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臉針尾鴨
原圖鏈接

白臉針尾鴨(學名:Anas bahamensis) [1]是鴨科鴨屬中型游禽。具深褐色頭帽和後頸,白色臉頰和喉嚨,鐵灰色鳥喙,通常棲息於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於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和沿海灘涂鹽場等水域。鴨腳趾間有蹼,但很少潛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喜歡乾淨,常在水中和陸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覺或休息時互相照看。以植物為主食,也吃無脊椎動物甲殼動物。分布於中美洲安的列斯群島到南美和科隆群島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白臉針尾鴨
  • 拉丁學名:Anas bahamens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目:雁形目
  • 科:鴨科
  • 屬:鴨屬
  • 種:白臉針尾鴨
  • 亞種:3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White-cheeked Pintail

外形特徵

白臉針尾鴨體長38-51厘米,翼展55-68厘米,體重474-533克。具有深褐色頭帽和後頸,白色臉頰和喉嚨,鐵灰色鳥喙,在嘴角的黑色的喙基兩側有明亮的紅色三角形斑。雙翅羽毛大多黑色,有褐色邊緣。體羽褐灰色,上面布滿深褐色斑點。飛羽暗褐色,翅上具明亮的綠色翼鏡;翼鏡前緣為大覆羽的肉桂色羽端,尾羽白色,尖而翹。雌鳥羽毛的顏色灰暗,對比不明顯,體型略小。虹膜深褐色,腳和腿是灰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紅樹林濕地和澙湖等地。越冬期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河流、湖泊、沼澤、鹽鹼濕地、水塘以及開闊的沿海地帶和海灣等生境中。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內陸大型湖泊、流速緩慢的河流、河灣及其附近的沼澤和濕草地上。

生活習性

喜歡成群生活,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和冬季。常成幾十隻至數百隻的大群活動。活動和休息多在近岸邊水域或開闊的沙灘和泥地上。游泳輕快敏捷,也善飛翔;飛翔快速而有力。在陸地上行走也好。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隱藏在有水的蘆葦叢中或遠離岸邊的水面遊蕩或休息,黃昏和夜晚才到水邊淺水處覓食,稍有動靜,立即飛離。善於潛水,在水下獲得食物,以植物為主食,有時也吃動物性食物。鴨腳趾間有蹼,善於在水中游泳和戲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通過戲水有利於羽毛的清潔衛生和生長發育。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常以草籽和其它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牽牛子、蘆葦、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種子為食,也到農田覓食郡分散落的穀粒。繁殖期間則多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如淡水螺、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為食。覓食主要在黃昏和夜晚,主要在水邊淺水處覓食。秋冬季節偶爾到附近農田覓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哈馬、巴巴多斯、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開曼群島、智利、哥倫比亞、古巴庫拉索島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海地、馬提尼克島、蒙特塞拉特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聖基茨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聖馬丁島(荷蘭部分)、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維爾京群島。
旅鳥:馬爾維納斯群島、瓜德羅普島、牙買加、巴拿馬、聖馬丁(法屬)。

繁殖方式

白臉針尾鴨在一齡時性成熟,並可進行交配和營巢繁殖。對的形成過程相當快,多數雌鳥在冬季結束之前即已結合成對,少數求偶行為持續到第二年春季遷徙期間。繁殖期4-7月。營巢於湖邊、河岸地上草叢中或有稀疏植物覆蓋的低地上,通常距水域50至100米遠。每窩產卵5-12枚。通常一年一窩。卵的顏色為乳白色至淺黃色,大小為52-58×37-39毫米,重40-51克。孵卵全由雌鳥承擔,雄鳥通常僅在孵化期開始時在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1-23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行走和游泳,小鴨能夠下潛到水中逃避敵害,有時並與不同窩的小鴨可連接在一起,形成較大的群體。羽毛長成要45至60天。壽命可長達14年。

視訊

Pato Gargantilla (Anas bahamensis)



參考文獻

  1. 白臉針尾鴨.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