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頭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頭鷂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白頭鷂

拉丁學名: Circus aeruginosus

英文名: Western Marsh-Harrier

綱: 鳥綱

保護級別: CITES附錄:Ⅱ

白頭鷂(學名:Circus aeruginosus):體長50厘米,是中等體型的深色鷂。雄鳥似雄性白腹鷂的亞成鳥,但頭部多皮黃色而少深色縱紋。雌鳥及亞成鳥似白腹鷂,但背部更為深褐,尾無橫斑,頭頂少深色粗縱紋。雌鳥腰無淺色。翼下初級飛羽的白色塊斑少深色雜斑。雄鳥虹膜黃色,雌鳥及幼鳥虹膜淡褐色;嘴灰色;腳黃色。

白頭鷂棲息於低山平原地區的河流、湖泊、沼澤蘆葦塘等開闊水域及其附近地區全球較低地。分布於古北界的西部和中部至中國西部;越冬於非洲、印度及緬甸南部。在北非歐洲(除不列顛群島外)、亞洲(西亞至庫頁島朝鮮)以及新幾內亞、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和科摩羅有白頭鷂孵育,主要地區是俄羅斯的平原地區、北歐中歐。它們尤其典型出現在蘆葦叢中。

估計全球種群約為50 - 200萬隻,種群處於上升趨勢。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1]

外形特徵

中等體型50厘米的深色鷂。雄鳥:似雄性白腹鷂的亞成鳥,但頭部多皮黃色而少深色縱紋。雌鳥及亞成鳥:似白腹鷂,但背部更為深褐,尾無橫斑,頭頂少深色粗縱紋。雌鳥腰無淺色。翼下初級飛羽的白色塊斑(如果有)少深色雜斑。虹膜-雄鳥黃色,雌鳥及幼鳥淡褐色;嘴-灰色;腳-黃色。

白頭鷂幾乎和鵟一樣大,但是比鵟要瘦,翅膀比較窄。它的翼展達130厘米,雄鳥平均重540克,雌鳥平均重740克。雌鳥比較大,也比較重。

白頭鷂比其它鷂健壯,翼展要大。在滑翔時它們和其它鷂一樣翅膀呈V形。

幼鳥孵出後不能飛,也不能走,它們只有在頭上、軀幹上和大腿上有絨毛,絨毛無法覆蓋住身體,因此可以看到粉色的皮膚。新孵出的白頭鷂上喙是黑色的,下喙是肉色或者粉色的。喙的邊緣是紅色的。隨着幼鳥逐漸長大它們的喙邊緣和腿變成黃色,眼睛邊上的皮膚成為黑灰色,喙完全黑色。在變色的過程中喙根一開始是淡藍灰色的,然後慢慢變黑。

棲息環境

常見於沼澤中的蘆葦叢。白頭鷂在蘆葦叢中築巢。蘆葦密集的地方或者沼澤地植被多的地面上,偶爾也會築在麥田裡,很少築在草地上。

生活習性

白頭鷂使用低空、翅膀呈V行、左右搖晃的滑行來尋找食物,它們試圖出其不意地襲擊,一般它們在地面上襲擊,很少在水上或者空中。它們的食物中70-80%是鳴禽和水禽如鴨科、黑水雞和骨頂雞(水禽一般是幼鳥)。假如有足夠多的田鼠的話它們的食物組成部分也可能包含大量田鼠。此外還有少量小哺乳動物(至麝鼠大小)以及魚、蛙、蜥蜴和比較大的昆蟲。

雖然在它們的食物中鳥類占相當大的比例,但是在它們的巢附近很難找到獵物的羽毛。一般它們就在抓到食物的地方吃,這往往就在曠野或者在樹樁上,不像其它一些猛禽那樣它們沒有專門進食的地方。

白頭鷂是徙鳥。八月底至十月初它們通過法國西班牙直布羅陀然後沿非洲大西洋海岸飛往它們的越冬地,有些甚至飛到塞內加爾,有些也在西班牙和法國過冬。三月中至四月初它們返回孵育地。

叫聲:通常不叫。白頭鷂的叫聲類似鳳頭麥雞,只有在孵育地,尤其是在它們剛從過冬地區回來後,能夠聽到。它們主要用來吸引對偶或者保護領域。雄鳥在俯衝時發出鼻音的hijäe、quiä或者kjäh的叫聲。在抵抗對手保護領域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比較軟的鼻音的guig。雌鳥在孵蛋的時候會發出沙啞輕輕的psie...的聲音。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