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環柄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環柄菇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貂皮環柄菇(學名:Lepiota erminea (Fr.) Gillet)是蘑菇科、環柄菇屬真菌。子實體叢生或單生,

菌蓋呈半球形;蓋面乾燥,色白,老後淺黃色。菌肉稍厚,疏鬆、白色,味濃香,傷處不變色。菌褶離生、

中密、稍寬,薄緣光滑,不等長,無分叉,白色。菌柄柱形,白色,菌環以上光滑,菌環以下初期有白粉,

後光滑,柄中實,後中空。菌環纖維質,易脫落消失,外被白色鮮片。孢子平滑、無色、橢圓形,內含一油滴,孢子印白色。

貂皮環柄菇自然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貴州、雲南、四川、安徽、廣西、福建、台灣;

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和其他歐洲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北美也有分布。群生或叢生於闊葉樹腐木上或草地上。

貂皮環柄菇是一種野生珍稀食用菌,其子實體肥厚,肉質細嫩,口感滑爽,味道甜美,營養豐富。

在食療方面有降血脂、加速膽固醇代謝,從而促進膽固醇在血漿中的轉移和排出,

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積累的功能。中國雲南、四川、黑龍江等地民間還把它作為防治肝炎的食品。


中文名貂皮環柄菇

拉丁學名Lepiota erminea (Fr.) Gillet

別 名白環柄菇 、白色小環柄菇界真菌界門擔子菌門綱層菌綱目傘菌目科蘑菇科屬環柄菇屬種貂皮環柄菇命名者及年代(Fr.)

Gillet,1874 [2] 同義學名1Lepiota alba (Bres.) Sacc.,1887

同義學名2Lepiota clypeolaria var. alba Bres.,1882

同義學名3Agaricus ermineus Fr.,1821

形態特徵

子實體叢生或單生,菌蓋呈半球形,後平展,中部突起;蓋直徑3-12厘米;蓋面乾燥,色白,老後淺黃色,

初時有纖維狀細叢捲毛,後變為鱗片,老後鱗片脫落。菌肉稍厚,疏鬆、白色,味濃香,傷處不變色。

菌褶離生、中密、稍寬,薄緣光滑,不等長,無分叉,白色。菌柄柱形,長5-15厘米,粗0.4-0.8厘米,

等粗或向上漸細,白色,菌環以上光滑,菌環以下初期有白粉,後光滑,柄中實,後中空。菌環纖維質,

易脫落消失,外被白色鮮片。孢子平滑、無色、橢圓形,內含一油滴,大小為10-17微米×7-7.3微米,孢子印白色。

產地生境

貂皮環柄菇自然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貴州、雲南、四川、安徽、廣西、福建、台灣;日本、

俄羅斯遠東地區和其他歐洲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北美也有分布。群生或叢生於闊葉樹腐木上或草地上。

溫度:該菇屬高溫型真菌,菌絲在10-40℃均能生長,以25-26℃最適;子實體發育溫度以20-28℃最適,超過30℃也可正常出菇。

濕度:培養料含水量為65%時,菌絲長勢好,生長快。子實體發育要求相對濕度為70-85%,若濕度過高,會造成菇體腐爛。

二氧化碳: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高低對出菇和菇體生長均無不良影響。

光照:光線的強弱不影響菌絲體及子實體生長。

pH值:pH值在2.0-12.0範圍內都可生長,以6.0-8.0為最合適。

生長習性

子實體發生常在6-9月份。 擔孢子萌發後形成不同極性菌絲,同性別的菌絲間互不親和,通過異宗結合,經營養生長菌絲成熟後,形成子實體。

從觀察看,菌絲繁殖過程無明顯的鎖狀聯合象徵。其菌絲管狀、有隔、無色分枝發達。菌絲體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大量菌核,

均勻分布,堅硬、黑色或黑褐色、球狀,由菌絲分枝後紐結而成,在適當條件下萌發成菌絲體,

然後形成原基,分化成子實體。子實體成熟後再彈射孢子,萌發成菌絲,周而復始形成生活史。

繁殖方法

季節安排:露地栽培,安排在5-9月生產,若塑料大棚栽培可安排在4月中旬至10月生產。中國南北方溫度差異明顯,應根據本地氣候適當安排。

培養料配方與處理:選用新鮮無霉變的稻草等作物秸稈、廢棄菌糠、牲畜糞,粉碎曬乾。配方:①各種草屑60%、牛糞18%、米糠20%、

石膏與石灰各1%;②菌糠30%、草屑30%、牛糞30%、麩皮8%、石膏與石灰各1%;③草屑40%、牛糞38%、麩皮20%、石灰與磷肥各1%。

拌料時將各種輔料混勻後再加入主料中,按料比水為1(1.2-1.3)加水。培養料拌勻堆積4-6小時後裝袋。

裝袋滅菌:用17×33×0.04厘米或20 ×45×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袋,裝袋時邊裝邊壓緊,

中央用直徑2厘米粗的木棍扎孔,然後用繩子把袋口紮上,在100℃的飽和蒸汽下保持14-16小時,降溫播種。

接種與發菌:用塑料薄膜焊制一個長X寬×高約為3×3×3米的"蚊帳」式接種帳,四角用繩子吊起,底邊捲入用料袋壓住。

當料袋溫度降到35℃以下時即可進行消毒接種。消毒接種方法:將菌种放入接種帳,帳門兩面用不乾膠粘貼密封,

按2克/立方米的用量,從底邊放入「菇保一號」氣霧消毒劑,點燃,密閉熏蒸30分鐘,即可接種。接種時三人一組,

一人將料袋口打開,一人用75%酒精浸泡過的接種鏟將菌種耙入料袋菌種應覆蓋料層),一人搬運。接完菌種後將料袋轉入發菌室養菌。

發菌室在料袋未裝入前應消毒。地面用石灰水沖洗,四壁用濃石灰水塗刷後,將門窗關閉,用紙糊封縫隙,按15克/立方米的用量,

用硫磺熏蒸24小時,然後打開門窗通風,待室內乾燥後將菌袋轉入其中發菌。袋溫控制在20-38℃,最好28℃左右。

溫度高低可通過增減菌袋堆放高度加以調節。適溫下,一般25-30天菌絲可長滿袋。

出菇管理及覆土

菌絲長滿培養料後,應及時轉到出菇場,將菌袋錶面老菌塊搔去,覆蓋1.5-2厘米的自然土(含水量為65%左右),

覆土後菌袋口蓋以濕報紙或薄膜。約3-5天後揭去覆蓋物,並在袋口面噴水,使泥土濕潤,同時對地面、牆壁四周及空間噴水,

將空氣濕度提高到80-90%,經3-5天即可形成大量的原基。菇蕾形成後,不要直接對菇體噴水。一般5-15天即可採收。

採收加工

貂皮環柄菇菌蓋大、脆嫩易碎,一般以體高達10-15厘米、菌蓋包住菌柄未開傘前採收為宜。採收時應整叢拔起,

剪去菇根,擺放整齊,用塑料袋分裝成500克/袋或者1千克/袋。也可製成干品或鹽漬品外銷。

採收後的管理

第1批菇采完後,清理料面,停水3-5天,使菌絲恢復生長。以後按前述方法噴水保濕又可繼續出第2批菇。一般可采4-6潮菇。生物學效率達100%。

病蟲防治

在高溫高濕的盛夏栽培貂皮環柄菇,極易發生病蟲害,應經常在菇場四周撒生石灰粉,每周噴灑1次二嗪農、敵敵畏或氯氰菊酯等。菇蕾生長期只宜使用氯氰菊酯2000倍液。

主要價值

貂皮環柄菇是一種野生珍稀食用菌,其子實體肥厚,肉質細嫩,口感滑爽,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據檢驗分析,每100克干品中含粗蛋白質40.83克、

粗脂肪5.83克、還原糖20.50克、戌聚糖1.48克、海藻糖3.46克、甘露醇2.33克、粗纖維11.32克、灰分9.96克、水溶性物質57.92克,

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和維生素B,及維生素D原,即麥角甾醇(ergostterol)等微量元素。在食療方面有降血脂、加速膽固醇代謝,

從而促進膽固醇在血漿中的轉移和排出,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積累的功能。中國雲南、四川、黑龍江等地民間還把它作為防治肝炎的食品。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2018年)——無危(LC)。[1]

參考資料

  1. 白環柄菇,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