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疏肝和胃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疏肝和胃湯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疏肝和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黑龍江中醫藥》。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常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應用本方治療34例,結果顯效(臨床症狀和體徵基本消失,食慾恢復正常;胃鏡檢查:胃粘膜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檢查:萎縮性胃炎改變為淺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消失)11例,好轉21例,總有效率94%。

組成

柴胡10g,瓜蔞仁15g,川連10g,枳殼10g,木香15g,青皮10g,陳皮10g,草豆蔻10g,清半夏15g,檳榔片10g,萊菔子10g,黃芩10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主治

慢性萎縮性胃炎。

運用

臨床常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應用本方治療34例,結果顯效(臨床症狀和體徵基本消失,食慾恢復正常;胃鏡檢查:胃粘膜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檢查:萎縮性胃炎改變為淺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消失)11例,好轉21例,總有效率94%。

附方

名稱疏肝和胃湯

組成:柴胡枳殼瓜萎仁半夏生薑、向芍、藿香海螵蛸瓦楞子黃連吳茱萸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肝氣犯胃證

出處:《疑難雜病臨證效驗方》

功用:疏肝解郁,理氣和氣。用於慢性病毒性肝炎,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嘈雜吐酸,兩脅竄痛,飲食不化者

名稱疏肝和胃湯

組成:蘇梗制香附炒枳殼佛手片、炒白芍、石見穿炙雞金炒陳皮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也可研末為散劑,每包15g,紗布包,紮緊,開水泡燜或煮沸後服湯,每次1包,日3次

主治:肝胃氣滯證。症見胃脘痞脹,脹甚則隱痛,可及兩協,食後尤重,得暖氣則舒,情志不暢易誘發或加重。舌苔薄白,脈咖弦等。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粘膜脫垂裙肝胃氣滯者

出處:《徐景藩方》

功用: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名稱疏肝和胃湯

組成:柴胡、蒲黃、香附、枳殼、連翹、白芍、茯苓、神曲、法夏、陳皮、甘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3次服,15天為1療程

主治:胃脘痛

出處:《肝胃不和型胃脘痛108例臨床觀察》

功用:疏肝利膽,和胃消導

名稱疏肝和胃湯

組成:香附子、薑黃、炙甘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空腹用熱鹽湯沖服3~5克

主治:適用於心情不舒,食欲不振

出處:《余居士選奇方》

功用:疏肝和胃

製法:將上藥加工成細末

名稱疏肝和胃湯

組成:甘松、制香附、煅瓦楞、九香蟲、刺蝟皮、沉香曲、降香片、延胡索、左金丸、甘蔗汁、生薑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主治:胃脘痛(肝氣犯胃型)

出處:《新編經驗方》

功用:調氣止痛[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