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腰燕鷗
Aleutian Tern

Gregory "Slobirdr" Smith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Onychoprion aleuticus

目/科/屬  鴴形/鷗/棕背燕鷗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32-34cm/83-140g

白腰燕鷗,雌雄同型。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 繁殖期成鳥
  1. 前額白色呈倒三角型。頭頂至後頸及過眼線黑色。
  2. 肩背及翼上深灰色。頸、喉至胸腹灰色,其餘白色。
  3. 尾羽分叉甚深。
  • 非繁殖期成鳥頭頂轉白色,自眼後有一條黑色枕帶。頸及體下亦轉白。
  • 亞成鳥下嘴基肉褐色,腳暗紅褐色。體背暗褐色。有黑褐色羽緣。腰、尾上覆羽及尾羽淡灰褐色。
  • 飛行時,翼上前緣、次級及三級飛羽後緣白色。腰及尾羽白色。翼下次級飛羽後緣及初級飛羽先端均為黑褐色。中間形成半透明區域。

目錄

棲地&習性

北極和亞北極沿海平原,主要圍繞白令海海岸礁岩及島嶼。

海洋性鳥類,覓食方式通常為低飛於水面淺啄。或落於水面啄食後再飛起。

主要是小魚為食。

繁殖

主要產於6月。

保育

脆弱的。

鳴聲

發出獨特,柔和,略微滾動的嘯叫聲:「 piiu」,「 piirr-iu」,「 piiu-pi-pip」。

外觀相似性

普通燕鷗體背羽色較淺,繁殖羽前額全黑,腹面略染淡紫灰色,minussensis亞種嘴及腳紅色。飛行時,外側尾羽外緣黑色。翼下次級飛羽後緣無黑邊。

小燕鷗體型較小,體背羽色較淺,嘴黃色、先端黑色,腳黃色。飛行時,鼓翼較深且頻率高。翼下次級飛羽後緣無黑邊。

分佈

薩哈林島通過鄂霍次克海到達堪察加半島,甚至在白令海其他地方;在白令和太平洋沿岸的阿拉斯加,從楚科奇海科澤布海峽S到阿留申群島,從E到Copper R和乾灣三角洲;在日本北海道)繁殖。主要越冬地區未知,儘管印尼馬來西亞也有一些冬天。[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Aleutian Tern, Old Bar NSW
Aleutian Tern, Old Bar NSW.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