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毫銀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毫銀針,創製於1796年,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的白茶,原產地在福建,主要產區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屬有中國十大名茶的稱號,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其外觀特徵挺直似針,滿披白毫,如銀似雪。由於鮮葉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銀針製成成品茶後,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因此命名為白毫銀針。其針狀成品茶,長約三厘米。

基本信息

白毫銀針1 原圖鏈接 搜狐網
中文名 白毫銀針 外文名 Baekho Silver Needle 主要原料 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
特點 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 功效 退熱祛暑解毒 價值之說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歷史時間 1796年 基本工藝 曬青、萎凋、或陰乾(烘焙) 產區 政和縣、松谿縣、建陽市和福鼎市

歷史發展

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福建制茶人用菜茶種茶樹的壯芽為原料,創製銀針白毫。

銀針白毫早在1891年開始外銷;

1912~1916年為極盛時期,當時福鼎市與松政縣(今政和縣和松谿縣,於當年合併為松政縣)兩縣市年產各1,000餘擔,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外銷路阻滯。

1982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在30種名茶中列第二位;

1990年在河南信陽召開的全國第二、三次名茶評比會上,又兩次評為全國名茶。還創製了白毫銀針的系列產品,有銀鈎、銀猴、銀球、銀龍等新的名優茶。

1992年銀鈎被評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1]

品質特徵

白毫銀針5 原圖鏈接 茶語網

白毫銀針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銀針白毫原料採摘標準為春茶嫩梢萌發一芽一葉時即將其採下,然後用手指將真葉、魚葉輕輕地予以剝離。剝出的茶芽均勻地薄攤於水篩上(一種竹篩),勿使重疊,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風蔭外,曬涼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籠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籠曬至全乾的,稱為毛針。毛針經篩取肥長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稱銀針腳),並篩簸揀除葉片、碎片、尋質等,最後再用文火焙乾,趁熱裝箱。

現今白毫銀針的茶芽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良種茶樹。大白茶樹茶芽肥壯長大數倍於菜茶茶芽,這也許就是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南方茶樹「今茶之美者,其質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則新芽一發便長寸余」的原因。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兩個都是芽葉上茸毛特多的無性繁殖系品種,採取壓條或扦插方法進行繁殖,性狀整齊。在這兩個品種集中栽培的茶園裡,每當春天發出新芽,茸毛密被,曦陽照下,銀光閃閃,遠遠望去好像霜覆,是其它茶園裡所看不到的一番景觀,分外誘人。[2]

加工工序

產地不同,製法和品質略有差異。福鼎銀針早時亦稱「北路銀針」。採制時選涼爽晴天,將鮮針薄攤於萎凋簾,置於日光下曝曬,待含水率達10-20%時,攤於焙籠上(烘心盤用薄紙墊襯,以防芽毫灼傷變黃),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銀針亦稱「南路銀針」,鮮針攤於水篩上,置於通風場所,晾至含水率20-30%時,移至烈日下曬乾。晴天也可先曬後風乾。毛茶經揀剔好為精茶,復火後趁熱裝箱。

採制白毫銀針的茶樹,每年秋冬要加強肥培管理以培育壯芽。翌年採制以春茶頭一、二輪的頂芽品質最佳,到三、四輪後多系倒芽,較瘦小。台刈更新後萌發的第一輪春芽特別肥壯,是製造優質白毫銀針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銀針原料的要求,一般不採制。

白毫銀針的採摘十分細緻,要求極其嚴格,規定雨天不採,露水未乾不採,細瘦芽不採,紫色芽頭不採,風傷芽不採,人為損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開心芽不採,空心芽不採,病態芽不採,號稱十不採。只採肥壯的單芽頭,如果採回一芽一、二葉的新梢,則只摘取芽心,俗稱之為抽針(即將一蕘一、二葉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銀針的原料,剩下的莖葉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

採下的茶芽,要求及時送回廠加工。白毫銀針的製法特殊,工藝簡單。製作過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兩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乾,使茶芽自然緩慢的變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質風格。具體製法是:採回的茶芽,薄薄地攤在竹製有孔的篩上,置微弱的陽光下萎凋、攤曬至七、八成干,再移到烈日下曬至足干。也有在微弱陽光下萎凋二小時,再進行室內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干。還有直接在太陽下曝曬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填。在萎凋、晾乾過程中,要根據茶芽的失水程度進行調節,工序雖簡單,要正確掌握亦不易,特別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類更為困難。

主要品種

白毫銀針因產地和茶樹品種不同,又分北路銀針和南路銀針兩個品目。

北路銀針-福鼎市,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醇和。

福鼎大白茶原產於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產茶歷史悠久,有人分析,陸《茶經》中所截「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閩小記》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時有「綠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來,福鼎大白茶品種和用其芽製成的白毫銀針,歷史相當久遠矣。

南路銀針-政和縣、松谿縣、建陽市,茶樹品種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光澤不如北路銀針,但香氣清鮮,滋味濃厚。

政和大白茶原產於政和縣鐵山鎮鐵山高侖山頭,於十九世紀初選育出。政出白毫銀針,則隨政和大白茶的利用應運而生。

1910年,松政縣城關經營銀針的茶行,竟達數十家之多,暢銷歐美,每擔銀針價值銀元三百二十元。當時政和大白茶產區鐵山、稻香、東峰、林屯一帶,家家戶戶制銀針。當地流行著「女兒不慕富豪家,只問茶葉和銀針一的說法 。[3]

選購技巧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頭肥壯、肩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而得名。白毫銀針外形芽壯肥碩顯毫,色澤銀灰,熠熠有光。湯色杏黃,滋味醇厚回甘,沖泡後,茶芽徐徐下落,慢慢沉至杯底,條條挺立。白毫銀針性寒,有退熱、降火解毒之功效。

白毫銀針的成品茶,芽頭肥壯,滿披白毫,挺直如針。

白毫銀針的形、色、質、趣是名茶中絕無僅有的,實為茶中珍品,品嘗泡飲,別有風味。品選銀針,寸許芽心,銀光閃爍;沖泡杯中,條條挺立,如陳槍列戟;微吹飲輟,升降浮游,觀賞品飲,別有情趣。

沖泡過後的白毫銀針就像細長的針一樣直直的立於水中,由於它的芽頭滿是白色茸毛,配上綠色的芽葉確實讓人賞心悅目。

儲存方法

若是準備貯存白毫銀針,先要檢查一下白毫銀針的含水量,含水量越低越好。檢查方法是用手指輕輕捏一捏,如果成粉末狀,說明含水量較低,可以貯藏。反之則應儘快喝完,不適宜久放。

保存白毫銀針的容器應以錫瓶、瓷壇、有色玻璃瓶為佳。其次宜用鐵罐、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紙盒最次。保存茶葉的容器要乾燥、潔淨、不得有異味。茶葉裝進容器後,宜放在乾燥通風處,而不能放在潮濕、高溫、不潔、曝曬的地方。而且,儲存的地方還不能有樟腦、藥品、化妝品、香煙、洗滌用品等有強烈氣味的物品。[4] [5]

茶葉文化

白毫銀針6 原圖鏈接 茶語網

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縣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

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

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6]

解說詞

——絕句十首(引自知艷齋博客)

〖引 言〗

海雨天風育妙香,功同犀角性寒涼。 藍姑濟世傳佳話,贏得蒼生壽且康。

〖焚 香〗

凝神靜氣意通靈,天籟悠揚喜共聽。 一炷心香同默禱,感恩先聖著茶經。

〖鑒 茶〗

芽頭肥壯好茶針,素潔如銀貴比金。 本色天然精採制,纖塵不染鑒其心。

〖用 水〗

鴻雪洞中生乳泉,千秋不竭尚涓涓。 貯之玉瓮何甘冽,好煮香芽獻眾仙。

〖溫 杯〗

琉璃杯具映星眸,皎潔晶瑩美盡收。 洗滌加溫心益細,流雲拂月自輕柔。

〖投 茶〗

仙芽撥動巧分香,玉指纖纖引興長。 濃淡因人雖有別,知多知少不心慌。

〖勻 香〗

芽毫浸潤故山泉,妙手勻香一笑妍。 慢轉輕搖會心處,清眸如水證前緣。

〖賞 茶〗

晴空飛瀑散幽香,舞動靈芽韻味長。 宛見仙娥天上降,婷婷玉立水中央。

〖奉 茶〗

太姥山中出白茶,一杯在手遠浮華。 願君從此心田潤,日日都開幸福花。

〖品 茶〗

拂面春風笑靨開,味同甘露潤靈台。 名山有約茶緣在,一往情深等你來。

相關視頻

白靈白毫銀針202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