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分 [bái fēn] 亦稱「白半 」。亦稱「白月 」。古 印度 曆法。指陰曆每月的上半月。[1]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 宋 永亨 《搜采異聞錄》卷二:「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圓滿,是名白半。」

清 錢謙益 《覺浪和上輓詞》之一:「莫道三生隔眉宇,琉璃白月自分明。」 錢曾 註:「禪家以初一至十五日為白月,十六至大盡為黑月。」

玄奘本姓陳,名禕、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俱舍論》等經論。因為感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貞觀三年(629)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他即從長安出發,經姑臧出敦煌,經今新疆及中亞等地,輾轉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師從戒賢學習《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俱舍論》《大毗婆沙論》《順正理論》《因明論》《聲明論》等論典,着重鑽研《瑜伽師地論》,兼學梵書《聲明記論》。不久,聲名大起。五年後,遊歷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數十國。回到那爛陀寺後,戒賢讓他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著《會宗論》三千頌,融會了空有二宗,批駁了師子光反對《瑜伽師地論》的觀點,因而受到戒賢的讚賞。曾和「順世論」者辯論獲勝;還奉戒賢之命獨自同小乘論師辯論並獲勝。戒日王在曲女城為玄奘設無遮大會,玄奘宣講大乘教義,獲得更大聲譽。於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史書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里,所歷「百有三十八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後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後又住大慈恩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