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的春天(老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欣賞
「春」字跟我很有緣。我的學名是「慶春」。
已記不清楚:是我的生日的前一天呢,還是後一天,正趕上立春佳節。無須去查老皇曆吧,反正這是我叫作「春」的主要原因。
立春是一年中的頭一個節氣。可以想象到,當初我的父母必是這麼看:有子名春,來頭必大,定會增光耀祖。
還可以想象到:春字向來是個吉祥字,父母當然希望兒女美似春花,一生吉利,萬事亨通。
可惜,我帶着這個吉祥字,過了好幾十年,並未名副其實。自幼至長,直到解放前,我差不多沒見過什麼真正的春天。自從一會寫字,我即在長輩的督促下,每到春節,必找點紅紙,寫上「抬頭見喜」與「出門見喜」,分別貼在屋內與院外。可是,喜總不來,生活正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足見拿文字當作符咒,求財祈福,並不能有求必應。用今天的事實證明,真正靈驗的是革命幹勁兒,不是「抬頭見喜」或「出門見喜」。光抬頭,不動手,光出門,不幹活兒,喜從何來呢?同樣的,只憑名字吉祥,什麼什麼春,而不干春天該幹的事情,雖切盼過好日子,總是妄想。
今年,春天不但真來了,而且來得那麼早!立春以前,全國到處已不斷傳來喜信;工人增產,農民大興水利,男女老幼一律動手除滅四害,真是大地皆春,人人奮勇,史無前例!這是真正的春天,雖然天氣還很冷。季節是死的,人可是活的,革命勁頭兒會叫冬天變作春天。心裡熱呼呼的,身上出着熱汗,就能作到四季皆春。「大地皆春」已不再是空話。「萬古長春」也落了實——從今年起,中華民族必永遠生活在春天裡。沒有春天,咱們會去創造!
說到我的本行,許多作家已經下鄉上山,或到工廠與部隊去了。這真應了那句話:「出門見喜」。出了屋門,見到工農兵,還不是大喜事麼?我絕對相信,過個三年兩載,大家一定能夠寫出些象樣子的作品,反映民族春天的花明柳媚。
不錯,我們會遇到不少困難。可是,那怕什麼呢?工農兵能作到的,我們也就能作到,只要我們肯真心地向他們學習。我們的和他們的工作性質雖然不同,可是都需要革命的幹勁兒。有了這股幹勁兒,我們也會在文藝工作上來個大躍進。我們的春天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春天,不管有什麼困難,也要百花齊放,春滿乾坤! [1]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正紅旗)。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趙子曰》、《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鬚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筆名來歷,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筆名。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後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2]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3]