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疊層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疊層石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疊層石(英語:Stromatolite,或稱層疊石,源自希臘文strōmalithos)可定義為「從某一點或有限的表面開始增生,並聚集石化,形成逐漸增大的沉澱物生成構造」。自然界中有許多不同型態的疊層石,包括圓錐狀、層狀、分枝狀、圓頂狀或圓柱狀等。

一般認為疊層石是由一些微生物,尤其是藍綠菌(舊稱藍綠藻)所黏結堆砌而成,不過事實上古代的疊層石只有少數含有微生物化石。關於如何有效辨識生物性與非生物疊層石,是地質學的研究對象之一。地球上有許多形成於前寒武紀的疊層石,其中較早的(如太古元)可能是單細胞藍菌聚落所遺留的化石;較晚的(如顯生元)則可能為真核綠藻的早期型態。而澳洲西部最古老的藍綠菌疊層石為35億年。

現代疊層石主要可見於鹽湖潟湖當中,這些極端地帶較缺乏動物的覓食,例如澳洲西部的鯊魚灣哈美林池|Hamelin Pool。此外位於墨西哥北部沙漠的Cuatro Ciénegas,也有發現一些處於淡水之中的疊層石。

形成

藍菌光合作用,周圍的二氧化碳開始減少,產生了碳酸鈣的沉澱。這些沉澱物被一層細菌的菌落周圍的黏液抓住,這個過程不斷進行,就變成了一層層的菌體和沉澱物的組合,也就是疊層石。

補充

中元古代(20億年前到7億年前)是地史上疊層石最繁盛的時期,其分布廣泛、形態多樣。後生動物出現(7億年前)以後疊層石驟然衰落。古生代寒武紀泥盆紀疊層石數量和分布範圍有限,但仍不難見到。泥盆紀以後疊層石隻是殘存了。現代海相疊層石隻分布在澳大利亞中美洲中東等地的少數地區的特殊環境中。通常疊層石產出於灰岩[1]白雲岩中,有些疊層石發育在燧石磷酸鹽岩(膠磷礦)中,由磁鐵礦赤鐵礦構成的疊層石以及錳疊層石也頗為常見。

形態

基本層

基本層又叫生長層,是構成疊層石體的基本單元。它通常由暗層及亮層兩部分組成,藻類生活狀況及自然條件的周期變化形成疊層石的原生亮暗層理。疊層石的基本層形態有兩種主要類型:①拱形基本層;②錐形基本層。

柱體

柱體形態主要受基本層形態的控製,同時受環境影響。根據柱體自上而下直徑的變化,柱體形態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是圓柱狀或次圓柱狀柱體,柱體直徑自下而上無顯著變化。二是杯狀或莖塊狀柱體,柱體一般較短,基部很窄,向上很快不斷地增寬。

地質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疊層石發現於非洲南部的布拉瓦約白雲岩(Bulawayo Dolomite)中。同位素年齡為28億年左右,是層狀-層柱狀的疊層石。不分叉柱狀疊層石開始出現於25-27億年的地層中,以Conophyton類型為主。分叉的柱狀疊層石繁盛於20億年前到6.8億年前,以後隨著後生動物的繁榮而急劇衰落。中奧陶世以後,多為小型分叉疊層石,一般不形成大塊礁體。

參考文獻

  1. 殼灰岩,教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