內長10、69公里,流域面積162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截止2014年末,臨泉縣土地總面積183877.30公頃,其中:農用地143775.1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8.19%;建設用地37197.1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23%;其他土地2904.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8%。


截至2015年,臨泉縣境內已探明有多種地方礦藏,包括金屬礦產資源和非金屬礦產。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是鐵礦,已發現具成礦條件的鐵礦床2處,埋藏深度1511-1556米,分別在油店橋和陶老,目前二者均處在調查評價階段。非金屬礦產主要是用粘土礦,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粘土資源儲量2191.86萬噸。另外,現已探明,臨泉富含地熱資源、地下水資源,地下水富含多種對人類有利的礦物質。


截至2015年,臨泉縣境農作物有近百種,林木60餘種,藥用植物80餘種,花卉近80種,還有其他野生植物近40種。

截至2015年,臨泉縣有鴕鳥紅腹錦雞金剛鸚鵡孔雀白孔雀矮馬香豬山羊長耳兔等。

行政區劃

轄21個鎮,10個鄉,1個園區。

城關鎮、楊橋鎮、鮦城鎮、譚棚鎮、老集鎮、滑集鎮、呂寨鎮、單橋鎮、長官鎮、宋集鎮、張新鎮、艾亭鎮、陳集鎮、韋寨鎮、迎仙鎮、瓦店鎮、姜寨鎮、廟岔鎮、黃嶺鎮、白廟鎮、關廟鎮、牛莊鄉、高塘鄉、范興集鄉、土陂鄉、謝集鄉、楊小街鄉、陶老鄉、田橋鄉、張營鄉、龐營鄉和臨泉工業園區。

交通運輸

區位交通

臨泉縣地處華東、中原之間,黃淮海平原腹地,自古以來被稱為「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成為各類商品貨物、中西部資源和東部工業品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來北往的結合部。

東距新興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京九鐵路上的最大編組站阜陽僅30公里,有一級公路相連,從阜陽搭乘大京九電氣化快車,8個小時可北抵北京,12個小時可南達香港。阜陽民航機場可起落波音737、麥道82飛機,首批已開通北京、上海西安廣州深圳武漢合肥黃山等航線。公路交通四通八達,106國道和4條省道穿境南而過,阜新高速縱貫東西。境內河道縱橫交織,經泉河水運網可直接進入淮河長江

2018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全年公路貨物運輸總量2989萬噸,比上年增加279萬噸;旅客運輸總量903萬人次,減少181萬人次。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75.9億噸公里,增加9.9億噸公里;旅客運輸周轉量6.7億人公里,減少1億人公里。

2018年全縣公路里程3036公里,增長13.7%。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2.2萬輛,比上年增長7.0%。公交車由上年末的11路增長到32路(包含鄉鎮公交車路數),年末實有公共營運汽車360輛,出租車536輛。

鐵路

鄭阜高鐵,在臨泉縣設臨泉站。2016年上半年,鄭州至阜陽高鐵初步設計方案,正式通過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河南安徽兩省政府的批覆。鄭阜高鐵阜陽段全長64公里,經界首臨泉潁州3個縣市區,設界首南、臨泉、阜陽西3個車站,其中界首南、臨泉兩個車站為新建車站。臨泉站位於臨泉縣城東、楊橋鎮西,距臨泉縣城區10公里左右。

高速公路

阜新高速公路,路線東起阜陽四十鋪互通立交,接合淮阜高速公路阜陽南互通立交,全線經過阜陽市潁州區、阜南縣、臨泉縣境內,西至臨泉縣廖莊,接河南新蔡至化莊高速公路,是合淮阜高速公路向河南省方向的延續,對加強豫皖兩省和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經濟聯繫,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有着重要意義。

這條公路橫穿全國人口第一大縣臨泉境內25.52公里,途經臨泉縣土陂、老集、范興集、楊小街、宋集鎮、陳集鎮等六個鄉鎮,在該段分別設一個進出口(臨泉南)和一個服務區(廖莊),結束臨泉縣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河南濮陽至湖北陽新高速

2011年9月,山東安徽湖北河南四省交通運輸廳簽定了同步規劃河南濮陽至湖北陽新高速公路協議書,共同促進項目儘早實施。安徽省縱五高速公路即河南濮陽至湖北陽新高速公路安徽省增內路段,路線途經安徽臨泉、阜南、金寨等地,全長約110公里。

數據

截至2017年底,臨泉縣公路里程2671公里,增長7.4%。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0.4萬輛,比2016年增長1.96%。公交車由2016年末的8路增長到11路,年末實有公共營運汽車549輛,出租車536輛。

歷史人物

季載 西周初期人,周文王第十個兒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在今臨泉縣古城子建立了沈子國,子孫以地為氏。由於他辦事認真,善動腦筋處理各種難事,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政績,使周朝的農業水利也贏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姜子牙 呂氏,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稱太公望,西周開國的功臣。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兼軍事家。姜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國時,順應民俗,革除陋習,大力發展工商漁鹽事業,人民都歸順到齊國,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他著有兵書《六韜[2]
沈郢 東周是時人,是聃季載的後代。他高潔的品格很受後世之人敬佩。
養由基 春秋楚;(今屬地該縣楊橋)人,有「神箭手」之稱。「百步穿楊」說的就是他的故事。
畢卓 字茂世,晉朝鮦陽(今鮦城)人,少年時豁達豪放,很有才華。當上了行止秉正、統帥有方的溫嶠將軍的平南長史,協助溫嶠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死去。國畫大師齊白石曾有《畢卓盜酒》畫作,並題:「宰相歸田,囊中無錢。寧可為盜,不肯傷廉。」
韋仲魁 字象時,清朝首光年間迎仙店北仁和寨人。武解元,26歲時錄為武進士。18歲時進京應方試,隨後從軍,因帶領軍隊在雲貴一帶戰績卓著,極受清廷讚賞,被授為「雲貴協鎮孝督」要職。後因胞弟在家鄉勾結土匪而受到牽連,清廷派人追查,他含冤自殺。當地百姓在昆明城西山腳下為他建廟碑,作為紀念。
連登榜 清咸豐年間鮦城鎮東南連莊人。他原為教書先生,為人耿直,富有民族氣節。鴉片戰爭後,領導當地農民組成起義軍,與清廷官吏鬥爭。
張蘊華 該縣長官鎮人。他自幼天資聰敏,勤學好問,性格剛強,體貼窮人,富有正義感。他1917年縣高小畢業後,考入阜陽省立第六中學。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參與組織五四運動,聲討軍閥摧殘教育、屠殺受國學生罪行等活動。
呂霞光 該縣呂寨旅居法國的著名畫家、古董鑑賞家、收藏家。
李文漢 該縣長官鐵佛人。他畢業於上海美專。20歲即獲蔡孑民畫獎金。1965年至1968年;連續四年榮獲「中日書法交流展」的特別獎。李文漢曾多次返回故鄉,來往于海峽兩岸,促進文化事業交流,促進台灣的早日回歸。

歷史文化

老丘堆遺址

位於臨泉縣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名沈子墓,長50餘米,寬20餘米,高10餘米。相傳聃(丹)季載受封於沈,身後掩埋於此。但據考古學家認定,這裡是新石器時代的文明遺址,由於此處遍地是陶製器皿碎片和殘斷的石器,出產東西。出土有石斧石錛石箭頭石刀、陶方鼎、陶紡輪等[3],還有骨刀、骨針、骨箭頭、骨魚叉等。老丘堆本來很大,因處於流鞍河岸邊,長時間遭到暴雨沖刷和農人深翻墾植,相當小了。這裡地勢較高,地上枯燥,前有大平原,後臨流鞍河,是原始社會的一個村子。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維護單元。

費子街遺址

費子街遺址位於臨泉縣在涎河匯入泉河西岸的楊橋集費子街村。凌駕河床3米,長300米,寬150米,四周環水,中心有河道衝擊構成的一條大溝。在這裡採集有石錛、陶網墜、陶紡輪等古代文物。屬大汶口文明晚期、龍山文明早期的遺址。

崗上遺址

位於臨泉縣黃嶺集東北1千米處的崗上村頭。長800米,寬200米,高3米。南部和西部是斷層,斷層處表露出有燒土層和遺址層。出土有蚌鐮、骨鏃、骨針、骨鏢、石鏃、石斧、陶紡輪、陶罐、獐牙、鹿角等很多遺物,屬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在上述三處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然則沒有發現青銅器,標明那時社會尚處于氏族公社會期間,還沒有進入奴隸制社會。人類曾經過着久居的生涯。打魚用的網墜、佃獵用的箭頭,則標明漁獵東西的提高和生產力的進步,這隻要在氏族社會的晚期才幹呈現,闡明母系氏族公社會已過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社會的分工大致是:農業出產、漁獵為男人所擔任;制陶、豢養牲畜、紡織縫紉是女子的工作;大哥的人擔任指點、教授經歷,並做些簡便事務;孩子們從事輔佐性勞動。全體氏族成員人人都要勞動,產物明顯把握在父系家長手中,但仍為氏族成員所共享,還沒有發生盤剝和私有制。

沈子國古城

位於臨泉縣西500米處的古城址。這裡北依泉河,南臨流鞍,地墊很高,瓦礫遍地,地下文物埋藏豐厚,城郭規劃雄偉,輪澄清晰,確有一派古城堡的氣候。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聃季載被封於沈地,在此樹立了沈子國,這以後,聃季載的子孫們在此繁衍生息。

鮦陽古郡

位於臨泉縣鮦城鎮北郊,因面對鮦水之陽而得名。這裡地墊很高,陶片瓦礫俯拾皆是,城池規劃明晰。在此出土有很多的古代文物,如陶壺陶鼎銅鏡石馨及戰國時楚國的黃金錢幣郢爰(yǐngyuán)等。鮦陽早在兩漢、魏、晉時就曾兩次設郡。一次在南朝封宋永初元年(420年)元月,劉裕廢東晉稱帝,改國號宋,將新蔡郡設在鮦陽。30年後,又將郡移至汝南。另一次在南朝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廢宋,改號齊,將新蔡郡改為北新蔡郡,仍設在鮦陽。

畢卓墓

位於臨泉縣鮦城鎮1千米處,高4米,周長80餘米,雄偉威嚴。墓內分為正室、後室、西室、東室。全為青磚構造,墓磚上刻有鳥斑紋。畢卓為晉朝鮦陽人,曾任吏部郎。因嗜酒如命,醉盜領家釀酒而傳笑古今。1958年,本地群眾掘墓取磚,曾挖出很多五銖銅錢和一隻酒壺,及一「吉人夫人」的磚刻。

長官清真寺

位於臨泉縣長官集南首。建於明代萬曆(1573年)間,已有420餘年歷史,那時作為長官店回民禮拜場合。大門樓吊掛一橫匾,上書「古清真寺」;二門樓橫匾「率由理門」;北課堂匾額「主敬存誠」;大殿明柱上有春聯:「仔細主無影形憑萬物作證;參造化非高遠獨一理在心」。1983年縣當局撥專款又重建大殿6間,南課堂6間,北課堂5間及大門樓和二門樓,使清真寺相貌面目一新。

千年銀杏樹

位於臨泉縣城西事跡子處。銀杏樹、古城址、老丘堆並稱為臨泉三大事跡。樹高30餘米,胸圍8米。九棱十八丫、本十二枝杈,已有兩千多年的樹齡,至今仍枝葉茂盛,挺拔蒼勁,銀果纍纍。凸起地上的根部,天然構成的各類造型,如雄獅巨龍,如躍虎奔馬,千姿百態,聽憑想象。箇中,在一根木上可見一明晰的馬蹄印,鄰近根木上又有一個足跡。傳說,為明末農人起義師領袖李闖王攻擊北京時,在此倚樹稍息留下的。據林業任務者考據,離城市這麼近,又這麼大,這麼古的銀杏樹,為全國第一。此樹已列為省重點文物維護樹木[4]

老枸桔樹

位於臨泉縣鮦城鎮古鮦陽城遺址處。相傳為元朝末年上將察罕鐵木爾在鮦陽城建花圃時所植,至今已有660餘年的歷史。其樹固然不大,但經年已久。高3米多,上部骨幹老死之後再抽新干,新干身後又發新干,五代樹幹殘枝記憶猶新,可見其陳舊之甚。而今所發新枝,仍綠葉茵茵,並後果數枚。每年都有很多慕名者來此欣賞一番。

育才閣

位於臨泉縣長官集中間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張蘊華於1929年任長官小黌舍長時所建。那時,他組織有學生會、窮漢會、夜校等,提出「扒寺院,打神像,興私塾」的標語,率領學生、教員和窮漢先後扒失落7座寺院,建成育才閣後,他在大門上寫一別春聯:「豎起兩根硬骨頭;誓與土劣拚死命」。在二門上寫一副春聯:「有什麼思維說什麼話;做一番事業盡一番心」。育才閣有上、中、下三層,共16間。第一、二層為教室,第三層僅一間,仿意大利式修建。從全體看,既美觀而又嚴整,既儉樸而又調和。

魏野疇烈士陵寢

位於臨泉縣老集東首界南河東岸。魏野疇原為中共皖北特委書記,1928年4月9日依據中心「八·七」會議精力,組織和發起了有名的阜陽「四·九」起義。但因為預備任務不成熟,起義歸於掉敗。魏野疇率部撤離阜陽,星夜兼程向西南轉移,路過老集時被仇敵殺戮於界雕南河畔。1988年,縣當局闢地在魏野疇牲處建造陵寢。陵寢分兩局部,前面為陵寢景色區,遍植松柏、花圊。後面為烈士墳場,墓前立有墓碑。陵寢大門兩帝旁有「四·九舉義旗名垂千古;皖北灑碧血光照後人」的春聯。

劉鄧大軍匯合留念碑

位於臨泉縣在韋寨中黌舍園內。1947年8月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出,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計謀防護轉為計謀抨擊的序幕。在大別出施行計謀再睜開時期,劉伯承司令員帶領的後方批示所於12月轉出大別山,來蒞臨泉的韓老家。1948年2月24日,鄧小平政委帶領的前方批示所自負別出轉出,來到韋寨,與劉伯承帶領的後方批示地點辨別75天後成功匯合。1991年縣當局撥款在此立碑留念。

肘閣抬閣

「肘閣」、「抬閣」,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肘閣源於馱閣,抬閣源於肘閣,明朝中期臨泉楊橋、長官就有肘閣、抬閣團隊演出,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臨泉的肘閣、抬閣演出的節目較多,技巧與難度並重,流傳保留的肘閣節目有:《劉全進瓜》、《孫悟空盜桃》、《天女散花》、《秦香連》、《困同台》、《吳鳳嶺 》、《戲牡丹》。抬歌節目有:《回荊州》、《 游西湖 》、《怒打鎮關西》、《哪叱鬧海》、《二喬比美》等。

建國後,臨泉的肘閣、抬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活動區域從本鄉鎮及附近地方,輻射到周邊縣境,阜陽市、阜南縣、界首市及河南省新蔡縣、淮濱、平輿、商丘等地。演出團隊從2個增加到 8 個,演員由100人增加到近1000人。

風景名勝

鷺鳥洲省級濕地公園,「鷺鳥洲」濕地公園獲批省級濕地公園(試點),是臨泉縣「4321」重點林業工程,占地面積215300平方米,水體面積63733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萬元。公園內的觀鳥塔、木棧橋、親水平台、觀景道路、迷你果園、花語迴廊、濕地野營地、農耕體驗園等景點已修建完成,是親水、親鳥、不擾鳥的自然景觀。

地方特產

牛莊穿心蓮

穿心蓮莖方節顯,綠色枝葉均對生,質脆易啐味極苦,全棵入藥,清熱解毒,消除腸道疾病,可以制穿心蓮片劑,也可以提取穿心蓮內脂制針劑,穿心蓮杆子也可以加入各種飼料中,預防腸道等疾病[5]

韋寨「三粉」

「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條」,韋寨地區加工三粉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韋寨因盛產粉條而被譽為「三粉之都」。其年產量最高時可達數千噸。

韋寨地區一產的粉絲是純紅芋粉,因色澤白亮,柔韌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熱銷全國各地。

城市排名

2018年12月,臨泉縣入選「2018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排第35名。

視頻

臨泉縣 相關視頻

《臨泉航拍》
臨泉搞笑方言視頻
臨泉新聞臨泉新聞
臨泉舞之戀2017年匯報演出開場舞《盛世歡歌》

參考文獻

  1. 徐公子講故事 臨泉歷史 手機搜狐網
  2. 《六韜》,詩詞名句網
  3.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老丘堆 光明網 2017-1-10
  4. 安徽省臨泉縣千年銀杏樹 中國銀杏網
  5. 穿心蓮,在線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