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檔案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番禺區檔案館近日,廣州市番禺區檔案館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達成協議,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的與番禺有關的部分明清檔案進行複製保存。此舉有效填補了區檔案館館藏空白。
此次複製進館的檔案包括明崇禎七年(1634)兵部尚書張鳳翼為嚴防粵東番禺一帶裏海商人接濟洋寇事題行稿、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廣東巡撫楊宗仁為番禺縣賦繁人雜難以管理事奏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道光帝令番禺等縣村社練勇三萬餘名痛剿英敵事諭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番禺籍進士梁鼎芬履歷、清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第二批退還庚款留美學生名錄等珍貴資料,其中「番禺府輿圖」「小金榜」等歷史檔案[1]特別珍貴,對研究番禺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館藏資源
番禺區檔案館館藏全宗單位近百個,其中紙質檔案14.56萬卷、實物檔案2152件(幅)。但明清時期特別是清朝番禺的歷史檔案資料還存在空白。區檔案館幾任館長四處奔走,積極收集相關檔案資料,效果卻不甚理想。前幾年,國家檔案局與基層檔案館開展共建活動,國家檔案局主要負責同志了解到區檔案館的這一困難後,積極推動問題解決。2018年6月,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主辦、番禺區檔案局和區教育局承辦的「清宮檔案珍品展」正式開展,展期一年。展覽包括皇帝專用文書、臣工題奏文書、衙署往來文書、專門文書舉要、明清輿圖照片等。展覽還特別展出了反映番禺區歷史的清宮檔案20件。此次展覽也拉開了番禺檔案「回家」的序幕。一位在番禺工作長達20年的外地人參觀後感慨道:「聽說番禺歷史悠久,見到這些歷史檔案,才知道果然名不虛傳,確實是嶺南文化重鎮啊。」下一步,區檔案館將繼續收集番禺歷史檔案資料,進一步增進番禺人民自豪感。??
相關資訊
番禺區領導譚斌文曦調研番禺區國家檔案館
3月17日上午,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譚斌,副區長文曦到區國家檔案館調研。區委辦、區檔案局、區政府辦有關人員,區國家檔案館全體在編幹部參加活動。
當天上午,譚斌、文曦一行在檔案館一樓查閱室聽取專業技術同志介紹檔案查閱室及機房情況,並實地參觀民國檔案庫和實物檔案庫。座談會上,區國家檔案館館長余永良介紹了區國家檔案館、黨史研究和地方志工作情況和檔案保管利用工作情況,區檔案局局長鄧慧珍介紹了番禺區檔案工作情況。
調研組充分肯定了近幾年番禺區檔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並指出,檔案是老祖宗留給後輩的寶貴財富,後人要好好保存、珍惜和利用。就存在的問題,譚斌指出,要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突出工作重點;迎難而上,形成合力;創造精品,長效服務;做到安全第一,強化管理。文曦指出,要進一步做好檔案館(局)的技術工作,確保管理規範、安全和高效;向數字化轉型[2],體現更多番禺特色;立足實際,提升管理,把番禺的檔案工作推向新台階。
番禺區國家檔案館於1996年建成,2000年8月投入使用,2019年7月起與區委黨史研究室、區地方志辦合併辦公。館建築面積5700平方米,現有11個檔案庫房共1618平方米。目前館藏檔案24種,其中紙質檔案14.2萬卷、實物2千多件以及聲像檔案一批,包括1958年******頒發給番禺的「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獎狀以及民國重點檔案2191卷。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檔案館[3],2014年通過國家複查。2020年接收文書檔案1538件、主題教育檔案1142件、農村土地確權檔案51097件等。檔案查閱室共為約400人次提供各類別檔案利用近千卷冊,提供複製的檔案證明資料近6000頁。《番禺年鑑》1995年創刊至今每年一鑒。1998年以來共編纂了四部番禺地方志書。
參考文獻
- ↑ 揭秘第一歷史檔案館的變遷史,值得一看的資料集合,搜狐,2020-12-17
- ↑ 什麼是數字化?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搜狐,2021-02-25
- ↑ 重磅發布|國家檔案局發布2019年度全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基本情況摘要,搜狐,20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