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番鴨

番鴨,拉丁學名Cairina moschata,又名香鶉雁,麝香鴨,紅嘴雁,與一般家鴨同屬不同種。番鴨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

番鴨這種四不像般的珍禽,是一種似鵝非鵝,似鴨非鴨的鴨科家禽,體重比鴨大比鵝小,據說有300餘年的飼養歷史,

是國內外少見的名、特、優產品,別的地方是絕對沒有的,只是隨着改革開放,將養殖推向了全國,但養殖主要集中在南方。

1992年湖北省畜牧局陳大章、鄧藹祥、王志強、王秀芝等專家赴陽新考察後,一致認為陽新屯鳥是一個具有獨特

特性的地方品種。1998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時使用「屯鳥」字,讀tun」音。

中文名番鴨

拉丁學名Cairina moschata

別 名陽新屯鳥,瘤頭鴨、洋鴨、騰鴨、西洋鴨、香鶉雁、麝香鴨、髒鴨。

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鳥綱目雁形目科鴨科屬棲鴨屬種疣鼻棲鴨

形態特徵

番鴨體型與家鴨不同,體型前尖後窄,呈長橢圓形,頭大,頸短,嘴甲短而狹,嘴、爪發達;

胸部寬闊豐滿,尾部瘦長,不似家鴨有肥大的臀部。嘴的基部和眼圈周圍有紅色或黑色

的肉瘤,雄者展延較寬。翼羽矯健,長及尾部,尾羽長,向上微微翹起。番鴨羽毛顏色為白色、黑色和

黑白花色三種,少數呈銀灰色。羽色不同,體形外貌亦有一些差別。

白番鴨的羽毛為白色,嘴甲粉紅色,頭部肉瘤鮮紅肥厚,呈鏈狀排列,虹彩淺灰色,

腳橙黃。若頭頂有一攝黑毛的,嘴甲、腳則帶有黑點。

黑番鴨的羽毛為黑色,帶有墨綠色光澤;僅主翼羽或復翼羽中,常有少數的白羽;肉瘤顏色黑里透紅,

且較單薄;嘴角色紅,有黑斑;虹彩淺黃色,腳多黑色。

黑白花番鴨的羽毛黑白不等。常見的有背羽毛為黑色,頸下、翅羽和腹部帶有數量不一的白色羽毛;

還有全身黑色,間有白羽。嘴甲多為紅色帶有黑斑點,腳呈暗黃色。

據不同毛色的61隻公番鴨和200隻母番鴨體重、體尺測定;不同毛色的公番鴨體重無顯著差異,平均為3.04公斤(3.01~3.05公斤);

不同毛色的母番鴨體重差異顯著,以白色者體得最大(平均1.90公斤),黑色者次之(平均1.80公斤),

黑白花的最小(平均1.72公斤),三者平均為1.87公斤。成年公番鴨體得約為母番鴨大一倍。公母番鴨的體斜長分別

為29.23厘米、24.04厘米;龍骨長為19.07厘米、15.36厘米;胸深為9.81厘米、8.28厘米;胸寬為11.79厘米、9.57厘米。

產地分布

番鴨主產於湖北陽新縣,福州市郊和龍海等地,分布於福清、莆田、晉江、長泰、龍巖、大田、浦城等市縣,

在江浙滬皖部分地區亦有產區。閩北主產區在古田縣一帶,飼養黑色番鴨,公鴨運銷本省閩東、閩北各地,

作生產「半番」之用。它的配種能力強,受精率高,所產「半番」體型大,長膘快。每逢新春繁殖季節,

各地皆到古田選購公番鴨。古田縣湖濱、大橋、鶴塘、杉洋等公社飼養量較大。在大橋公社調查122戶,

共養626隻,每戶平均飼養5.2隻。閩南主產區在福州以南沿海的莆田、晉江、龍溪等三個地區十餘個市、縣,

以及福州地區。龍溪地區和廈門市郊的番鴨為黑白雜花,其餘地方皆為白色多惠安、泉州、南安的

番鴨頂部有一撮黑毛,全身為白色。福州市郊的白番體型較大。

歷史

番鴨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飼養歷史悠久。據1763年編纂的古港《泉州府志》記載:「番鴨狀似鴨而大似鵝,

自抱其蛋而生,種自洋舶來。」又據1729年《福建通志》中「閩產錄異」云:「極大而紅鼻者為番鴨,雌雄配方抱卵,

須留一卵壓巢母鴨方陸續再下,卵儘自咬項下筆為藏以伏之,一月出雛。伏而五日內聞礱磨之聲則卵孚矣。

[半番]小於番鴨,[萊鴨]小於半番,皆不能抱卵,……」另外,在主產區古田、莆田、閩侯等縣的縣誌,也都有記載。

番鴨素被群眾視為補壯身體的珍品。福建番鴨經長期馴化,以及「選早、選大、選快」等留種措施,早已成為適應福建省生態環境的良種肉用鴨。

生長繁殖

孵化 番鴨由於種蛋的蛋殼厚、光滑而堅硬、不易破碎、氣孔封得嚴、相對表面積小。直接影響了氣體交換、水分蒸發、

熱能傳導和啄殼出雛,致使人工孵化率低。四川青神縣養殖技術研究所採用仿生孵禽溫箱有效地提高了番鴨

及西洋鴨種蛋的孵化率和健雛率。實踐證明,用此法比常規孵化法提高出殼率10-15%。現將有關技術簡介於下:

仿主孵禽溫箱的組成 由立式孵化箱和平型出雛箱配套組成。在孵化前期番鴨蛋自溫低,將種鴨蛋於立式箱內孵化,利用立式箱底部和周邊貯存

的熱源均勻供溫的特點,使番鴨蛋各部受溫均勻,孵至17天後,胚蛋自溫逐漸升高,此時應將番鴨蛋由立式箱轉

至平型出雛箱孵化,通過向平型出雛箱減加冷熱水,可準確調節蛋溫在所需範圍內,使其處於仿自然孵化狀態。

種蛋的保存和放置

在環境溫度低於18℃以下保存時間在6天內,孵化率較高;反之孵化率較低。種蛋水平放置,有助於提高番鴨蛋的孵化率。

溫度和濕度的控制

在孵化過程中,要對孵至17-35天的胚蛋噴水。氣溫高時噴冷開水;氣溫低時用35℃-40℃的溫水噴灑。

每天噴一次,將蛋噴至濕透,待晾乾後繼續孵化。

翻蛋的次數

翻蛋可以促進胚胎活動,防止內容物粘連蛋殼,使其受熱均勻。孵化過程中宜每8小時用手工或滾動式翻蛋一次。

生長發育

在同樣飼養管理條件下,公母鴨生長速度相差很大。雛出殼後,飼養至10日齡,從體型、體重的大小即可區分出公與母。

平均體重的絕對增長最大值是在70日齡之後。70日齡後公鴨體重增長大大超過母鴨。160日齡時,公鴨比母鴨約重1.10公斤。

在飼料中含有粗蛋白16~18%、代謝能2400~2600千卡/公斤的營養水平下測定,初生重為47.60克的雛鴨,公、母的

體重1月齡時分別為0.79公斤、0.78公斤,2月齡進分別為1.74公斤、1.51公斤,3月齡時分別為2.59公斤、1.80公斤,

4月齡分別為2.93公斤、1.90公斤,5月齡時分別為3.25公斤、2.10公斤。5月齡之後增重速度逐漸下降。

繁殖性能

平均開產日齡為172.88天,見蛋日齡為153天,開產後第一個產蛋周期最長,連產蛋數為35-40枚。以後每個產蛋

周期連產蛋數可穩定在13~15枚;年產蛋100~110枚,最高個體可達160枚。有抱性。據110個番鴨蛋測定,

平均蛋重71.50克,蛋形橢圓,蛋形指數為1.39,蛋殼為玉白色。

產區群從在每年1~5月份孵化種蛋,按出殼時間先後,將雛鴨分為「頭番」(2~3份出殼的雛苗)、「二番」

(3~4月份的鴨苗)和「尾番」(5~6月份的鴨苗)。群從多選頭、二番發育良好、生長快的鴨子留作種用。

由於它們的生長階段,正是蚯蚓以及魚蝦等不生動物繁殖旺盛時期,動物性飼料豐富,氣候溫和,它們不僅生長快,

而且母鴨當年就能產蛋。頭、二番公鴨在秋季達性成熟,也可及時配種,不作種用的,多在白露時節災食。

但用來繁殖半番鴨的種公鴨,多選尾番鴨。毛番鴨飼養到春節前後性成熟,即可與普通母鴨配種,生產半番鴨。

群從主要是利用母番鴨或母雞的抱性天然孵化種蛋。常採用雞鴨交替孵化,以維持母鴨、母雞體力上的消耗。

孵化率一般在80~85之間,使用人工孵化,孵化率為70%,孵化期35天。

生長發育良好的公雛飼養至4月齡後,即發出「絲絲」叫聲,表示性將成熟,並有追啄母鴨的性行為。

至5~6月齡性成熟,即可配種。在春季,公母比例為1:7~8時,受精率為90~95%配種季節過後,

種公鴨體力衰弱,配種能力差,一般當年即行為淘汰,次年再選留新種公鴨。

肥育性能

關於填肥時間,群從有「三月大,四月肥」的說法。即養至4月齡體重達2.5~3公斤手,開始填肥。飼料多用

米糠和煮熟甘薯各半,用米湯或稀粥調勻,搓成圓條狀的「劑子」。逐只填飼。填飼量由150克逐漸增加至400~450克,

填飼量是否合適,多以在下一次填食前用手摸食道膨大部,無積食為標準。經填飼2~3周,體重達3.5~4公斤,即可宰食。

據福建農學院1983年番鴨肥肝試驗。3月齡番鴨,用玉米粒料填飼2周,平均肝重299.64克,個體肝重最高達337.40克;

填肥3周,平均肝重352.77克,最高491.80克。填肥2周和3周,在肝重增加的同時,體重分別增加1.44公斤

(增重率為51.61%)、1.66公斤(增重率為68.90%),全淨膛屠宰率分別為70.58%、67.41%。公鴨肝重和體得的

增長都高於母鴨。填肥2周和3周,瘦肉(胸、腿肌)占屠體比率公別24.96%、23.66%,而北京鴨分別為16.20%、14.80%。

填肥2周和3周,每產1公斤肥肝耗玉米分別為30.05公斤和32公斤,每增加1公斤活重的玉米消耗量分別為4.80公斤和5.84公斤。

雜交利用

公番鴨與當地母鴨交配和生產半番鴨是產區人民的傳統習慣。古田鴨農技術好,春季種蛋受精率可達80%以上。

半番鴨雜種優勢率達25.41%。在粗放飼養條件下,3月齡體重可達2.05公斤。據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測定,

三元雜交的「番北金」鴨10~60日齡相對生長率為76.10%,

半番鴨為67.88%;「番北金」鴨可比半番鴨提早10~15天上市,節省飼料10%[1]

參考資料

  1. 番鴨,搜狗, 201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