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鈦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鈦石(Leucoxene)為鈦鐵礦的高度蝕變產物,又稱蝕變鈦鐵礦(weathered ilmenite)。化學式為TiO2·nH2O,TiO2最高含量約94%(經驗值),密度為3.5~4.5g/cm3。莫氏硬度為4~5.5。顏色為黃灰色到褐色,白鈦石實際上不是一種獨立的礦物,而是隱晶質銳鈦礦物、金紅石、板鈦礦、赤鐵礦(偶爾還有榍石)的混合物,儲量不大,主要產於澳大利亞。白鈦石可與鈦鐵礦、金紅石混合成TiO2含量60%~70%的混合礦,用於生產氯化法二氧化鈦顏料等。[1]
簡介
白鈦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TiO2,含H2O和少量Fe2O3和SiO2。白鈦石不是一種獨立礦物,是鈦礦物分解後形成的含鈦鐵礦或金紅石、板鈦礦、銳鈦礦等的次生礦物集合體,在砂礦中呈單體產出。 [2]
評價
白鈦石為微粒至隱晶質的緻密集合體,呈渾圓粒狀產出。有時呈花瓣狀,表面光滑像塗了釉的瓷器,有時表面粗糙成毛玻璃狀。間或呈鈦鐵礦等原生礦物的假象。顏色白色、磚黃色、淺棕色、灰色、褐色。條痕白色或淺褐色。油脂光澤,有時為毛玻璃光澤。斷口貝殼狀。硬度1~2。相對密度3.5~4.5。無磁性。導電性中等。白鈦石不溶於酸。礦物與碳酸鈉和硝酸鉀熔合後溶於鹽酸+硝酸,加H2O2呈Ti的反應。 [3] 白鈦石呈瓷器狀顆粒。有時與水鋯石、膠狀斜錯石、膠磷礦等相似,最簡單的區別是上述礦物無Ti的反應。有時白鈦石像泡鉍礦,區別是它不溶於酸,無Bi的反應。
功能與用途
大量富集時可作鈦礦石開發利用。
產狀與產地
有開發價值的白鈦石主要見於砂礦中,伴生礦物有磁鐵礦、鈦鐵礦、鉻尖晶石、金紅石、榍石、陽起石、綠簾石等。白鈦石常在鈦鐵礦等鈦礦物表面以薄膜覆蓋形式出現。
視頻'
國之瑰寶—鈦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