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始信峰迴望石筍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登始信峰迴望石筍矼 |
作品名稱:登始信峰迴望石筍矼 創作年代:清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錢謙益 |
登始信峰迴望石筍矼,是清朝初期著名詩人錢謙益所作的一首詩詞。
作者介紹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准北宋之矩矱」。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進士)。
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1]
正文
三十六峰拔地涌,此峰跂之才及踵。臨深為高地使然,附婁翻能瞰高冢。
松枝懸度勢獵獵,略彴孤騫風傱傱。石徑曾無飛鳥度,茅庵尚有殘雪擁。
上視近天心氣肅,下臨無地魂魄悚。平鋪萬狀盡雲練,幻出千嵐似丘壟。
邐迤回望石徇矼,萬峰矗矗攢穹蒼。故知造化善戲劇,遂使鬼物齊開張。
破碎虛空作苑囿,摶捖厚士成圭璋。孤撐扶陷互相詭,妥伏蹙斗不可詳。
益州二筍何微眇,天平萬笏空迴翔。起視大壑限尋丈,卻立萬仞憑堵牆。
高陵巨谷堆眾皺,都邑嶺陸分毫芒。篆雲一點出九子,突煙片縷回池陽。
心駭神移耳目怠,積蘇累塊今安在。中天惝恍游化人,步地蒼茫窮豎亥。
錐鑿將無死渾沌,刻畫何當罪真宰。經營團辭記靈異,忽漫執筆成晦昧。
眼看夕陽信奇絕,安知夜半不遷改。笑殺漚區刻劍人,但認一漚作黃海。[2]
成就
作為詩人,他開創了有清一代詩風。與著名詩人睢陽袁樞(字伯應,袁可立子)多有往來。當時人稱「前後七子而後,詩派即衰微矣,牧齋宗伯起而振之,而詩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從風,一歸於正。其學之淹博、氣之雄厚,誠足以囊括諸家,包羅萬有,其詩清而綺,和而壯,感嘆而不促狹,論事廣肆而不誹排,洵大雅元音,詩人之冠冕也!」(凌鳳翔《初學集序》)
作為史學家,錢謙益早年撰《太祖實錄辨證》五卷,立志私人完成國史,他於弘光元年、順治三年兩次欲修明史,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但人們認為「虞山(錢謙益)尚在,國史猶未死也」,可見對他史學才能的極度推崇。
作為文章家,錢謙益名揚四海,號稱「當代文章伯」,黃梨洲《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後文壇最負盛名之人。
作為收藏家,錢謙益盡得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四家書,更不惜高價廣肆購求古本,構築「絳雲樓」,收藏宋元孤本書於其上,「所積充牣,幾埒內府」。
萬曆38年(公元1610年)中進士。十年後的天啟泰昌元年才「詣闋補官」。但不久就遭到御史陳以瑞的彈劾而被罷官,奉詔削籍南歸。當時他的心情一方面是心灰意懶的悲切:「門外天涯遷客路,橋邊風雪蹇驢情」;一方面是想歸隱田園:「耦耕舊有高人約,帶月相看並菏鋤」。 [3]
評價
錢謙益是個思想和性格都比較複雜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縱誕的習氣,但又時時表現出維護傳統道德的嚴肅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卻而為熱衷於功名而屢次陷入政治漩渦,留下諂事閹黨、降清失節的污名;他其實對忠君觀念並不執着(《陸宣公墓道行》詩有云:「人生忠佞看到頭,至竟延齡在何許?」),卻又在降清後從事反清活動,力圖在傳統道德觀上重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種進退維谷、反覆無常的尷尬狀態,不僅給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澀,而且既為明朝遺民所斥責,又為清朝皇帝所憎厭。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際一些文士人生態度的矛盾。
乾隆帝將錢謙益列為《明史·貳臣傳》之首,並挖苦他「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是孟八郎。」說的雖然有點過,但也可見進退失據的錢謙益不僅為前朝人引以為恥,而且所投靠的清朝人對其氣節,人格也有所不滿。 [4]
參考資料
- ↑ 「錢謙益」詩詞全集(14)首),詩詞名句網
- ↑ 錢謙益的詩文全集《登始信峰迴望石筍矼》,古詩文網
- ↑ 錢謙益,古詩文網
- ↑ 錢謙益,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