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毛羊鬍子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毛羊鬍子草學名Eriophorum vaginatum)為莎草科[1] (Cyperaceae)羊鬍子草屬(Eriophorum)下的一個種,高約高43-80厘米。其種子成熟後分裂出狀如棉絮的白色細絲,可以隨風飛散,以利於傳播種子。葉鮮綠,莖僅於近基部具葉;小穗有兩性花極多數,數個排成傘房花序或為復傘形花序;鱗片覆瓦狀排列於小穗軸的周圍;下位毛狀體分裂為多數、白色的細絲,狀如綿絮,結果時伸出鱗片外甚長,能隨風飛散,故極易識別。此毛可為枕褥的填充物;堅果三角形,平滑。 稍耐陰,耐寒,耐乾旱瘠薄,耐踏性差。

白毛羊鬍子草分佈於北半球苔原

形態特徵

白毛羊鬍子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狀莖不存在。稈密叢生,並常成大叢,圓柱狀,無毛,且不粗糙,靠近花序部分鈍三角形,有時稍粗糙,高43-80厘米,基部葉鞘褐色,稍分裂成纖維狀。

基生葉線形,三稜狀,粗糙,漸向頂端漸狹,頂端鈍或急尖,寬1毫米,稈生葉1-2,只有鞘而無葉片,鞘具小橫脈,上部膨大,常黑色,膜質,長3-6厘米

苞片呈鱗片狀,薄膜質,灰黑色,邊緣干膜質,卵形,頂端急尖,有3-7條脈;小穗單個頂生,具多數花,長1-3厘米,花開後連剛毛呈倒卵球形;鱗片卵狀披針形,上部漸俠,頂端急尖,薄膜質,灰黑色,邊緣於膜質,灰白色,有一條脈,下部約10多個鱗片內無花;下位剛毛極多數,白色,長15-25毫米。

小堅果三稜狀倒卵形,稜上平滑,褐色,長約2毫米,寬1毫米。花果期6月

生長環境

白毛羊鬍子草為稍耐陰,耐寒,耐乾旱瘠薄,耐踏性差。根系發達、無莖、生命力頑強、直接由根部生長出細如羊鬍子的絲狀草葉,成年的羊鬍子草葉長約20公分順垂向下,隨着氣溫下降綠葉逐漸變黃至次年春季再由根部生長出新鮮草葉,大量的草葉積壓後表層較滑,人踩上去很容易摔倒,枯黃的草葉經過三四年後可逐漸腐爛;是防護水土流失的極佳植物,但繁殖能力較差。

分布範圍

白毛羊鬍子草產於中國吉林遼寧黑龍江;喜生長於濕潤的曠野和水中。歐洲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日本朝鮮也見分布。

主要價值

白毛羊鬍子草用於園林觀賞或人流較少的庭園草坪。醫藥用途, 根可用於治療黃水瘡。

參考文獻

  1. 莎草科的特徵,認識植物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