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玉灣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白玉灣教堂座落在象山縣石浦港大塘與三門口交匯處的濱海村莊。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已有少許信徒,平時禮拜翻山越嶺到坦塘聖教堂聚會。1947年抗戰勝利後,西邊塘村江智木弟兄在家組織夜聚會,講道義工來自大塘教會,解放後夜聚會停止,教會處於關閉狀態,但信徒還在不斷增加。

文革後,我縣各地教會的秘密家庭聚會開始公開。1982年縣基督教三自會成立,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落實,教會陸續恢復主日聚會。1987年12月,曉塘教會在徐家購買三間生產隊倉庫,開始正式主日禮拜。白玉灣一帶信徒從而渡江到曉塘參加主日聚會,晚上在江智木弟兄家聚會,1993年轉到江明鏡弟兄家。1996年12月,孫雲梅姐妹負責購買白玉灣生產大隊舊倉庫兩間進行修繕,另又建8米長、8米寬的平頂屋作夜聚會場所。1998年,正式開始主日聚會,坦塘教會的鵓鴣頭村信徒也加入到白玉灣教會,信徒逐年增多,並開始向政府報批。

2000年3月,象政曉(2000)25號文件同意設立聚會點。2001年,教會得到村、鄉幹部的支持,購得聚會場所旁邊農地,經過努力建成2層360平米的新堂。樓上聚會,樓下為膳廳,另建附屬房3間50平方米,10月8日舉行新堂落成慶典。

2005年,教堂在西首建造一座400平米的二層樓附屬用房,2006年12月,縣民宗局升級全縣38個教堂,白玉灣聚會點改名為白玉灣福音堂。教會先後七次購買周邊土地3370平方。2015年搭建棚屋200平方米。2016年,鐵柵欄杆的圍牆建成。堂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花園式教堂初具規模。現約有信徒250人,平時聚會120餘人,有詩班、樂隊、主日學等事工,組織健全,管理有序。

2005年,教會聘用浙江神學院專科生林靜傳道駐堂牧會,直至2009年。2015年1月又聘用象山基督教培訓中心畢業的大塘蔣丹妮姐妹駐堂工作,2016年因婚嫁離開。期間,教會選送象山基督教培訓中心就讀的有郭秀巧、俞琴琴、郭薇薇、胡遠庭、郭秀遺、馬元祥、王敏等中青年同工,畢業後大多參與當地教會的事工服侍。2017年教會聘用郭秀遺弟兄駐堂牧會。

自教會建立後直至2016年,孫雲梅姐妹一直擔任負責人。2016年,她為培養年輕弟兄姐妹,竭力退居二線,任堂委副主任,由大塘鮑聖光長老之女鮑紅亞姐妹擔任堂委主任。

教堂的產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2.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