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雲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雲區隸屬廣東省廣州市,東鄰增城、蘿崗,西界南海,北接花都從化,南連黃埔天河越秀、荔灣等四區,區域面積795.79平方公里,景點有帽峰山、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等。1956年4月25日,正式成立廣州市郊區;1987年1月,更名為廣州市白雲區。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後,於11月將市轄原33個區調整為28個。其中地處城郊的有三元沙河石牌新洲瀝滘芳村6個區。

1950年6月,將城西幾個區的農村部分合併為西村區,城郊共設7個區。同年7月,市政府成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統管城郊7個區的日常行政事務。

1951年8月,經中央內務部同意,將城郊7個區合併為白雲、西村、新洲、芳村4個區。這是廣州市行政建制中首次出現白雲區的名稱。此時的白雲區轄13個鄉、2個鎮。

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將黃埔港及原屬番禺的長洲上下莊等45個自然村正式劃歸廣州市,成立黃埔區。與此同時,撤銷西村區建制。

1954年6月,撤銷芳村區建制。1954年10月成立中共廣州市郊區委員會,領導市郊白雲、黃埔、新洲3個區的黨委工作。市郊3個區的農業生產則由市政府農林處領導。

1955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改稱廣州市人民委員會(簡稱市人委),並將原市政府農林處改稱郊區辦事處,屬市人委派出機關,對市郊3個區的政府行政工作及農業生產進行督導。

1956年4月25日,市人委決定將白雲、黃埔、新洲3個城郊行政區合併,正式成立廣州市郊區(簡稱郊區),同時撤銷市人委郊區辦事處,成立廣州市郊區人民委員會。

1957年12月28日,廣東省人委同意將番禺縣珠江以北地區劃入廣州市郊區。同時劃入郊區的還有增城縣鎮龍鄉境內的28個自然村。1958年8月,郊區將全區24個鄉、1個鎮、158個農業社合併為蘿崗、東圃、沙河、新洲、鶴洞三元里石井、江村、太和、人和、竹料、鍾落潭等12個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廣東省委決定將佛山地委劃歸廣州市委領導,同時將郊區的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等4個公社併入花縣,一度改稱廣北縣,並成立轄10縣1市(廣北、番順、中山、三南、從化、惠陽、增龍、博羅、東莞、寶安等10個縣及佛山市)的廣州地委。郊區餘下的三元里等8個公社劃為近郊,成立中共廣州市近郊黨委、廣州市近郊人民委員會,並改為縣一級機構。

1959年3月,省撤銷廣州地委建制,市委撤銷近郊黨委和近郊人委,重新恢復原郊區建制。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4個公社又從花縣劃歸郊區。

1959年4月,南海縣鹽步、平洲、里水等3個公社部分地區(現芳村的海北、海中、海南、秀水、龍溪及石井的橫沙等鄉村)也劃入廣州市郊區。

1960年5月,為了適應當時城市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展,廣州市調整市區建制,撤銷郊區,原郊區分設為江村、黃埔、芳村、良田4個相當於區一級的人民公社。同年7月,4個區級人民公社改為3個區(良田公社併入江村區)。經過調整之後,全市有4個中心行政區:東山、海珠、荔灣、越秀;3個市郊行政區:江村、黃埔、芳村。1962年5月11日,市決定將芳村、江村、黃埔3個區合併,再次重新成立廣州市郊區,並組成郊區區委、郊區人委。

「文化大革命」期間,各級黨政機關陷於癱瘓。1967年3月,廣州市郊區實行軍事管制,成立廣州市郊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3月,成立廣州市郊區革命委員會,下設辦事組、政工組、生產組、保衛組以取代原區委、區人委的職能機構。

1973年5月,又一次成立黃埔區,原郊區黃埔公社的長洲等7個大隊及蘿崗公社的南崗等7個大隊劃入黃埔區。至此,廣州市郊區轄15個公社(三元里、石龍、蘿崗、人和、太和、石井、竹料、九佛、鍾落潭、江村、東圃、沙河、鶴洞、新滘、珠江漁業聯社),土地面積1295平方公里,人口114.22萬人。

1980年6月,廣州市郊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廣州市郊區人民政府。1984年2月,廣州市郊區各人民公社改為區,設區公所;各生產大隊改鄉,設鄉政府。郊區共設14個區公所、243個鄉政府,另外有1個漁業聯社。1985年5月,廣州市為了擴大城區,經國務院批准,劃出原郊區部分地域分別成立天河區和芳村區。

1986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廣州市郊區撤銷區公所,改建制為12個鎮;新設置三元里街,連同原有的礦泉街、槎頭街,共3個行政街,另有一個漁業聯社。

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廣州市郊區更名為廣州市白雲區,列入城區建制。中共廣州市郊區委員會改稱中共廣州市白雲區委員會,廣州市郊區人民政府改稱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白雲區轄內有18條行政街,4個中心鎮,即三元里街道、松洲街道、景泰街道、黃石街道、同德街道、棠景街道、新市街道、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街道、均禾街道、嘉禾街道、金沙街道和江高鎮、人和鎮太和鎮、鍾落潭鎮,雲城街道,白雲湖街道,石門街道,新石井街道等18個鎮(街)。設居民委員會245個,村民委員會118個。

《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關於我區部分街道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雲府請〔2013〕18號)收悉。經研究,現批覆如下:

  1. 同意設立雲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新市街道辦事處的蕭崗南社區、蕭崗北社區、蕭崗花園社區、明珠社區、齊富社區、連元橋社區。雲城街道辦事處駐齊富路88號。
  2. 同意設立鶴龍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嘉禾街道辦事處的鶴南社區、鶴邊社區、鶴北社區、時代玫瑰園社區、金碧雅苑社區、樂得社區、二礦社區、員村社區、黃邊社區、尹邊社區、彭上社區、彭西社區。鶴龍街道辦事處駐鶴龍一路583號(原嘉禾街道辦事處駐地)。
  3. 同意設立白雲湖街道辦事處,管轄原石井街道辦事處的夏茅富民社區、夏茅利民社區、兵房社區、大朗社區、大朗貨場社區、環滘社區、大岡社區、唐閣社區、龍湖社區。白雲湖街道辦事處駐夏花一路2至20號。
  4. 同意設立石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原石井街道辦事處的紅星亭崗社區、紅星聯興社區、滘心社區、朝陽社區、鴉崗南社區、鴉崗北社區。石門街道辦事處駐石沙路288號。
  5. 調整後,新市街道辦事處管轄棠涌社區、大埔社區、新街社區、陽光美居社區、松園嶺社區、西街社區、紫荊社區、匯僑南社區、匯僑北社區、匯僑東社區、南航新村社區、小坪社區、松柏苑社區。新市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匯僑新城匯僑中路28號)。
  6. 嘉禾街道辦事處管轄嘉禾社區、望南社區、望北社區、西嶺社區和原均禾街道辦事處的新村社區、科甲社區、長湴社區、雙和社區、太和社區。嘉禾街道辦事處駐鶴龍二路1338至1342號。
  7. 均禾街道辦事處管轄羅南社區、羅崗社區、清湖南社區、清湖北社區、平沙南社區、平沙北社區、富力城花園第一社區、富力城花園第二社區、均禾社區、石馬鴻圖社區、石馬西橋社區、石馬德聖社區。均禾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新石路331至333號)。
  8. 石井街道辦事處管轄石井社區、興隆社區、馬崗社區、新莊社區、潭村社區、凰崗社區、張村社區、慶豐社區、金碧新城社區。石井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石豐路1號)。
  9. 白雲區轄18個街道辦事處和4個鎮。[1]

人口分布

2000年白雲區總人口中,市區人口133.91萬人,占區人口總數的76.57%;鎮區人口35.59萬人,占區人口總數的20.35%;鄉村人口5.39萬人,占區人口總數的3.08%。隨着城市建成區的不斷擴大和中心鎮建設的推進,白雲區的農村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鄉村人口所占比例日益減少。

2010年,全區常住人口為222265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5195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03074人,增長46.27%。年平均增長率為3.88%。全區戶籍人口77萬多人,流動人口約80萬。

2017年末,全區戶籍人口98.9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9.25萬人,女性人口49.67萬人。

地形地貌

白雲區地勢北部與東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大致以廣從斷裂帶和瘦狗嶺斷裂帶為界,廣從斷裂帶以東,瘦狗嶺斷裂帶以北,是白雲山——蘿崗低山丘陵地區,中有山間沖積平原點綴,如南崗河沖積而成的蘿崗洞,金坑河沖積而成的穗豐、興豐兩個小盆地,良田坑沖積而成的白米洞,鳳尾坑沖積而成的九佛洞等。廣從斷裂帶以西,主要是流溪河沖積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北部及東北部以低山為主,谷深,坡陡,基岩是堅硬的、塊狀的變質岩和花崗岩。在低山的邊緣地帶,如新廣從公路東側、舊廣從公路大源以南兩側,分布着一系列丘陵,其基岩是抗風化力較弱的中粗粒花崗岩,故山頂渾圓,山坡平緩。

在丘陵區的南部邊緣,沿瘦狗嶺斷裂帶走向是一片帶狀的台地,區境內西起王聖堂,依次是走馬崗、桂花崗,接天河區境的橫枝崗、瘦狗嶺、下元崗,一直延伸到區境蘿崗的火村、劉村。白雲山西麓,是丘陵與山前平原相接地帶,並分布着一系列北東向的山前窪地和台地,與沖積平原相間,組成流溪河波狀平原。

區境地形有6類:陡坡低山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白雲山一帶及九佛、良田、太和等鎮的東部;緩坡低山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蘿崗一帶;丘陵台地地形,主要分布在蘿崗鎮南部;河谷階地與山前平原台地,主要分布在流溪河竹料段和鍾落潭、龍歸、新市等鎮;河流沖積平原,主要分布在三元里至嘉禾地區;珠江三角洲平原,主要分布在區境西南部,包括石井鎮南部、新市鎮東南部及松洲、同德等街道範圍。

區境主要山峰有:帽峰山,主峰蓮花峰,海拔534.9米,是全區最高峰,1997年市政府批准建市級森林公園。白雲山,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稱天南第一峰。白雲山名勝古蹟眾多,多次被選為「羊城八景」之一,2002年,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首。楊大嶺,位於九佛圩東北,海拔349米。(註:2001年出版的首部《廣州市白雲區志》設「自然地理」篇,詳細記述白雲區的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等,本章僅作簡要記述。)

氣候特點

白雲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環流盛行。冬季處於大陸高壓東南邊緣,多吹來自大陸的偏北風,因有南嶺等山脈作屏障,阻隔北方南下寒潮,又可使冷空氣鋒面停滯,形成陰雨,故冬季不致嚴寒乾燥。夏季主要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多吹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因南嶺山脈及區內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點,可截留大量水蒸氣上升成雨,故夏季不至於酷熱。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霜雪稀少,四季分明,春夏之間多暴雨,夏秋之間多颱風。

區境太陽輻射比較強烈,日照率為40左右,氣溫呈上升趨勢。廣州氣象台在白雲區設置常年觀測點,據廣州氣象台統計,1996年的平均氣溫21.6℃,2000年22.5℃;1996年的日照年平均1565小時、降雨年平均1683毫米;2000年,分別是1609小時和1799毫米。

土地資源

1996—2000年,白雲區的土地總面積1042.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4.03%,在城區老八區中居第一位。豐富的土地資源是白雲區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為廣州市的城市發展、產業布局的調整、基礎設施的建設、房地產的開發等提供了廣闊的地域空間。

5年間,白雲區的耕地面積逐年減少,1995年全區耕地面積18831公頃,自1996~2000年,隨着城市建設的發展,全區耕地面積依次減少為18587公頃、18451公頃、18209公頃、17602公頃和16921公頃;2000年和1995年相比,全區耕地面積減少了10.14%。

森林資源

林地面積也在逐步減少,1995年全區有林地面積2.69萬公頃,根據1999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統計,當年全區林地面積為2.37萬公頃,與1995年相比,減少了11.90%;其中有林面積2.22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93.7%。截至1999年,生態公益林共計1.24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52.5%,商品用材林共計1.12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47.5%。

水資源

水資源也是白雲區的一項自然資源優勢。全區農業、工業、生活用水等合計,開發利用當地水資源50%以上。至2000年,全區蓄水工程128宗,總庫容達7600多萬立方米,分布在區內10個鎮。

交通運輸

白雲區交通發達,為陸路交通運輸樞鈕,是廣州市東部、東北部、北部、西部的進出咽喉。京廣電氣化鐵路、105、106、107國道及G15瀋海高速廣佛段、G4京港澳高速(原京珠高速)、廣清高速、機場高速、環城高速、北二環高速、華南快速幹線等高速公路穿越該區,廣花、興泰、羅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鐵二號線、機場快速幹線也行經區內,使區內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京廣鐵路江高編組站為華南最大的客貨火車編組調配站。新舊白雲國際機場、華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都坐落在區內,這些均使區內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地鐵

白雲區內有廣州地鐵2號線(嘉禾望崗~三元里段)、廣州地鐵3號線(龍歸~京溪南方醫院段)經過,區內有同和站、龍歸站、人和站、京溪南方醫院站、永泰站、白雲大道北站、三元里站、飛翔公園站、白雲公園站、白雲文化廣場站、蕭崗站、江夏站、黃邊站及嘉禾望崗站和廣州地鐵6號線(潯峰崗~沙貝段),經過潯峰崗站、橫沙站及沙貝站,未來還有廣州地鐵8號線(鵝掌坦~白雲湖段)、廣州地鐵11號線(雲台花園~梓元崗段)、廣州地鐵12號線(槎頭~廣園新村段)、廣州地鐵13號線(朝陽~羅沖圍段)、廣州地鐵14號線(新和~崗貝段)經過。

據最新規劃,未來廣州地鐵8號線可能會由白雲湖向北延伸至江高,最終8號線會成為一條L形的放射線。

主幹道

白雲區的主幹道有機場路、廣園路、廣花路、白雲大道、廣從路、廣清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公路、廣州環城高速公路、廣州大道等。

經濟

2017年,白雲區生產總值1782.94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11億元,同比下降4.4%;第二產業增加值327.83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1422億元,增長5.9%。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37.21億元,同比下降4%。農業總產值63.4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種植業產值39.02億元,同比下降3.5%;畜牧業產值10.78億元,下降7.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98億元,增長9.4%;漁業產值3.49億元,下降6.6%;林業產值0.13億元,增長51.8%。

2017年末蔬菜種植面積40212公頃,水果種植面積1676公頃。全年蔬菜產量89.06萬噸,同比增長3.8%;水果產量0.61萬噸,下降9.7%;水產品產量4.27萬噸,增長5.3%;花卉(鮮切花)3197萬枝,下降1.8%。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區工業增加值289.45億元,同比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84.68億元,總量在廣州市各區中排第七位,同比增長7.3%,增速較上年加快3個百分點,增速在廣州市各區中排第六位,較去年上升了兩個位次。

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7.42億元,同比增長10.4%;利潤總額37.91億元,增長25.4%。

2017年,全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9.22億元,同比下降3%。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4.05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建築工程產值增長較快,完成產值31.37億元,同比增長19%。

第三產業

財稅金融

2017年,全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02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9.3%(同比增長1.1%)。其中,稅收收入39.43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9.8%;非稅收入16.59億元,增長8.2%。

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7.25億元,同比增長29.9%。八大類支出合計113.11億元,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4%,同比增長30.3%。其中,用於教育事業支出30.68億元,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4%,同比增長15.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3.18億元,占全區比重為16.9%,增長73.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75億元,占全區比重為10.7%,增長5.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4.07億元,占全區比重為10.3%,增長68%。

2017全年實現稅收總額217.45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國稅136.33億元,同比增長23.7%;地稅81.12億元,下降2.1%。

2017年,全區金融業增加值4.52億元,同比增長8.6%。

旅遊業

2017年末,全區擁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4個,全年新評定2個。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個,全年新評定1個;3A級景區2個,全年新評定1個。

國內貿易

2017年,全區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99.36億元,同比增長3.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2.7億元,增長1.3%。

2017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36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078.64億元,同比增長8.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34.72億元,增長9.2%。

2017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3058.59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批發業銷售額1813.37億元,同比增長14.8%;零售業銷售額1245.22億元,增長7%。全區限額以上批零企業商品銷售額居前三位的商品依次是:汽車類415.92億元,同比增長8.2%;金屬材料類346.3億元,增長24.5%;石油及製品類268.62億元,增長24.8%。

對外經濟和招商引資

2017年,全區商品進出口總值8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出口總值56.59億美元,同比增長10.8%;進口總值28.24億美元,增長24%。

2017年,全區利用外資簽訂項目192個,同比增長1倍;實際利用外資1.11億美元,增長6.8倍;批准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增長2.5倍。

服務業

2017年,全區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62.94億元,同比增長5.7%;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72.21億元,增長11.3%。

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單位數量686個,全年營業收入1452.16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163.54億元,同比增長7.4%;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28.78億元,增長30.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營業收入8.09億元,下降3.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6.4億元,下降0.6%。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按法人單位經營所在地統計,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9.33億元,同比增長12.2%,較上年加快3.2個百分點。

2017年,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38.34億元,同比增長31.1%,增速較上年加快18.3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房屋施工面積515.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6%;房屋竣工面積36.85萬平方米,下降13.5%;商品房銷售面積40.9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88.71億元。

社會事業

交運郵電

2017年,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39.4億元,占全區經濟總量的24.7%,同比增長9.8%,拉動經濟增長2.5個百分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為6583.69萬人次,同比增長10.2%;機場貨郵行吞吐量為233.85萬噸,增長8.3%。

2017年,全區公路里程年底到達數為1539.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7.84公里,一級公路121.42公里,二級公路197.1公里,三級公路223.62公里,四級公路554.98公里,等外公路254.53公里。

2017年,全區電信業務總量52.2億元,同比增長6%。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64.6萬戶,同比增加1.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69.8萬戶,增加51.1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154.5萬戶,4G移動電話用戶416.3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87.2萬戶,同比增加17.2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469.8萬戶,增加51.1萬戶。

人民生活

2017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

社會保障

2017年,全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4.83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88萬人。各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234.69萬人,參加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分別有516.69萬人次、529.47萬人次、500.94萬人次、480.53萬人次和570.44萬人次,五大險種征繳金額共計68.41億元。

2017年,全區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77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58人。不斷提高低保救助標準,低保標準提升至每人每年10800元。

2017年,全區22個鎮街完成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試點街道實質性開展「3+X」居家養老服務。2017年末,全區建成區級、鎮(街)級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23個,全部由專業社會組織運營。現有養老機構28家,機構床位15737張,城鄉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已開設助餐點215個,日均服務達3500人次,已覆蓋278個社區和118個行政村,累計服務16.28萬人次,為9萬人提供義診、出診等家庭病床、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為432名政府資助老人提供醫助藥、家居清潔等家政服務。

社會就業

2017年,城鎮失業人員登記總人數19984人,實現失業人員就業人數14734人,其中,「4050」人員8130人,期末尚有登記失業人員4592人,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3.73%。農村勞動力求職登記人數4818人,培訓農村勞動力人數4292人,轉移就業人數3174人,轉移就業率為65.88%。

安全生產

2017年,全區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49起,死亡93人,受傷81人。其中,農林牧漁業、採礦業未發生事故;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共發生事故123起,死亡64人,受傷76人;建築業共發生事故18起,死亡18人,受傷1人;商貿製造業共發生事故6起,死亡6人;其他行業共發生事故2起,死亡5人,受傷4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522人。

教育事業

2017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學校593所,比上年增加5所。其中,普通中學70所,比上年增加1所;職業中學3所;小學181所;幼兒園316所,比上年增加5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比上年減少1所;職業技術培訓機構19所。

2017全年全區實際招生9.66萬人,同比增長2.7%;在校學生32.16萬人,增長2.8%;畢業生8.12萬人,增長1.8%。其中,普通中學實際招生2.13萬人,在校學生6.11萬人,畢業生1.88萬人;職業中學實際招生0.11萬人,在校學生0.33萬人,畢業生0.09萬人;小學實際招生2.93萬人,在校學生15.5萬人,畢業生2.26萬人;幼兒園實際招生3.4萬人,在校學生9.1萬人,畢業生3.16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0%。

2017年末全區教職工2.85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專任教師1.99萬人,增長4%。

科學技術

2017年,全區科學技術財政支出2.27億元,同比增長8.1%。全區擁有國家、省、市級各類科研機構17家、重點實驗室23家、工程技術中心74家。共有孵化器11個、眾創空間9個,面積39.52萬平方米,累計入駐孵化項目(團隊)813個,孵化器畢業企業66家,獲得投融資1.12億元。新增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1家、高新技術企業473家。獲得2017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科研項目共計4項。

文化事業

2017年末,全區共有1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5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有區級文化館1間,街鎮文化站22個,文化廣場426個。全年區內組織各類文藝活動802場次,送書下鄉1萬冊,送電影下鄉達到1556場次。現有圖書館24間,比上年增加1間,總藏書量達到54.84萬冊,比上年增加8.35萬冊;街鎮圖書室368個,總藏書量達32.5萬冊。現有區級檔案館1間,收藏全宗檔案132件,均可用計算機檢索,共收藏檔案13.85萬卷。

2017年,全區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0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

體育事業

2017年,全區共建設健身路徑148條、足球場3個、水泥籃球場33片,下撥乒乓球檯230張。全區體育設施覆蓋率高達100%。

2017全年組織參加省、市級體育活動18次。舉辦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134次,有28萬人次參加,其中,區組織體育活動30次,各街鎮組織體育活動104次。舉辦青少年競技體育比賽5次,輸送體育人才16人。全年白雲區籍運動員參加市級以上競賽獲得第一名73人次,其中世界級2人次,第二名61人次,第三名64人次。

2017年全區體育彩票年銷售額8.07億元,其中,電腦型彩票銷售總額為7.23億元,即開型彩票銷售總額為0.84億元。

醫療建設

2017年末,全區衛生醫療機構570個,醫療病床位數18168張,工作人員24541人,其中,執業醫師6239人,執業助理醫師550人,註冊護士9158人,藥劑人員1057人,檢驗人員601人。全年門診診療1718.45萬人次,入院人數40.19萬人,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數7.06張。

氣候環境

2017全年平均氣溫23.5℃,較常年偏高0.5℃,高溫日數52天,較常年偏多11天,年降雨量1944.4毫米,較常年偏多一成,年暴雨日數9天,較常年偏多2天。全年共有6個颱風影響我區,是近10年來最多,其中「天鴿」、「帕卡」和「瑪娃」影響顯著。年灰霾日數34天,較近十年平均偏少28天,年藍天日數236天,較上年增加7天,空氣質量持續出現好轉。

2017年,白雲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310天,達標比例達84.9%,其中,環境空氣質量屬優102天、良208天、輕度污染45天、中度污染9天、重度污染1天,未出現嚴重污染。超標污染物為二氧化氮。空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的年平均濃度分別為10微克/立方米、49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第90百分位數濃度為15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濃度為1.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二氧化氮未能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一氧化碳和臭氧百分位數濃度均達標。降塵量年平均值為3.2噸/平方千米·30d,達到廣州地區暫行標準;硫酸鹽化速率年平均值為0.122毫克SO3/100平方厘米·鹼片·日,達到國家暫行標準。

2017年,全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7.9分貝,達二類區標準,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69.7分貝。

2017年,全區鄉鎮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44.1%,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環衛工作

2017年末,全區共有市政公廁206座,水沖公廁率為100%。共有市容環衛專用車輛839台,環衛從業人數8000人。全年道路清掃保潔面積4065.8萬平方米,機械化清掃576公里。生活垃圾清運量157.7萬噸,均實施無害化處理。糞便無害化處理量0.4萬噸,糞便處理率達100%。

園林綠化

2017年末,全區有公園81個,占地面積751.98公頃。建成區城市綠化覆蓋面積達8371.77公頃,綠化覆蓋率為50.55%。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為7806.82公頃,綠地率為47.13%,其中,公共綠地面積為4602.69公頃。

城市建設

2017年,全區55項市政基礎設施累計完成約20.12億元,均禾大道二期等4項續建項目基本完工,空港大道(106國道—白雲五線)、白雲五線(機場高速—106國道)、增槎路升級改造工程等20項工程已開工,共計新增及升級改造道路39.6公里。人行天橋工程已完工1項,3項正在施工,2項人居環境綜合改造項目已完工。8個鎮街垃圾壓縮站建設穩步推進,3個已建成投入使用。電力網架結構進一步完善,220千伏凱旋站110千伏送電線路工程、110千伏金沙輸變電工程、110千伏桂花站第三路電源工程等8個主網項目順利投入使用。永泰茶山莊地塊改造完成,田心村舊村全面改造取得突破,14個舊廠房改造項目正在實施。4個老舊小區項目已啟動微改造。夏茅村工業園、五龍崗村工業園等村級工業園改造有序推進。

舊白雲機場

70多年前,舊白雲機場在白雲山山腳拔地而起,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老候機樓是老廣搭飛機去外地的必經驛站。2004年,新白雲國際機場啟用,老機場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退休」,老候機樓、舊跑道也隨之停用荒廢。日前,荒廢了6年之久的老候機樓有「新動作」,一座規模與「天河城」相當的大型購物廣場——「5號停機坪」購物廣場馬上要進駐老候機樓的「老殼」中,將建成中國第一個由機場候機樓改造的,也是世界上首個航空文化主題購物中心。

新白雲機場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國內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在中國民用機場布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94年白雲機場在中國500家最大服務業企業及行業評價中被列為中國最大服務業企業航空港第二位。 1995年,白雲機場被列為國有企業500強之一。1998年,白雲機場被中國民航總局評為"文明機場"。

2004年8月5日,總投資198億元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我國首個按照中樞機場理念設計和建設的航空港。機場占地面積為15平方公里,第一期工程飛行區兩條平行跑道按4E級標準,航站區按滿足2010年旅客吞吐量2500萬人次要求設計。其中,新機場一期航站樓面積為32萬平方米,是國內各機場航站樓之最,樓內所有設施設備均達到當今國際先進水平。白雲機場與33家航空公司建立了業務往來,已開通航線110多條,通達國內外100多個城市,保障機型近30種。是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深圳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公司的基地機場。

三元里

三元里抗英烈士紀念碑,公園占地面積7920平方米,布局莊嚴肅穆。公園中心高處聳立着高約10米的英雄紀念碑,上面鎊刻着兩行醒目的大字:「一八四一年廣州人民在三元里反對英帝國主義侵略鬥爭犧牲的烈土們永垂不朽!」1985年,紀念碑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

白雲山

白雲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和國家AAAAA級景區。它位於廣州市的東北部,為南粵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山體相當寬闊,由30多座山峰組成,為廣東最高峰九連山的支脈。面積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嶺高382米,峰巒重疊,溪澗縱橫,登高可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天晴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繚繞,蔚為奇觀,白雲山之名由此得來[6]。

白雲湖

白雲湖是廣州最大的人工湖,超過市內荔灣湖、流花湖、東山湖、麓湖面積的總和,是廣州市北部水系建設珠江西航道引水首期工程,位於白雲區黃金圍、環滘村的北側,西臨廣清高速公路,東至機場高速公路及106國道,向北1.5公里為流溪河,京廣鐵路及石井大道從白雲湖中間穿過。包括廣和泵站、引水渠及白雲湖三部分。白雲湖分東湖和西湖兩部分,總面積2.07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06平方公里,白雲湖湖區規劃總面積2964.15畝,其中水域面積為1597.17畝,島嶼面積112.39畝,綠地面積為1254.59畝,湖岸長度8183米。根總體規劃設計方案,白雲湖不僅有水質檢測中心、水閘管理用房等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同時也有着六脈清源廣場、林蔭廣場、如蔭草坪和休閒中心等供市民遊樂的地方,在白雲湖的東南還配套有籃球場、網球場等體育休閒場所。同時,在「綠道」中無論是跑步還是騎車都別有一番景致。全長40公里的自行車賽道和全程10公里的跑道,此外,周邊將設置籃球場、網球場等球類運動場所,在適當區域擺放休閒運動設施。東西兩湖中的小島還為垂釣愛好者設置了垂釣區域。白雲湖工程全部完成要到2014年-2015年,屆時,白雲湖建設成為集水安全、水生態、水文化、水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打造成獨具嶺南特色的廣州「西湖」風景區。[2]

城市排名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發布,白雲區排第18名。

2018年10月,2018年度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發布,白雲區排第24名。

2018年10月,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榜單發布,白雲區排第42名。

2018年10月,白雲區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9名。

2018年10月,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榜單發布,白雲區排第21名。

2018年10月,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榜單發布,白雲區排第11名。

2018年11月,白雲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榜單,排名第61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